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刘 阳 蒲小康 龙承鑫
(铜仁学院,贵州铜仁 554300)
摘 要: 为使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教学达到规范化、科学性,该研究从教育观念、培养目的、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讨。通过引导新型农民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参与度,科学制定新型农民教育教学培养目的,拓展新型农民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优势作用,完善管理监督等,以达到培养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的目的。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教学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3]。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从事农业为主、具备一定的农业技术,以农业为收入来源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4]。当前,为完成乡村振兴这个伟大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就必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因此,探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教学改革尤为重要。
1.1.2 仪器设备 Nicolet Antaris II型FT-NIR光谱仪,配备InGaAs检测器的漫反射积分球、4.78 cm石英杯、样品旋转台等采样附件、RSULTTM集成软件及TQ Analyst 8.6,光谱数据处理软件,美国Thermo Fisher 公司;MATLAB R2010a软件;旋风样品磨,美国FOSS公司。
1 农民教育培训现状
1.1 农民接受程度差异大、参与度低 目前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是处于基础、生态化阶段,农业生产方式传统,并且模式固定,农民思想文化发展缓慢,具有传统色彩且保守,转变少,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有限[5],这种观念在农民心里根深蒂固,使得他们对现代种养技术与方式接受程度差异大,有些农民甚至排斥科学种养,对教育培训参与度低,认可度差。观念意识的转变势在必行,从心理上认可接受,才能更好的将教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1.2 农民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农民群体数量庞大,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也参差不齐,知识水平差异巨大,从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到大学以上学历均有,在教育教学培训中,对技术的需求知识点和理解能力不同。以往的培训模式并没有根据培训对象的文化程度进行分类,统一开班教学,不能满足现有农民的需求,不利于提高农民的学习积极性,在生产应用中对半知半解的技术可能会造成因未充分理解而使用不当。
2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教学改革
瑞士的巧克力非常有名,但是你可能不会想到,巧克力也能被做成火锅。台湾美食家林莹夫妇的欧洲游记有这么一句话:“欧洲人在火锅世界吃得没有我们精彩丰富,唯一略胜一筹的是他们还有甜味的巧克力火锅”、“巧克力火锅是瑞士传统甜点,也是全世界唯一的巧克力火锅”。
2.1 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提高教育培训的参与度 目前,从事农业工作的劳动力年龄普遍偏大,受传统农业的影响,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只着眼于眼前的经济利益,未做长远规划,对教育培训知识的接收仅限于自己所涉及的农业技术,而对举办的多种教育培训的参与积极性差。今后,教学的第一节课可以从观念转变入手,耐心讲解学习的重要性,采取适当鼓励措施,使农民理解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农民对知识的渴求,提高教育培训的参与度,形成学习的自主性,进而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
2.2 科学制定教学培养目的 在开展教学之前进行摸底排查,以学历、年龄结构和需求知识设计教学培养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为满足农民的需求设置不同的课程。比如政策解读类:对当前国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细致解释,比如绿色环保生产、农业土地承包、成立专业合作社程序等;养殖种植技术类:对农民关心的养殖对象进行系统培训,暴发疾病时的处理方案等;产业研究类:如何将农业从事工作形成具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行业,构成产业链形式,从开发、养殖、市场全方位管理模式,将力量凝聚,分工明确。用现代科学知识武装,将经验型农业推向科学型发展,加快新型农业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进程,达到科技兴农的目的,并使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有素质修养、思想积极进取、有法律意识、技术水平高的农村守护者[6]。
2.3 拓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教学方式 目前,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主要以课堂形式为主,缺乏理论联系实际,不生动,并且培训形式不灵活,时间和地点会限制农民的参与,拓展新的教育培训方式势在必行。首先,教育培训必须深入生产第一线,现场演示技术操作方法,现场考察农业环境,为农民提供最直接的服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防代治的方法为农民把关;其次,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教学。当前新兴媒体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无形力量,也逐渐渗透到农村,因此,要利用新兴媒体技术的传播特性[7],充分发挥其力量,应用到农业教育教学中,使培训更加灵活。例如,可以开设网上慕课,教师将养殖、种植知识视频、教案、课件分类传到慕课中,农民可以随时观看视频进行学习,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网页留言、建立QQ群或者微信交流,教师定期解答;同时发放技术类书籍、刻制光盘,供农民查阅。将线上线下方式相结合、互补,增加学习交流机会,发现问题及时联系教师,避免因耽搁时间发生经济损失。
(2)基金会财产权。基金会的资产来源途径有捐助、赠予、财政划拨、运营收入等,其中捐赠收入占比最高。王名、贾西津(2003)指出,“基金会是通过捐赠行为设立的财团法人,其法律属性一般认为是单方法律行为,在捐赠发生时,物权遵循大陆系民法‘一物一权’原则,转移给受赠人,受赠人成为该客体的所有权人,依法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之权能”。
2.4 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优势 高等学校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场所,是重要的资源宝库,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地方高校有义务发挥其优势培训新型农民,以社会服务的形式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开设培训课程。并且高校还有众多的人才————大学生,可吸引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大学生进驻农业行业,拓展师资队伍。目前,高校毕业生人数一直在增加,就业压力大,今后可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制度,使其成为职业教师,提供优惠的待遇,保障收入的稳定性,作为岗位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之一,同时在专业知识、形式创新、素质、多元化等方面均可以得到保障,为农民教育储备人才资源。
2.5 完善管理监督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教育培训过程应该全程管理监督,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合理调控,有的放矢,职责分明,对于督导不明确的地方、体制制订不完善的条款,根据不同地域进行修改,职责部门要明确分工,避免出现无人管理区域,宏观调控管理体制,挖掘社会和学校各个资源力量,处理好农民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在培训过程中,派专人负责考勤、监督、疏通障碍,规范化操作,根据考勤情况颁发结业证书,培训结束跟踪调查技术应用情况、农业运转情况、是否真正解决问题等,提高教育转化效果,达到科技兴农的目的。
3 结语
通过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观念、培养目的、教学方式等进行改革,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农民的参与积极性与自主性,增加了与教师的交流、沟通,提升了对技术掌握的水平,采取科学经营模式,发展农艺产业化,形成可持续、绿色生态的农村发展面貌[8],同时也拓展了地方高校教师服务领域,可科研项目真正应用到实践中,为乡村振兴出力。
参考文献
[1]韩长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农业会计,2017(12):54-55.
[2]李军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重大[J].当代农村财经,2018(01):2-6.
[3]黄雨,田明华.虚拟耕地视角下中国粮食贸易对耕地压力的影响[J].当代经济研究,2018(03):81-87.
[4]唐智彬.论农业现代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与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J].职教通讯,2015(13):30-35.
[5]韩美群.论当代新型农民的文化诉求与理性导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29-33.
[6]魏敏生,唐京.新型农民培养调研组.关于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调研报告[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6(3):53-57.
[7]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4.
[8]王水清,贾兵强,向安强.农民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151-156.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6-0143-02
作者简介: 刘阳(1989——),女,锡伯族,辽宁沈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水产养殖学。 收稿日期:2019-02-16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