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勇[1]2003年在《航天地面数据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发布》文中研究表明论文以航天地面应用系统为研究背景,分析了航天地面数据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发布,在选题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信息系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指出随着Internet/Intranet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已经从Client/Server模式扩展到Browser/Server模式, 论述了Browser/Server模式信息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开发方法。并针对航天地面数据的特点和航天数据用户对数据的需求,构造了一个基于Web的叁层Browser/Server结构的系统模型,利用动态网页技术ASP与组件技术COM相给合,来开发符合用户需求的航天地面数据信息系统。文章从技术和实现两个方面论述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在技术上,深入探讨了基于Web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突出了用ASP与COM技术结合进行Web应用系统开发的优点和技术特色,重点阐述了利用VC开发ActiveX控件的方法。在实现上,将系统划分为叁个层次,即用户层、应用层、数据层。所有的开发工作只需在应用层和数据层实现。数据处理通过ASP在应用层调用数据组件ADO实现对数据库的连接,利用ActiveX控件来完成复杂的数据处理和显示过程。本文对如何实现系统的安全管理也做出了一定的探讨。最后,论文详细设计和实现了用户服务系统。
黄英君[2]2006年在《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仿真》文中研究说明空间综合信息网(Aerospace Integrated Information Network)是以空间信息系统为主,由不同轨道上多种类型的卫星系统和地面支持系统,按照空间信息资源的最大有效综合利用原则,互通互联有机构成的智能化体系。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系统设备复杂多样,各种设备有不同格式的控制参数、状态信息和故障信息,对这种高度复杂高度集成的空间综合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管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传统的卫星测控体制和业务管理体制很难有效地解决网络管理问题。本文的目标是对未来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空间综合信息网络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还处于概念研究和飞行演示验证阶段,对网络管理的研究要先于实际网络的部署,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采用“网络管理系统原型+卫星网络地面仿真环境”的方法,对空间信息网络的空间特性、管理规范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网络管理的功能模型和信息模型,开发一个空间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原型;在此基础上,为了对管理系统原型进行评估和验证,本文研究和实现了一个空间网络地面仿真环境,作为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的被管对象,进行各项管理功能和管理流程的演示验证,经过验证后的空间网络管理的关键技术和管理算法能够以最小的代价移植并应用到未来的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中。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针对未来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的特点,以Internet/SNMP管理体制和OSI网络管理体制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分层分域的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系统(AIINMS)的体系结构,该管理系统由地面管理中心、星上管理分站和星载代理组成,针对中低轨混合星座组网的空间特性制订了适用于卫星网络管理的功能模型、信息模型和通信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个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原型,对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卫星管理信息库、空间网络管理协议、性能管理算法、故障管理算法、配置管理算法、子网分割算法进行了验证和评估;2、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应用于空间网络管理的基于小波和神经网络的空间网络流量监测与预测算法,本文对空间信息网络管理的流量遥测和预测进行了研究,使用HSNMP机制来收集星上代理采集的流量统计遥测信息,对非平稳、非线性、高突发的空间信息网络业务负荷进行预测。本文使用基于冗余小波的多分辨率分析结合神经网络的方法,使用冗余小波将时间序列信号分解为表征基本趋势和突发特征的不同尺度的分量,进而使用神经网络方法对各分量进行预测分析,并在空间综合信息网络地面仿真环境中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评估;3、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HLA/RTI的空间综合信息网络地面仿真环境,该仿真环境是一个基于卫星实体仿真的半实物仿真平台,使用一系列HLA/RTI联邦成员,包括轨道仿真成员、星间链路仿真成员、路由协议仿真成员等构成控制网络来模拟空间综合信息网的基本特性,对卫星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传输特性进行控制,并通过服务访问点来运行第叁方高层应用。空间网管系统能够象管理一个真实存在的空间信息网络一样在仿真环境中实施网络管理,对包括网络管理在内的多项空间任务进行演示验证;4、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分形散粒噪声的背景业务流量模拟算法。决定仿真的可信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对业务数据流量的模拟,业务流量的模拟包括前景业务流量和背景业务流量,前景业务流量由要仿真的上层应用产生,背景业务流量则是为上层应用提供一个逼近真实的网络环境。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散粒噪声的卫星网络聚合背景流量生成算法,该算法根据星间链路的差错特性、星上路由器随机丢弃策略、星间路由往返时延抖动特性、拥塞控制策略等因素来对单个流的速率波动进行建模,进而使用分形散粒噪声过程对天基组网中的聚合背景业务流量进行模拟生成。本文在空间综合信息网络仿真环境中使用该算法对基于SCPS-VJ空间传输控制协议的聚合背景业务流量进行了模拟生成,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生成符合空间网络特性的背景业务流量。
赵坚[3]2001年在《航天装备管理信息与仿真系统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管理学的理论观点,在对航天装备信息管理的组织结构功能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航天装备管理信息与仿真系统的总体方案进行了概要设计,并以航天工程“叁化”产品管理为切入口,对“叁化”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进而提出了卫星“叁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功能体系、运行模式以及软、硬件平台建设的原则和建议,以此为例,可以实现航天装备管理信息系统。 本论文分四章,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研究的工程背景,着重分析了建立航天装备信息管理与仿真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深入分析了系统的具体任务。第二章阐述了航天装备管理信息与仿真系统的概要设计方案,第叁章详细论述了“叁化”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卫星航天工程“叁化”产品进行了划分,第四章以航天工程“叁化”产品管理为例实现了航天装备管理信息系统。
张峰[4]2015年在《航天产品性能样机分布式协同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型复杂航天产品性能样机技术是当前具有挑战性和高难度的研究课题,成为工业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它的设计通常由几百个单位参与论证、设计、制造、试验、使用、保障和管理。目前,由于性能样机的定量描述和建模理论与技术尚不成熟,以超声速飞航武器为代表的大型复杂航天产品面临着地面实验条件模拟难、指标要求高、综合集成性差、建模与仿真难度大、多类目标制导控制一体化优化设计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需要解决。航天产品性能样机的研制是个多阶段全生命周期的设计过程,包含产品全生命周期内零部件及其设备的完整数字信息模型。而在现有环境条件下,不同子系统的设计建模、仿真与优化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各学科领域模型之间具有不同的依赖关系,不同信息模型在语义层面需要一致表达方法。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复杂航天产品性能样机的分布式协同建模方法、协同仿真方法、协同仿真模型库的构建方法和协同仿真优化方法,并应用云计算等现代信息化综合集成技术,实现性能样机的分布式协同建模与仿真统一管理。主要体现在:(1)针对航天产品性能样机的定量描述和建模理论与技术尚不成熟等问题,系统性地提出了UMSLO(Unified-Modeling-Simulation-Library-Optimization)概念模型,并在UMSLO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级性能样机的设计过程和协同建模方法。首先,在对性能样机协同设计仿真业务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体建模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元模型的性能样机协同概念建模方法。其次,根据所研究的基于本体的性能样机建模方法,给出了性能样机协同概念建模案例,并采用Protégé工具构建了性能样机的本体元模型库。最后,在分析性能样机协同建模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象Petri网的性能样机协同建模过程动态建模方法。给出了性能样机协同建模工作流模型的形式化定义以及协同概念建模、功能建模、仿真建模和优化建模设计单元的对象Petri网元模型。通过元模型输入输出接口动态描述性能样机协同建模与仿真过程。所构建的性能样机本体元模型库较好的解决了多学科产品模型的输出缺失和冗余信息的问题,可以显式地表达领域知识并促进不同领域之间概念的语义一致性,实现了UMSLO中的M子模型。(2)针对性能样机仿真系统中多领域元模型统一集成转换问题,在性能样机协同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HLA(High Level Architecture)的数字性能样机协同仿真模型。首先,分析了领域本体元模型与联邦模型的映射方法。然后,对所构建的不同学科领域的本体元模型进行转换与集成,提出了本体元模型与HLA对象模型的转换方法。再次,在本体元模型集成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本体元模型与HLA对象模型的转换方法,通过本体元模型集成与转换案例分析了各学科领域本体概念匹配过程。最后,以所构建的性能样机模型为对象,将其六自由度元模型作为复杂系统的应用实例,进行超声速飞行器性能样机(Performance Digital Mock-Up of Hypersonic Vehicle,HV-PDMU)的建模,提出了HV-PDMU模型整体结构和HV-PDMU联邦仿真实现过程,并设计基于Pertri网的HLA仿真模型。所研究的模型减少了HLA仿真模型中冗余的数据传输、提高模型运行速度,解决了HLA仿真系统中多领域元模型统一集成转换问题,实现了UMSLO模型中的S子模型。(3)为了实现各学科仿真模型的有效积累和重用,运用数据库和元模型共享技术,建立可重用的仿真模型库,分析了性能样机协同仿真模型库的层次框架,划分为顶层系统仿真模型、领域主模型和元模型,并给出了性能样机协同仿真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技术,实现了UMSLO模型中的L子模型。(4)针对性能样机协同建模与仿真过程中的多学科耦合与多目标优化问题,引入混合软计算方法,提出了性能样机多学科协同仿真优化模型。首先,在分析了性能样机多学科协同设计与优化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超声速飞行器性能样机不同学科之间的数据分析关系与耦合关系表达模型。然后,在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目标粒子群遗传混合优化算法(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Genetic Algorithm,MOPSOGA),在构建的性能样机模型和HV-PDMU模型的基础上,应用MOPSOGA算法,对性能样机气动推进一体化、外形气动一体化以及HLA仿真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分配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所提出的算法能够在设计候选解中求得Pareto优化解,较好的实现了性能样机多学科中的元模型性能目标综合优化与方案评价,实现了UMSLO中的O子模型。(5)针对性能样机全生命周期协同建模与仿真过程中管理系统综合集成性差的问题,构建了性能样机协同建模与仿真原型系统。首先,在分析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对建模任务管理功能需求、建模流程管理功能需求、模型设计管理功能需求、产品本体库管理功能需求、协同仿真管理功能需求和协同建模系统平台管理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与设计。然后,建立了原型系统的数据库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所构建的平台较好地解决了性能样机全生命周期统一建模与仿真以及不同人员、不同工具、不同算法、不同描述语言下的耦合建模、联合仿真问题,实现了UMSLO中的U子模型。以上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均通过winged-cone高超声速概念飞行器应用实例进行了验证。
王海葳[5]2008年在《基于ARCGIS的军事测绘成果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空间数据的管理技术已经走出了传统的文件管理模式。这也给测绘空间数据的管理带来了契机,它大大改变了传统数据更新缓慢,现势性差,不利于保存等不足,使空间数据逐步走向信息化。军事测绘信息化由于起步晚,发展慢,传统的文件管理模式一直制约着军事测绘成果管理的步伐。由于军事测绘产品的保密性和特殊性,长期以来军事测绘和地方测绘的发展一直处在一条腿走路的状态,发展比较滞后。军事测绘空间数据管理一直处于一种半传统半信息化管理方式,其次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也严重制约了军队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军事测绘空间数据具有海量、要求矢栅一体化管理等特点。需要建立一种高效科学的军事测绘成果管理体系。本文采用GIS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军事测绘成果空间数据管理系统,以解决目前军事测绘空间数据的生产管理和数据共享存在的问题。本文按照军事测绘成果数据的特点,对成果数据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统一整理入库,并对军事空间数据库的建库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建立逻辑上和物理上无缝的军事测绘成果数据库实现对测绘成果空间数据及非空间数据进行统一化管理。该测绘成果数据库基于大型关系数据库Oracle存储和管理,以ArcSDE为空间数据库引擎进行数据库操作。通过建立不同的历史数据集实现对历史成果数据和现势数据的统一管理。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了军事测绘成果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案。该系统在.NET 2005环境下,以C#为开发语言,基于ArcGIS嵌入式开发组件ArcEngine进行系统开发。系统提供海量地理空间数据的建库、转换、下载、浏览、查询统计、编辑、元数据管理、工程库管理、制图输出以及分析决策等一系列成果数据管理功能,是面向行业应用的海量测绘成果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本文最后,为适应未来军事测绘科技的发展,对军事测绘成果数据管理的共享与集成进行了探索,尝试提供一个面向军事测绘各部门之间的成果综合信息框架,研究各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集成与构建成果信息平台的方法与技术。采用元数据管理实现各部门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以提高各部门业务协作水平与应急响应机制。
王香能[6]2009年在《可视化技术在空间数据应急获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汶川”地震发生后,为了给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实时、直观的灾情信息,国家有关部门调用了军用、民用卫星和航空遥感探测资源对灾区的空间数据进行应急获取。整个空间数据应急获取过程凸显了对可视化管理的需求,将可视化技术应用到空间数据应急获取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1、加强对不同单位的空间数据获取资源的协同管理;2、提高遥感资源利用率;3、提高空间数据应急获取任务的有序性、时效性。目前,国内对空间数据应急获取过程中的可视化管理应用研究较为缺乏,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了如下的研究:首先,通过分析空间数据的特征、空间数据的分类,研究了GIS的可视化表现方式,即地图符号、地图标记、专题信息;研究了STK软件的可视化方法,包括:STK可视化场景的建立过程、STK的分析扩展功能的应用、STK/Connect模块的应用。其次,通过分析空间数据应急获取管理的流程、管理信息的内容、管理信息的可视化需求,提出基于场景的空间数据应急获取可视管理框架,将该框架结构划分为数据层、场景层、管理层。详细地分析了数据层数据的分类、数据的详细内容;分析了场景层的可视化实体、可视化内容、可视化过程,设计了场景的动态仿真模式。最后,针对空间数据应急获取可视管理框架中的资源可视管理,设计并实现了空间数据应急获取资源可视管理系统。介绍了空间数据应急获取资源可视管理系统研制的背景,分析了系统的主要功能;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系统的内外部的接口关系、系统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通过一个具体的应用案例,对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进行仿真验证。
胡兴堂[7]2006年在《高光谱水质遥感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对地观测数据处理软件平台的建立是对地观测系统工程中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一环。数据处理平台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对地观测系统的应用水平和应用效果。虽然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发出各类别的软件系统和平台,但是这些平台有的偏重通用工具平台的建设,有的偏重空间数据的检索、发布,尤其是基于网络的数据发布,有的侧重于多维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而面向应用部门同时考虑到定量遥感专业特点和普通生产用户行业需求的专门化和业务化系统还十分缺乏。一方面我国环保行业存在重大行业应用系统需求,另一方面,我们针对高光谱数据处理长期积累成果形成了通用高光谱图像处理平台,迫切需要对通用高光谱处理平台进行业务化,构建面向水质监测行业需求的专门系统,而基于通用高光谱平台构建专门水质监测系统需要解决水质参量反演、平台构建以及系统集成等方面一系列棘手问题。基于这种局面,本文围绕高光谱水质遥感监测系统关键技术这一主题而开展研究。 本文从高光谱数据的自身特点和光谱数据库以及图谱合一的固有特点出发,充分考虑航空/航天高光谱遥感特殊性,构建面向应用的高光谱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水质遥感业务构建面向业务化的高光谱水质监测系统REMS。同时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结合高光谱水质遥感的特点与环保行业需求,本文从水质环境遥感业务和软件工程两方面开展研究,针对海量多源多平台遥感数据(航空/航天)进行水质监测业务反演系统构建。本文讨论内容包括高光谱遥感数掘的多分辨率表达模型、海量高光谱数据的快速处理与访问技术、海量高光谱遥感数据的高效光谱保形压缩技术。同时,本文系统研究了遥感监测平台从建立到运行包括数据获取预处理、数据分析、水质参量反演与专题产品生成、产品发布等整体架构,水质成分产品定义和水质业务规范的建立,提供了针对水环境遥感监测业务化平台关键技术。同时,以江苏太湖为示范区,针对环境遥感监测业务化运行要求,给出了高光谱水质遥感监测系统太湖高光谱水质监测应用实例,基本形成了多类型、多专题、多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分辨率、多时相环境遥感数据的综合处理和应用能力。 本文以高光谱水质遥感监测系统构建为框架,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和系统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在过去几年中参与构建高光谱图像处理与分析系统和我国首个高光谱水质遥感监测系统的实践和体会,以作者在参与系统建设过程中提出发展并实现的理论和算法为主线,组织整理这篇博士论文。 本文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叁个方面: ①数据处理软件系统与遥感水质反演模型集成:针对高光谱数据的空间特性、光谱辐射特性以及高光谱数据海量特性,系统地给出了海量高光谱数据处理思路和集成方案。 ②将高光谱遥感处理平台向水质遥感监测应用拓展研究:集成了水色大气校正模型和生物光学反演模型,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陆水色遥感技术体系和业务流程。 ③以江苏太湖流域水质监测构建应用实例,建立了国内首个高光谱水质遥感监测系统,为环保行业进一步应用做铺垫。 作者对以下几个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1) 提出高光谱图像代数结构用于描述高光谱数据,总结提炼出高光谱数据处
姚望[8]2016年在《外空活动中网络安全的管理机制研究》文中提出互联网技术自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对峙局势下诞生以来,便成为西方大国谋求世界霸权与政治权威的有力工具。为在风云变幻的世界舞台上谋求更大的话语权、参与权与主导权,西方世界普遍将网络技术竞争作为主导和操纵未来世界的重要战略标准。由此经过数次科技革命洗礼的网络技术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与扩散的趋势,悄无声息渐趋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且日益扮演着无法替代的重要角色。与互联网领域同样作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外层空间领域,进入21世纪后被西方大国视为国际政治舞台领袖地位博弈与争夺的关键,因此空间大国在空间技术领域的探索与飞速发展造就了外空技术与网络技术并驾齐驱的繁荣局面。空间技术作为网络技术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支撑,二者相辅相成,具有天然的勾连性,外空领域与网络领域均呈现出易受攻击性、不可控性、后果的毁灭性与广泛波及性的特点,且二者中任何一方受到攻击都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另一方遭受巨大损失,从而陷入“共荣共损”的困窘处境。因此探索构建外空活动中网络安全的的战略-政策-技术-法律的全方位立体化保障机制迫在眉睫。首先,本文从外空活动中网络安全与传统领域安全的不同属性出发,在厘清外空安全与网络安全不同含义的基础上,对于外空活动中网络安全的含义、特征、重要价值加以介绍。其次,具体针对外空活动中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隐患,从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制度角度加以剖析解读。再次,分析概括各国在外空领域针对网络活动所制定的法律政策的经验与不足,为我国建立外空网络活动立法提供借鉴和参考。最后,本文指出,鉴于外空领域与网络领域的重要地位,为保障外空活动中网络活动的高度安全性,我国有必要从国家战略、政策制定、技术支持、法律制定四维度建立起保障体系。
赵倩[9]2016年在《中国航天SA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研究》文中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新趋势,用信息化手段和管理思想理念的结合变成了关注的焦点。尤其在航天技术等军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能够将管理者从繁琐重复的事务处理中解脱出来,投入更多精力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决策层面。本文介绍了SA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过程,并分析了SA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运行现状。从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和决策分析七个方面,阐述信息化手段如何在人力资源活动中发挥作用。利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设计了一系列应用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分配指标权重。通过计算评价指标得分,得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应用效果不佳,信息化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复杂,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缺乏互动交流性,人力资源管理团队信息化技术素养缺乏,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完善,信息化管理手段应用率不太高,信息化各参与方合作不佳。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途径,包括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流程。搭建互动型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信息化技能结构,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者对信息化管理方式的重视程度,以及加强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参与者之间的协作能力。最终阐述企业信息化良好运行必须重点关注的方面,从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完善管理制度和流程、各部门持续关注信息化管理工作叁方面具体说明。本文从管理视角出发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希望为同类型航天军工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中遇到一些难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航天地面数据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发布[D]. 李建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03
[2]. 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仿真[D]. 黄英君.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
[3]. 航天装备管理信息与仿真系统研究[D]. 赵坚. 南京理工大学. 2001
[4]. 航天产品性能样机分布式协同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D]. 张峰. 西北工业大学. 2015
[5]. 基于ARCGIS的军事测绘成果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D]. 王海葳. 清华大学. 2008
[6]. 可视化技术在空间数据应急获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王香能.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9
[7]. 高光谱水质遥感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胡兴堂.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2006
[8]. 外空活动中网络安全的管理机制研究[D]. 姚望. 北京理工大学. 2016
[9]. 中国航天SA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研究[D]. 赵倩. 西安石油大学. 2016
标签:互联网技术论文; 航天论文; 遥感论文; 样机论文; 空间数据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空间分析论文; 业务建模论文; 协同软件论文; 系统仿真论文; 航天技术论文; 数据建模论文; 业务管理论文; 建模软件论文; 协同设计论文; 功能分析论文; 信息化时代论文; 测绘论文; 光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