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论文_刘霞军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论文_刘霞军

广东五华二建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防水混凝土的防水原理,针对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问题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综合运用防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提高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打造精品工程。

关键词:地下室;防水混凝土;质量控制

随着国家建设的需要,地下室工程正飞速发展。地下工程的防水质量是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防水措施各个环节中,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最易发生一些细节上的疏漏。

一、地下工程中防水的重要性

在地下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地下工程的防水问题时一项重中之重的问题,地下工程在防水施工方面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整个地下工程的功能和寿命,甚至关系到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内外的地下工程使用过程,由于工程结构渗水导致的人身安全事故屡见不鲜。所以,我们应该对地下工程的防水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努力抓好施工中的每个环节,从而有效的保障地下工程的防水工程质量。进而保证人们能够安全放心的使用地下工程。

二、地下室渗漏的原因分析

1、在防水混凝土中,水泥具有收缩的弱点。同时,在设计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结构会受到来自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当保护层太薄的时候,很容易发生裂缝现象,而此时,地下水便会趁着开裂的部位渗入,并顺着钢筋结构脉络换渗入到混凝土结构的核心部位,当混凝土中存在不密封部位时候,就会从中渗出。有些渗漏情况则是由于建筑结构中,钢筋、铁丝等构件和模板发生了接触,由于拆模施工的不规范性,使得铁件暴露在外边,形成自然的渗水通道,地下水容易顺着铁件进入混泥土,从而形成渗漏。

2、防水混凝土的浇筑必须要严格遵守规范,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防水混凝土的浇筑厚度。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时候防水混凝土会浇筑量太多,浇筑分层太厚,但是,振捣器作用有效半径长度不够,经常发生漏振、欠振现象,操作的不够标准或者缺乏规范性,使得混凝土没有能够振捣严实,从而很容易产生蜂窝、麻面、孔洞等缺陷,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防水抗渗的性能。

3、地下工程的施工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要做好施工准备。在施工前期和施工过程中,必须科学合理的设计排水措施,从而保证防水工程的施工能够具有干燥的环境,这对保证工程质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工程前期,如果没有做好降排水,很容易使得地下水和雨水将工程基坑淹没,使得边坡失去稳定性,从而引发坍塌事故。

4、混凝土的浇筑是整个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如果在实际工程操作中,混凝土的浇筑后没有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养护,或者是拆模的不规范操作,让混凝土在拆模后暴露在空气中,没有做好养护措施。混凝土便很容易发生早期脱水。这种情况发生后,会使得水泥水化难以达到相关标准,当游离水受热很快蒸发后,容易形成毛细管孔网,成为渗水通路。同时混凝土收缩增大,出现龟裂,使混凝土抗渗性能急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抗渗能力。

三、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中应遵循的原则

1、自防为主的原则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是以工程结构本身的密实度实现防水功能的一种防水做法。这类工程,工序简单、工期较短、造价较低,且能改善工人劳动条件。高层建筑地下防水,基本采用三道设防,即砼结构防水(自防)+外包柔性防水层+灰土辅助防水层。而结构自防水是抗渗漏的关键。工程自防水结构通常采用C30防水砼,在外加剂方面一般选用PNC砼早强膨胀剂。PNC属于硫铝酸钙砼膨胀剂,除具有膨胀功能外,对砼还有显著的早强、增强、低温硬化、抗渗、防冻害、抗硫酸盐等性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砼配合比的设计与普通砼相同,水泥用量应不小于300Kg/m3,要优先选用不低于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盐水泥。加料程序与普通砼相同。PNC的掺量要制作专用工具,专人负责,误差要小于0.5%,搅拌时间,用强制式搅拌机时比普通水泥砼延长30秒钟以上;用自落式搅拌机时,要延长1分钟以上,搅拌时间的长短,以搅拌均匀为准。砼的运输、震捣与普通砼施工一样。但是对于自防水砼更要注意震捣密实,不能漏震。浇注完后的砼,应加以养护,及时用草帘覆盖。

2、多道设防、刚柔相济的原则

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就是,在工程围护结构的迎水面上粘贴防水卷材或涂刷涂料防水层,然后做保护层,再做好回填土和地面防水,达到多道设防,刚柔相济的原则。施工中我们主要把握以下关键点:严把材料关,俗话说“材料是基础”,对材料要保证:材料的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材料的质量抽检必须合格而且有出厂合格证和准用证;精心施工,施工包括管理和操作两个方面。

3、混凝土的养护与折模

试验证明,防水混凝土早期脱水或养护过程中缺水,将大幅度降低其抗渗性能。防水混凝土养护应不少于 14d。防水混凝土拆模要求也比较高,拆模时间不宜过早,拆模时应精心操作,防止用铁棍撬、大锤猛敲硬撬,使混凝土遭受损伤。

4、做好回填土

地下防水结构的回填是最后一道工序,它往往被忽视,这实在一个很大的失误。当构筑物试水工作结束后,应立即进行回填施工。首先应重视回填土本身的质量,严禁用杂类土或建筑垃圾回填。应用黏性土或黄土回填并测定其合适的含水率。其次回填前应清理基坑底的杂物和积水,回填时应分层分皮夯实,每层厚度夯实工具而定,宜为 20-30cm。应该知道,地下防水结构周围一层夯实的回填土,本身是一道可靠而又经济的防水帷幕。

5、施工缝的处理

施工缝是混凝土结构的薄弱环节,也是地下工程易出现渗漏的部位,如果施工缝处理不当,极易形成渗漏水的通道。防止措施: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尤其是顶板、底板更不宜留设施工缝,墙体必须留设施工缝时,只准留水平施工缝,并应留在高出底板面不小于 300mm 的墙体上,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墙接缝线以下 150mm-300mm 处。在施工缝的迎水面抹 20mm厚聚合物防水砂浆,并在其表面粘贴 3mm-4mm 厚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或涂刷 2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采用中置式钢板止水带时,止水带应垂直放置于施工缝的正中间位置并固定牢固,其翼缘应朝向迎水面,以更好的起到止水作用。施工缝两侧的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不能太久,以免接缝处新旧混凝土收缩值相差太大而产生裂缝。为使接缝严密,浇筑前应对缝面进行凿毛处理,清除浮粉和杂物,用水冲洗干净,保持湿润,再铺 20mm-25mm 厚水泥砂浆一层或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施工缝处的模板应后拆。

6、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及准确计量

组成自防水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有:水泥、砂、石子、膨胀剂、粉煤灰、水等。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应≥32.5#,石子粒径宜为 5-40mm。含泥量≤1%,砂宜用中砂,含泥量≤3%,膨胀剂的技术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一等品;粉煤灰必须达到二级,掺量≤20%,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在施工前进场材料必须现场抽样检验。达不到要求不得使用,重点控制砂石含泥量及级配。混凝土如采用现场搅拌,i-t-R 系统使用前必须进行校验。人工添加膨胀剂及粉煤灰时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交底和培训,务必添加准确,误差≤0.5%。加入膨胀剂后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延长 30-60s。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应永远把质量摆在第一位。目前,在地下工程建筑中,应对每个方面的工程质量问题高度重视。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安全、放心的使用。

论文作者:刘霞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  ;  ;  ;  ;  ;  ;  ;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论文_刘霞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