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濮嫣静1,李川2

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濮嫣静1,李川2

1.浙江公路技师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3;2.身份证号码:36232619870919xxxx

摘要:随着交通、建筑行业的需要和发展,土木工程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大面积广泛的使用混凝土材料已经成为土木工程建筑未来发展的趋势,混凝土的施工在土木工程建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就要从混凝土的质量做起。只有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才能使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一个长足的发展。本文着重分析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 混凝土前期施工技术分析

1.1 混凝土配制技术分析

混凝土配制是将水泥砂石、水及矿物掺合添加料等原材料依据一定的比例搅拌到一起,而这个搅拌比例通常被称作是混凝土的配合比,为了满足混凝土施工技术相关指标要求,配合比要经过各种试验及适配程序来进行原料配备,而不能只是按照经验来决定配合比。如果砂石实际的含水量和配合比间出现差异时,则必须在搅拌混凝土之前测定好用量,以获取一个最佳的配合比。

此外,混凝土的配合比情况决定着混凝土的强度高低,因此,必须重视混凝土的配合比选取工作,确保配合比的科学合理,对此,应当从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的实际施工情况出发,同时结合实际选用的施工原材料来选取相应的配合比,同时,应当按照普通混凝土的性能实验和其他的相关标准展开实验与配比,确保配合比满足建筑施工的强度及耐久性要求。

1.2 混凝土的搅拌施工技术分析

首先,在搅拌时应当事先规定好搅拌制度,针对一次性投料量投料的顺序及搅拌的时间都要事先确定出来,只有这样才可以制作出优质均匀的混凝土。同时还要选取合适的搅拌机器;投料时,一次投入量不应当过多;搅拌的最短时间必须满足相关施工规定,这些都是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此外,在第一次进行搅拌时,应当充分考虑到砂浆流失情况,针对已经搅拌完的混凝土应当卸载干净,而在卸除完所有混凝土以前,禁止再次投入原料进行拌料。同时,要严格依照配合比进行,以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施工标准与要求。

2 施工当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浇筑之前,应当先对其模板位置、尺寸以及标高和强度是否满足要求进行全面的检查,同时还要充分考虑钢筋、预埋件的数量、所处位置以及保护层的具体厚度等,将检查结果认真填写到隐蔽记录表之中。将模板内的杂物彻底的清除掉,尤其钢筋油污等;堵严模板空洞和缝隙,对木模板进行适当的清水湿润,但一定要确保其中没有积水。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应当先将淤泥、杂物等有效地去除,布设防排水方案、采取防排水措施。对于干燥非粘性土而言,应当用水对其进行适当的湿润;如果是未风化岩土工程,则应当用水对其进行适当的清洗,但表面一定不能留有积水。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当自低处逐渐向高处进行分层浇筑施工操作。其中,每层厚度应当基于捣实、结构配筋情况具体确定。竖向结构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当先在其底部位置填入和混凝土砂浆成分一致的水泥砂浆;而且在浇筑过程中应当避免出现离析等现象;浇筑高度在3米以上时,应当利用串筒、溜管或者是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在此过程中,还应当对模板、支架以及钢筋和预埋件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一但发现有位移、变形问题,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在土木工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当对其进行及时的捣实操作,即使入模混凝土成型、密实,以确保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形合理、表面平整度,混凝土强度及性能应当符合设计要求。在土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混凝土入模后应当对其进行振捣,从而使新入模后的混凝土能够充满模板,并且其中的气泡有效排除,从而使混凝土拌和物获的密实度、均匀性得以保证。

3 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是混凝土浇筑之后一步必不可少的工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水和水泥发生了水化反应,混凝土才会硬化和凝结。在完成了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之后,为使更好更快地发生水化反应,我们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工艺手段,创建一种适合水化反应产生的环境,这就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要想使得水化反应完成得快速而又充分,加快其硬化凝结速度,那么我们有必要对一些恶劣的环境(比如干燥、过度风吹、暴晒等)做好防范工作,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成型混凝土异常缩或是裂缝破坏的发生。所以,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之后,为确保其表面湿润,要做好及时的洒水等养护工作,才能避免由于表面过干而生成裂缝。对于表面养护工作,有一些几点具体要求:

(1)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至少应达到28 天。

(2)对于低塑性混凝土要在完成浇筑之后立刻做好喷雾养护工作,然后再作相应的洒水养护,对于塑性混凝土而言,其洒水养护工作也应在完成浇筑后的六至十八个小时内进行。

(3)混凝土的养护中间不能中断,应当具有连续性,所被养护的建筑,在养护期间内其表面始终要是湿润的。

4 混凝土的材料控制

对于混凝土的施工材料,一般是由施工人员进行控制的。合格的混凝土主要是由足够的水泥质量、存放的时间以及存放的环境三者共同构成的。下面主要分析水泥的控制。

在水泥施工的过程中需注意以几方面:

(1)做好水泥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水泥资源的浪费,注重环境的保护。

(2)对于水泥的库房,应设立排水通道,做好通风措施,确保水泥库房的干燥。

(3)对于水泥的运输和储藏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水和防潮,如果已经受潮或已经结块的水泥,要先及时的处理并且重新检验,等待合格之后才可以再利用。

(4)当水泥已经运输到工地的时候,需按照水泥的品种、强度等级、出厂批号以及生产的厂家,按照这些标明进行分类储藏到有明显标志的水泥库房中。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中骨科的质量控制在混凝土的成分中最基本的成分就是砂石骨料,通常1立方米的混凝土需要1.5立方米的松散砂石骨料,因此.可以看出对于混凝士用量大的土木工程,砂石骨料的需求量也就会很大。在土木工程中,骨料的质量好与坏都直接的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要求以及水泥的用量,那么,最后也就会影响到土木建筑物的质量和造价。所以,在土木工程混凝土的施工中,要求严格选用砂石骨料的品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选择砂石骨料:研究砂石骨料的储量、杂质的含量、物理力学的指标、砂石骨料的开采、存储以及加工等各个环节的考虑。例如:天然骨料、人工骨料等都是适合选用的砂石骨料。

5 总结

混凝土作为当今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应用材料,其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混凝土本身的配置质量,进而再通过施工质量管理以及施工规范中的要求,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合理有效的运用,促进土木工程的建设效率,确保施工质量,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刘芳.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5).

[2]孙广越.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6).

[3]赵辉.关于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3).

[4]李保芹.张爱民.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4).

论文作者:濮嫣静1,李川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7

标签:;  ;  ;  ;  ;  ;  ;  ;  

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濮嫣静1,李川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