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商业职工医院 山东青岛 266011)
【摘要】目的:通过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观察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在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心脑血管科室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所有患者中选取214例患者组成研究对象群体,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普通护理组和研究护理组。其中,普通护理组按照此类疾病的常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研究护理组在实施了普通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加入心理护理与康复护理模式。两组患者人数平均分配,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观察可见,实施了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护理的研究护理组患者,其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综合满意度也更高,以上两项指标组间对比结果显示 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应用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可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疾病的临床护理中重点应用。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心理护理;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2-0231-02
1.引言
心脑血管疾病是常见于老年患者的一类疾病类型要想取得疾病的良好预后效果,就需要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而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1]。本文通过选取来自我院心脑血管科室的214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观察分析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护理所能起到的护理作用,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对比情况,下文将具体的研究过程进行详细汇报。
2.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214例患者均是来自我院心脑血管科室收治的病人,选取年份,2017年5月—2018年5月,将其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即普通护理组(n=107)和研究护理组(n=107),其中,普通护理组患者实施此类疾病的常规护理流程,研究护理组则在实施普通护理流程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干预。患者一般资料如下:普通护理组,性别,男59人,女,48人;年龄,最大87岁,最小65岁,平均年龄(69.24±3.1)岁。研究护理组,性别,男57人,女50人;年龄,最大86岁,最小66岁,平均年龄(68.32±3.3)岁。以上患者一般资料均不具有统计学角度的意义(P>0.05)。
2.2 研究样本的纳入与排除
2.2.1纳入标准
(1)将年龄大于65岁(包括65岁)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范围。(2)将与院方签订了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范围[2]。(3)将精神状态正常,可以与医护人员有效沟通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范围。
2.2.2排除标准
(1)将未与院方签订参与研究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2)将合并患有精神类疾病,无法与患者达成有效沟通的患者排除。(3)将因个人原因主动退出本次研究的患者排除。
2.3 方法
2.3.1普通护理组方法 普通护理组实施常规的脑血管疾病护理流程,主要包括常规疾病护理、饮食护理、心理疏导等。
2.3.2研究护理组方法 研究护理组在实施了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流程如下:(1)心理问题分析。首先,由于脑血管疾病患病后的严重程度较深,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程度较大。因此,患者容易对疾病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产生这种负面心理状态后,会对患者的精神状态、睡眠质量以及饮食情况造成直接的不利影响。其次,由于疾病的治疗和护理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这类疾病的患者,通常情况下需要接受住院治疗的时间较长。如果患者家属由于工作原因或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效果不佳,则会导致患者产生孤独的心理状态。再次,悲观的疾病治疗与护理态度。这种现象集中出现在自身患病严重程度较高,且年龄较大的患者中。长期疾病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是影响其心理状态的主要原因。(2)心理护理措施。首先,护理人员应当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注意与患者沟通时应保持情绪稳定、态度温和,缓和患者的不安心理状态,促进其情绪慢慢放松,从而达成有效沟通,在沟通中针对患者所反馈的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缓解情况适当加入情绪放松训练。其次,对于孤独心理问题护理,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家属沟通,指导其应用正确的沟通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加大对患者的关心和爱护力度,使其感受到家人对其的支持和关心。另外,护理人员也可以通过人为干预促进住院病友之间的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病房气氛,消解患者的孤独感。再次,对于悲观心理状态的护理,护理人员可通过组织定期的疾病知识讲座,将同类疾病的治愈案例在讲座上进行分享和讲解,促进病人了解疾病护理的配合要点,提升患者护理配合度,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3)康复护理。首先,日常生活护理。针对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食谱内容,并按照患者喜好适当进行调配,形成患者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的饮食结构。另外,在日常护理中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出现,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包括了压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疾病等,护理人员应当在日常护理中定时为患者进行体位调整摆放、排痰等护理。并嘱咐患者及时更换衣物,保持个人卫生。最后,由于长期卧床,护理人员还应当在护理中加入促进肠蠕动的按摩护理,防止患者便秘。其次,肢体康复训练。不同的体位,所采取的肢体康复训练方式有所差别,其中,平卧位患者已进行肩关节活动、手指关节屈曲训练髋关节伸直与屈曲训练、踝关节活动等。注意训练时加垫毛巾或软枕。如患者取侧卧位,则应当在患者背部加以软垫,以手心向下的姿势 进行肘关节与腕关节的甚至训练,并联合进行膝关节的伸直和屈位训练。
3.结果
3.1 观察两组患者在实施不同护理模式后的护理效果。其中,护理效果评判指标包括了十分有效、基本有效、无效。可见研究护理组的疾病护理效果有效率更高,与普通护理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细统计结果如下表1显示。
4.讨论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这种高发于老年患者中且发病严重程度较深,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的疾病类型来说,必要的疾病护理工作是不可缺少的。而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联合的方式是分别从患者的身体状态恢复和心理状态改善两个方面实施的联合护理模式,对此类疾病的康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护理方式联合应用,对于促进患者护理效果的提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改善都有明显的作用,且统计数据组件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是促进疾病恢复的两个重要方面,护理人员应当依据患者病情及时应用此联合护理模式,以期促进护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辛晶莹.探讨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7):249-250.
[2]陈昱甫.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康复训练及其心理护理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1):1541-1542.
论文作者:钟新玫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疾病论文; 效果论文; 状态论文; 脑血管疾病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2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