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全盲生和低视生差异 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江苏省南通特殊教育中心 韩婷婷
【摘 要】 一个高效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味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与正常的学生比较,特殊教育学生从生理到心理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关注差异,使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实现高效的课堂”在盲校课堂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数学教学;全盲生;低视生;差异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味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学生,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陶行知先生说过:“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再予以适宜的肥料、水、阳光,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盲校学生在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都存在着更大的差异,“关注差异,使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实现高效的课堂”在盲校课堂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盲校的生源都呈多重障碍发展趋势。同一年龄段的孩子从视力、智力、身体机能、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都相差甚远。盲校学生从视力水平来划分大致分为全盲生和低视生两类,由于同一个年龄段的视障生较少,盲校往往无法对全盲生和低视生进行分班教学,课堂常常因为顾此失彼而影响教学效果。如何通过有效教学促进两类学生各自的发展?笔者就从这关注两类学生的差异提高课堂效果,淡淡自己的浅见。
进一步,乡愁的寄托需要载体:特色乡村建筑、传统节庆活动、乡村景观空间、居住空间、特色饮食等。纵观法国乡村旅游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居住与饮食是让旅游者更能切身体验乡愁的物质载体,也是目的地经济的重要来源,因此,笔者认为“乡居”是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体验的同时,若能让旅游者引发思念与留恋,则会促进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这有赖于更深层次的产品开发与整合,如参与制作、品鉴与销售等系列活动,产生“乡思”的情感依恋,从而形成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如图4所示)。
一、认识两类学生的差异
全盲生和低视生在认识事物的途径方式和心理发展等方面是显著不同的。全盲生主要依靠听觉和触觉来认识事物,语言与形象思维的发展往往不对称,语言与实物形象脱节。低视生主要依靠残余视力学习和生活,爱看有色彩的画面,课堂上也不耐烦全盲生对物体的反复触摸。因而,混合班的课堂上常常出现盲生“吃不了”而低视生却“吃不饱”的现象。视障教育需要以保护学生的残余视力为前提,从课前准备到课堂实施进行差异教学,才能实现差异发展,真正做到高效。
二、制定不同教学目标
在课堂中使每个学生获得相应的发展,是课堂教育的目标,然而操作起来并不简单。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的内容相同,低视生理解能力强一些,但有很多汉字不认识,读书比较吃力;全盲生反应慢一点,对形象的事物似懂非懂,但摸读基本没有障碍。因此,针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制定多层次目标,根据学生个体原有知识基础、兴趣和能力等确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现有水平上有所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兼顾两类学生的需要,关键在于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包括课上给谁提供直观材料、做示范、向谁提问等。教案中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考虑针对不同学生需要的教学措施,然后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果的目的。
例如,五年级《图形的变换》教学目标的设定中,低视生可以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借助于方格纸上图形变换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而对于盲生就不能有这么高的要求,只要能认清各种图形,并做简单的变换即可。
POA教学材料使用与评价理论框架中验证教学材料使用有效性的第三个重要指标是“产出目标达成”,它主要包含参与度、获得感和产品质量三个子指标,涵盖了学习中行为、认知和表现三个维度(文秋芳,2017)。三个产出子指标又可再细分为若干评价小项目,如参与度指标可细分为产出实践、学习主动性和注意力三项,获得感指标可细分为语言产出能力、思辨能力和知识面三项,产品质量指标可细分为交际效果和目标语言项目使用两项(毕争,2017)。由于本研究未开展相关访谈和前后测实验,本部分将不讨论产品质量及其子项目,而将主要从预测性评估角度出发,讨论POA大学英语网络自学模式中,教师介入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度和获得感。
三、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
在教学改革深入之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阅读和习作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经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习作的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写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因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与阅读习作进行深入分析有一定现实意义。
例如,在分数乘法教学中,分数乘法要求先约分再计算。这个计算方法对低视生来说非常实用,因为低视生可以边写边看,使计算的难度大大降低。而对于全盲生来说,这个过程比较困难。在这个环节中,笔者进行分开教学,低视生在黑板上进行教学,约分、计算过程一步步写清楚。全盲生通过摸课本上的例题了解如何先约分,然后慢慢锻炼他们摸着题目先用心算进行约分再计算。
四、精心设计差异性作业
作业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载体。全盲生和低视生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手段的制定方面都存在差异,那么在作业的内容和要求上自然也是不同的。盲文教材和汉字教材内容本身就存在差异,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作业内容的区分,也可进行自主作业设计以达到课堂效果的延伸。
教师要从学生的差异出发,接纳并积极地利用学生的差异,不断完善他们的学习方法,创设能引导学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设计灵活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这样,低视生的优势能够得到进一步发挥,全盲生又能得到及时的补救,两类学生都在原有基础得到充分的发展,切实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现代特殊教育[M].江苏教育报刊社,2012.
[2]王明泽.盲校教育学[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7.
[3]张文博.关注个体差异,构建高效课堂[J].甘肃教育.2012(08).
[4]黎珍.视障教育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5]胡丹华.谈如何提高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4(15):26.
[6]翟晓东.数学日记:关注盲生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特殊教育,2007(04):25~27.
标签:数学教学论文; 全盲生论文; 低视生论文; 差异论文; 江苏省南通特殊教育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