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第三医院麻醉科 湖南湘潭 411100
【摘 要】目的:探索丙泊酚在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分院诊治的肝硬化患者317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应用丙泊酚麻醉剂诊治肝硬化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结果:A组、B组及C组胃肠镜操作比例存在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Child –Pugh等级的升高,AST、ALT、PT、TBil、Alb及MEL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及C组的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胃肠镜检查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及C组的意识消失时间存在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Child –Pugh等级的升高,麻醉剂量降低,p<0.05,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及C组呼吸抑制、心率失常及注射部位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hild –Pugh等级的升高,血压下降人数降低,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在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临床疗效安全,肝功能越差患者,麻醉用量越少,密切观察血压,警惕血压降低。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无痛性胃肠镜治疗时麻醉药物的用量提供指导。
【关键词】肝硬化;丙泊酚;胃镜检查;麻醉
无痛胃肠镜是目前医院常见的检查胃肠疾病的项目,丙泊酚、地西泮及异丙酚是常见的麻醉诱导药物,其中丙泊酚具有起效快、诱导平稳及患者易苏醒的优点,对无基础性疾病的胃肠道疾病患者是较好的选择[1-2]。国外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在进行麻醉后,临床症状出现加重的情况[3]。目前,肝病患者进行丙泊酚麻醉时,麻醉用药无明确的标准,并且对肝功能对麻醉效果的影响研究也较少[4-5]。本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分院诊治的肝硬化患者317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应用丙泊酚麻醉剂诊治肝硬化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旨在为无痛胃肠镜检查时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分院诊治的肝硬化患者317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按照Child –Pugh分级分为A、B 及C组,A组为Child –Pugh A级,B组为Child –Pugh B级,C组为Child –Pugh C级。
1.2 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均为单一使用丙泊酚诱导麻醉;明确诊断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正常;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胃镜检查前均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术前四项检查;均无严重心肺心痛疾病。
1.3 排除标准
存在严重心血管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长期使用干扰丙泊酚药物的镇痛剂镇静药物;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
研究方法
1.1 所有患者检查前均禁食禁水12小时,常规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
1.2 心电图检查。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将牙置于口中并固定。静脉注射0.5-2.5mg/Kg的丙泊酚,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及出现睡眠状态时进行胃肠镜检查。若患者检查过程中发生躁动。咳嗽及干呕等症状时,追加20-30mg的丙泊酚。检查完成后睁眼即为意识恢复,正确指鼻即为定向力恢复,当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大于30%,血氧饱和度低于93%时既是呼吸循环抑制。检查过程中密切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记录丙泊酚使用量、意识消失时间及恢复时间、无忧不良反应等。
1.5 观察指标
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检查次数、手术次数及治疗方式、生化检查项目(AST、ALT、PT、TBil、Alb)。记录患者胃肠镜检查时麻醉剂用量、意识消失时间及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术后及术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血压下降、药物过敏、心律失常、呼吸抑制。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及Excel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及图表处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A组、B组及C组的性别、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相互比较意义;A组、B组及C组胃肠镜操作比例存在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Child –Pugh等级的升高,AST、ALT、PT、TBil、Alb及MEL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一般资料
3 讨论
普通胃镜仅在口咽部麻醉后进行检查,容易导致出现干呕、恶心的症状;普通肠镜操作容易引发患者不适感,如腹痛、腹胀等,导致患者无法配合完成检查[6]。因此,普通肠胃镜检查引发患者心理及生理的不适,导 致检查者观察困难及取材困难[7]。因此,无痛胃肠镜检查在胃肠道疾病检查中越来越受到欢迎[8]。丙泊酚具有吸收迅速、消失快的优点,是一种快速短效的静脉麻醉药物[9]。但丙泊酚在肝硬化尤其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是否安全,缺乏较为权威的医学证据[10]。本研究主要探索不同程度Child –Pugh肝硬化患者,单一使用丙泊酚对其进行胃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调查。
Child –Pugh分级与肝硬化的腹水情况、肝性脑病及生化检查(AST、ALT、PT、TBil、Alb)均有关系,Child –Pugh分级分级越高,肝功能越差[11]。本研究发现,AST、ALT、PT、TBil、Alb及MELD评分均与Child –Pugh分级分级呈一致性,等级越高,AST、ALT、PT、TBil、Alb及MELD评分异常程度越大。静脉注射丙泊酚A组最多,C组最少,三组之间的麻醉剂用量及药效消失时间存在一定程度差异主要与以下几方面有关:肝硬化时肝功能受损、肝内假小叶及结节形成、肝内大量血管床丧失,最终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引发对药物代谢能力降低;肝硬化患者血容量可能会增加,但肝功能异常引发的抗利尿激素异常、低蛋白血症等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降低,丙泊酚进入血液后浓度略高;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血氨浓度升高,血氨可能对丙泊酚起到协助作用;肝硬化失代偿期,抑制性神经递质升高导致对丙泊酚敏感性升高。
本研究中所有胃肠镜检查及治疗患者均为发生药物过敏及惊厥等不良反应。A组、B组及C组呼吸抑制、心率失常及注射部位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肝功能异常与麻醉不良反应关系较小。尽管检查过程中血压下降幅度较小(10-20mmHg),平均动脉压下降未超过20%,但对于本研究3组患者血压下降比例较高,下降时间段,对无法短时间内恢复血压患者,应当使用麻黄碱等药物进行升压处理。研究发现[12],丙泊酚引发的血压下降可能与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心血管抑制剂外周阻力降低相关,即使正常人群在使用丙泊酚后也可出现血压一过性降低。因此对肝硬化患者小剂量丙泊酚麻醉,应当观察患者血压变化,随时给予对症处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丙泊酚在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临床疗效安全,肝功能越差患者,麻醉用量越少,密切观察血压,警惕血压降低。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无痛性胃肠镜治疗时麻醉药物的用量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马久红,黄茜,彭春艳,等. 无痛内镜诊疗患者安全管理流程改进与运用[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30(12):712 -713.
[2]闫瑞,马增瑞,陈学新. 血氨对肝硬化大鼠丙泊酚麻醉苏醒时间的影响[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5):459 - 461.
[3]高放,常越,李海. 丙泊酚在不同Child - Pugh 分级肝硬化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7):1440 - 1444.
[4]王振静,孟宪慧. 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8):884 - 886.
[5]曾雪云,徐天生,徐建光,等.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0):796 - 798.
[6]赵莉,许乐. 老年肝硬化患者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效果及安全性[J]. 中华消化杂志,2015,35(6):361 - 366.
[7]吴叶娇,徐铭益,陆伦根. 肝硬化患者的药物合理应用[J]. 中华消化杂志,2014,34(9):643 - 645.
[8]谢商宸,李玮,瘳萍,等. 全身麻醉药物遗传药理学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8,23(2):217 - 222.
[9]熊琴,周英发,杨国威. 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和腹水中CA125、白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J]. 山东医药,2016,56(13):43 - 44.
[10]张晓红,杨旺燕,傅润乔. 终末期肝病原位肝移植术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和内稳态变化及麻醉处理[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20):2013 - 2016.
[11]张辉凯,孟祥林,李海雷,等. 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营养不良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6):1100 - 1103.
[12]王晓林,任莉,任宏宇,等. 结肠镜检查前预防性应用匹维溴铵的随机对照研究[J]. 中华消化杂志,2017,37(5):338 -340.
论文作者:罗杜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患者论文; 肝硬化论文; 胃肠论文; 统计学论文; 差异论文; 血压论文; 意义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