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永定区妇幼保健院 湖南 张家界 427000
【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采用介入治疗的安全性与近期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4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所有患儿经过上级医院手术后,再转回我院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49例患儿中,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7.96%,并发症发生率为0.00%,平均住院天数是(5.23±1.29)天。结论:先天性心脏病采用介入治疗近期疗效显著,有利于患儿预后,安全性较高,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近期疗效;安全性
先天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简称CHD)作为临床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又称胎儿先心病,主要是因为胎儿在发育期间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血管和心脏出现异常。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但是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成熟,该治疗方式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治疗中得到推广和使用。研究选择4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具体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4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儿经过上级医院手术后,再转回我院治疗。时间段选取在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参与研究的患儿均采用介入治疗。其中,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21例,患儿的年龄范围在1岁至12岁,平均年龄是(7.69±2.38)岁;体质量范围在9千克至30千克,平均体质量范围在(12.28±2.19)千克。其中,18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9例房间隔缺损患儿、7例房室隔缺损患儿、6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患儿、5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短管未闭患儿、4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儿。
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均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2)以手术后疗效较好,转回当地行内科治疗的病例;(3)患儿均采用介入治疗,不存在禁忌症。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缺失的患儿;(2)体质量低于4千克的患儿。
1.2 治疗方法
4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采用介入治疗,利用超声心动图和X线,在影像设备的介入引导中经皮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进行介入治疗,观察患儿缺损的位置和具体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封堵。针对房间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儿,首先封堵动脉导管,后对房间隔缺损进行封堵处理;针对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封堵动脉导管,后对房间隔缺损进行封堵处理;针对室间隔缺损合并有房间隔缺损患儿,首先进行封堵室间隔缺损,后对房间隔缺损进行封堵处理;术后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无需服用抗凝药物治疗,如果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的患儿可以在术后服用6个月的阿司匹林(生产厂家:广州迈特兴华制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5371)进行治疗。
1.3 评价标准
分析4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情况。
2.结果
49例患儿中,1例患儿放弃治疗,另外48例患儿均治愈,治疗中无并发症发生,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为(5.23±1.29)天。
3.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作为遗传性疾病之一,该疾病在先天畸形中位居第三位,且发生率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疾病的病死率较高,预后不理想。先天性心脏病临床上往往采用外科开胸手术治疗,但是对患儿的创伤大,且术后需要较长时间恢复,术后往往会出现并发症和手术瘢痕问题,对患儿的身体和心灵的创伤较大。且临床手术治疗往往有一定的再通率,部分患儿需要再次进行手术治疗[1]。
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reatment)与外科和内科共同成为现代医学三大支柱性学科,介入治疗在不开刀的情况下利用影像设备对病灶局部进行最小创伤的治疗,将不同的药物经过血管或皮肤直接注射到病灶内部,以此达到治疗效果。介入治疗在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相对较高[2]。介入治疗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封堵仪器,针对房间隔缺损的患儿进行介入治疗中,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儿预后情况较好;所以临床上应用率较高[3]。但是房间隔缺损的患儿在治疗中具有一定的适应症,①为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②房间隔直径如果超过封堵器的左心房伞盘直径,③肺静脉距离和上下腔静脉>5毫米,④房间隔缺损处距离冠状静脉窦;⑤距离房室瓣7毫米。室间隔缺损在先天性心脏病中较为常见,其适应症在于:①直径在5毫米和12毫米之间,②患儿的年龄>3岁,③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在肌部、嵴内型、膜周部,④缺损距离主动脉瓣大于2毫米。动脉导管未必患儿,适应症在于:①患儿的年龄大于6个月,②患儿的体重大于4千克,③患儿的直径大于14毫米。此外,如果患儿合并肺动脉瓣狭窄,需要针对该病症进行针对性治疗,后在进行综合性治疗。
虽然介入治疗在我国已经具有多年治疗经验,介入治疗以其安全和微创的优势被应用在临床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治疗中,但是该治疗方式仍然处在不断完善的阶段,需要针对治疗的适应症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且临床上对医师手术的技术要求较高,如果医师操作不足或经验不当会引发患有术后出现并发症,严重者会威胁患儿的生命。所以在临床治疗中需要采用以下方式避免并发症:其一,临床医师手术轻柔,保证规范操作,避免对患儿血管内膜造成损伤;其二,患儿术后不易长时间卧床;其三,术中保证足量的肝素,以此达到更好的抗凝效果,降低导管脱落现象;其四,如果出现栓塞,需要及时发现并且采用干预治疗,采用尿激酶溶栓和肝素静脉点滴维持治疗。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治疗手段,都需要保证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疗效,有利于患儿预后,可以在临床治疗中进行使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晓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心律失常的分析与治疗[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2):294-295.
[2] 齐弘炜,袁彪,吴明营, 等.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补救性外科手术的研究[J].北京医学,2018,40(11):1015-1018.
[3] 陈同峰,韩艳,孙子瑞, 等.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策略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8,39(16):72-73.
论文作者:李钢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患儿论文; 先天性论文; 心脏病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室间隔论文; 导管论文; 动脉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