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恩慧
寿光市清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寿光 262700
摘要: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而且使建筑的整体质量显著提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使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明显提高,为建筑物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技术
前言
钢筋混凝土作为建筑结构的一种,由钢筋与混凝土共同构成,因具有成熟的施工技术,灵活的布局设计,良好的抗震性能,较轻的维护结构墙体诸多优势,使得钢筋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房屋建筑施工中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合理选取钢筋混凝土施工原材料,使房屋建筑质量符合整体设计要求,选取具有较强可行性的制作工艺以及施工技术,使房屋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显著提升,使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及耐久性,使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
1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意义
钢筋混凝土是现今建筑结构的一种,由钢筋及混凝土两种建筑材料共同构成,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安全性,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及耐久性。现今,在高层房屋建筑以及水利工程等大型工程中均得到普及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是房屋建筑施工中重要环节,在施工期间设置后浇带是重要环节,避免因外界因素及材料员在实际施工中要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并需要与建筑施工要求相吻合,在墙体与基础底板等房屋建筑的主要位置设置临时施工缝,实现多施工部分协同作业。结构构件收缩时,需在规定时间内对设置临时施工缝部位进行钢筋混凝土浇筑,可使各个构件有效连接,形成一个统一整体,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安全性均可大幅度提升,提高施工后房屋建筑的使用性能。混凝土结构施工在房屋建筑施工期间,与多个环节均存在密切关系,基于此,在实际施工时,施工人员要密切关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中的灵活应用,应用具有较强稳定性的混凝土,使房屋建筑的施工时间有效缩短的同时,提高施工整体质量,降低施工造价,为房屋建筑工程的长久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
2.1后浇带施工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可能会出现混凝土自缩现象,导致结构表面或内部产生裂缝,从而对建筑施工安全和质量造成影响。后浇带施工工序的合理展开,在减少混凝土自缩危害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能防止在施工过程中突发沉降现象,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后浇带施工可以从防水工程、模板工程以及二次浇注工程入手,通过相关工程的落实来提升后浇带施工水平,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有效应用,从而满足建筑施工对安全性、稳定性的要求。
2.2混凝土浇筑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还应该做好混凝土浇筑工作,在实际浇注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浇注高度、浇注速度,特别是在发生汲水现象时,应该及时停止施工,将汲水问题解决之后才能继续施工。通过上述手段,能够有效防治出现浇注质量不符合需求的现象,而且还能保证浇筑平面整洁度符合相关需求。在浇筑建筑工程中的重点构件时,如梁、板、柱等构件,应该在规定的顺序下进行,严禁出现顺序上的失误。比如,在柱子浇筑时,应该先做好模板搭建、组合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浇筑工程的顺利进行。而且,在具体浇筑时,要坚持先浇两边、后浇中间的原则,在这样的顺序下不仅能够降低模板吸水时的推力,还能有效避免柱子发生弯曲现象。此外,浇筑工作需要一次性完成,保证柱子内部凝固时间一致,有效预防开裂问题。
2.3钢筋绑扎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时,钢筋绑扎也是一项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在正式施工之前,应该认真检查钢筋质量,整体采购满足建筑施工需求的钢筋,对钢筋成品质量加以控制,并且做好钢筋绑扎工作。对于钢筋绑扎质量而言,由施工人员的相关工作而决定,如是否在设计图纸下展开工作、是否在配料表和图纸基础上进行配比,是否核对好钢筋尺寸等,只有充分满足上述施工要求,才能顺利开展钢筋绑扎工作。此外,在钢筋绑扎过程中还应该满足一下要求:首先,确保钢筋弯折处和搭接长度末端之间的距离在钢筋直径的十倍左右,也可以更多,而且构件的最大弯矩位置不能放置接头;其次,受拉地区部分,弯钩可以采用一级钢筋绑扎接头尾部,但是不能采用二级钢筋;最后,尊重实际设计,对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和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厚度加以规定,在设计图纸的基础上开展钢筋绑扎工作。
3混凝土浇筑质量保证措施
3.1改变钢筋的排布方式
当钢筋根数过多,排布一层或两层钢筋无法满足最小钢筋间距的要求时,可以通过增加钢筋排布层数、调整配筋率来达到增大同层钢筋间距的目的。例如某框架梁底筋为12根直径25mm钢筋,排布方式为3/9,通过强度验算和调整配筋率后排布方式调整为3/3/6。其次可以通过非均匀间距排布钢筋来便于浇筑混凝土。例如可以将中间两个钢筋的间距适当加大,两侧钢筋间距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减小。
3.2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通过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降低混凝土粗骨料的粒径、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来减小混凝土浇筑难度,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通常情况下混凝土配合比采用的石子粒径在16mm~31.5mm之间,通过改变石子粒径为10mm~20mm。规范依据: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中规定:用于混凝土实心板构件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板厚的1/3,且不得大于40mm;混凝土结构构件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得大于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大体积混凝土构件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小于31.5mm。
3.3调整混凝土浇筑方案
将混凝土浇筑方案进行优化,在梁柱节点处梁底部柱模侧面通过设置混凝土浇筑孔口配合混凝土浇筑漏斗的形式采取梁顶部、梁底部同时浇筑的方式,达到振捣密实的目的。通过梁底部柱模侧面的开孔将柱子混凝土浇筑至开孔处后封堵模板开孔后,继续在梁顶浇筑梁柱连接区域混凝土。这样既保证了混凝土可以顺利到达柱子根部,同时避免了混凝土通过柱头钢筋密集区域时造成的细骨料的损失,避免柱根部只有粗骨料造成的“烂根”现象。
3.4优化混凝土振捣工艺
采用小直径振捣棒替换大直径振捣棒,减小振捣间距满足振动棒的有效工作半径来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当钢筋过密,振动棒直径超过钢筋间距时,若采用大直径振捣棒必须将钢筋移位才能插入振捣棒,造成虽然钢筋安装阶段验收合格,但实际成型构件的钢筋位置是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同时,极易造成振捣过程中振捣棒被卡死无法拔出的现象。采取小直径振捣棒,只要保证振捣间距在振捣棒的有效工作半径内、按规范操作,既可以保证浇筑质量又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市场竞争力度的增加,建筑企业要想在该领域中站稳脚跟,一定要采取相关手段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水平。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不仅能够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要求,而且还能确保施工质量,建筑企业可以从后浇带施工、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建筑工程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邓统旺.浅谈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5,(14):140.
[2]席婧仪.带裂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3):131+164.
论文作者:魏恩慧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
标签:钢筋论文; 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构件论文; 间距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