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转型格局下的财产保险公司可持续盈利能力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论文,保险公司论文,盈利能力论文,格局论文,财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4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306(2010)03-0018-10
按照非寿险市场承保周期理论,西方财产保险公司从亏损到盈利有相对固定的周期时间长度,美国平均是6年左右,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约为8年、12年、14年①。当前我国财产保险业仍处于全行业亏损阶段,行业性长期亏损表明,我国保险公司普遍缺乏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培养卓越的可持续盈利能力已成为当前产险公司回馈投资者、获得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更是产险行业实现全面盈利、构建稳固风险保障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保证。
一、产险公司可持续盈利能力阐述
(一)产险公司盈利能力及影响因素
近10年来西方国家的战略管理和经济学研究中尤其重视企业能力理论研究。自《哈佛商业评论》上《企业核心竞争力》(C.K.Prahalad & Gary Hamel,1990)一文发表后,围绕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研究出现新的高潮,企业能力已成为企业管理研究和战略管理研究的主题。盈利能力(Profitability)是一家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它反映一家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在企业能力体系中,盈利能力无疑是居于核心地位的财务能力指标。
由产险公司资本利润率公式②可知,产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取决于以下几个主要条件:
首先,增长策略。增长是否可持续,是否与自身资源保障、风险控制能力相适应,是决定增长质量和增长可持续的关键,也是长期盈利能力的保证。不顾质量、成本的盲目增长会带来巨大潜亏风险,损害可持续盈利能力。财产险业内的“三年怪圈”现象就是最好例证③。
其次,成本控制能力。产险公司与其他企业价值实现上明显不同特点是,保险业是先实现收入,后确定经营成本,而其他企业是先确定成本,后通过出售产品或服务实现收入。在收入既定前提下,成本控制能力是产险公司实现承保盈利的关键因素。成本控制能力越强,公司承保盈利能力就越高。
第三,现金流管理能力。保持现金流稳健是可持续经营的基础保障,也是提高投资盈利的基础性条件。在投资收益率既定前提下,可投资现金流越多,投资收益就越高。为此,通过强化应收保费管理,强化资金管理,加快资金收付效率是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促进因素。
第四,投资管理能力。投资管理能力是决定投资收益率高低的核心因素,同样的投资环境和可投资的现金规模,投资管理能力高,投资盈利能力就强。产险公司投资不同于寿险投资,在资金期限相对短,现金流稳定性相对差的基础上,要获取好的投资收益,投资管理能力显得更加关键。
(二)产险公司的可持续盈利能力内涵
企业在经营中须保持一种保证质量、结构协调的盈利能力,以内部盈利积累而不是单纯依赖外部资本注入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所谓可持续盈利能力就是要求企业在持续经营的有效期内较好地实现利润,并稳定经营的能力。可持续盈利并不要求每年盈利都实现不断的高增长,也允许在特殊情况下出现报表亏损。但拥有可持续盈利能力的企业不会在发展进程中出现大起大落,经营效益忽高忽低的不稳定状态。
就其与盈利能力的关系而言,盈利能力是构成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必要条件。没有盈利能力,肯定没有可持续盈利能力,但短期的、个别年份出现报表盈利也不代表可持续盈利能力。过去业内有一些潜规则,为提高当年报表利润水平,个别产险公司通过采取业务负增长、减少未决赔款准备金等技术调节手段,虽然确实可以粉饰报表,编出利润,但并非可持续盈利的应有之义,反而将侵害公司长期的盈利能力。可持续盈利能力更多与市场体系、市场格局、核心能力、体制机制效能等密切相关。除了影响盈利能力的公司自身增长策略、内部的成本控制能力、现金流管理能力、投资管理能力等因素之外,还与行业的制度性因素相关,比如市场竞争格局、市场交易成本、费率周期波动、对价值链关键环节控制力、监管政策等密切相关。从行业角度看,提升产险公司整体可持续盈利是行业建设、市场建设与公司自身建设系统化推进的长期性工程。
二、产险公司的可持续盈利机制
产险公司可持续盈利机制是:以承保盈利为核心和基础,以投资盈利为补充和保障,通过对价值链关键关节的有力控制,实现长期的可持续盈利。产险公司可持续盈利机制的核心内容有两方面:
(一)立足承保,建立承保与投资双轮驱动机制
产险公司的业务基础是承保风险,承保是主业,其从两方面决定了产险公司盈利能力:一方面,承保是现金流来源的基础前提,没有承保业务,产险公司就没有可持续的现金流贡献。良好的承保,可以通过经营活动为公司持续贡献现金流的净流入,这既是企业生存根基,也是保险投资的前提性条件。没有正的现金流,投资就是无源之水,投资的可持续盈利无从谈起。另一方面,承保的盈利情况可以看成保险公司向社会筹借现金流的融资成本。如果承保盈利,意味着筹建的可投资现金流是负融资成本,对投资盈利的安全边际会大幅度改善。如果承保是亏损,甚至长期严重亏损,就是通过高成本向社会融资,甚至是长期借高利贷进行高风险投资,通过高风险投资获取高回报来弥补承保亏损,实现公司盈利,其盈利十分脆弱。
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通过对1988-2006年全球最大15家商业产险公司经营指标的跟踪分析,得出两个结论:首先,产险公司的资产回报主要由承保业绩决定,投资收益率和资产回报率之间的关联度很低。承保利润率决定公司整体的资产收益率,而投资利润率则影响很小。其次,从长期来看,公司承保综合成本率与公司业绩的平均增速存在正相关关系,一个成熟的保险市场内,保证承保盈利才是公司发展的长远之道。
为了验证麦肯锡研究结论,分析不同盈利结构的稳定性,我们采用数学模型对产险公司的资产变化进行模拟: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尽管重视投资的公司10年末资产期望要高于重视承保的公司,但其资产波动性以及破产概率都要远远高于重视承保的公司。
事实上,自1990年代后期开始,投资回报已经成为决定我国保险行业盈利与发展的关键。产险公司的年终经营利润清晰反映出投资收益与股市大盘趋势、投资收益与公司整体盈利的同步性特征。为增强市场价格竞争力,许多产险公司纷纷采取降低费率等措施来获取业务,使得承保利润占保费收入的比例逐步下滑,致使近年连续出现全行业承保亏损,产险公司的盈利通过获取较好的投资收益予以弥补。在这一思路影响下,当资本市场剧烈波动时,保险公司整体收益就出现同步下滑,系统性风险很大。2008年平安公司因投资富通集团失误,导致当年平安集团遭受重大损失,年报显示亏损24.53亿元④,不仅平安集团,2008年因投资亏损导致保险业整体亏损就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二)实现对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有力控制
企业活动一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环节,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从社会分工视角看,按照迈克尔·波特的逻辑,每个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在一个大的价值系统(即产业价值链)中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连接,整合经营价值链因此成为提升保险公司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方式。
目前国内产险公司可持续盈利能力不强,与产险公司失去对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控制力有直接关系。
1.销售环节的控制力
销售环节的控制主要是对客户和渠道的控制。目前客户资源个人化、渠道中介化,对产险公司销售环节控制力带来巨大冲击。无论直销还是个人代理业务,实际的业务资源还控制在个人手中,分散性业务如车险客户的信息资料不真实已成为产险行业通病,个人据此还可与公司就手续费等条件实行有效博弈。而对一些大型非车险业务,目前越来越普遍采取委托中介招标方式,业务资源越来越向大型中介集中,续保业务的挑战越来越大,对产险公司销售环节控制力带来巨大冲击。当前新型直销如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方式兴起,以及监管部门对中介的整顿,则有利于加强保险公司对客户和渠道控制力,但只有深入改革销售体系,建立面向客户的有竞争力的渠道体系公司才能实现这种控制力。
2.理赔环节的控制力
当前保险公司缺乏对维修厂家的绝对选择权,维修厂家往往由客户选定,出于对维修技能的信赖和依赖,客户一般选择汽车4S店进行修理。选择权的旁落增加了产险公司控制理赔成本的难度。保险公司对修理零配件价格也没有定价权,往往是修理厂确定价格,保险公司只能核实损失和价格。短时间内修理厂对理赔客户的控制力依然存在,代索赔等现象很难控制。外部中介机构对理赔环节的控制力在强化。一些车友俱乐部往往有条件优惠的代索赔服务,甚至一些专业代理理赔公司,通过低价收购赔案高价索赔或帮助客户高价索赔的方式来获取利益。
3.服务环节的控制力
保险服务贯穿保险经营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尤其在核赔理赔环节上客户服务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客户对保险公司理赔服务普遍满意度不高,满意度高的往往是销售前端的4S店。保险公司的服务资源比较分散,没有成体系有效整合,自身服务资源往往被其他服务机构整合。比如目前一些汽车俱乐部,把保险理赔便捷性作为自身服务体系的一个优势资源加以整合。
4.投资领域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目前保险资金在基金、股市、债市已经越来越成为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影响力不断增强,但在其他一些新兴投资领域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保险投资利润来源多元性、稳定性不够,尤其是缺乏对一些长周期领域投资如基础设施、房地产等的足够渗入,在股市、基金上投资过于集中,导致盈利波定性过大。
三、当前产险市场的转型特征及对公司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影响
自2008年下半年保监会出台70号文件整顿产险市场秩序以来,经过痛苦的市场结构调整转型,目前我国产险市场进入微利或微亏时代。随着市场主体增多,竞争激烈程度加剧,以往高利润回报的时代已经过去,资产回报进入理性增长空间(见图1)。依靠费用、人情关系作业务的粗放经营已不能满足产险市场严格监管要求和保险客户复杂多变的投保需求。盈利能力,尤其是可持续盈利能力将成为检验各家公司生存能力的重要试金石。
图1 中国保险业保费利润率(1981-2001年)
资料来源:蔡华,杨晓.承保周期理论及其对我国产险业的启示,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9月,132页。
(一)产险公司近年来盈利状况回顾
进入新世纪以来,财产险行业的可持续盈利总体状况非常脆弱,产险公司盈利大多由保险基金投资收益所决定,外部投资环境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保险公司的盈利状况,而保险本业的承保盈利能力并不明显,甚至成为改善公司盈利状况的障碍,基础不扎实,盈利结构失衡情况十分突出。产险企业盈利脆弱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盈利结构单一,盈利稳定性差
从盈利结构看,产险企业承保普遍亏损,盈利过度依赖投资。由于产险企业的保费多是一年期为主的短期资金,无法像寿险公司那样采取跨周期长期投资的能力,投资盈利能力和稳定性明显弱于寿险公司,导致产险公司普遍盈利结构脆弱,盈利波动性很大(见图2)。2002年-2005年财产保险市场承保及投资均有利润,两者对营业利润的影响基本相当。自2006年起,财产险市场承保出现较大幅度亏损,营业利润基本完全依赖于投资收益,投资的波动性导致了盈利结构的脆弱性。
图2 2002-2005年财产保险市场盈利结构分析
2.总体盈利能力差强人意,盈利缺乏可持续性
改革开放以来,产险市场承保利润率水平急剧下滑,财产险市场已从厚利格局转向2006年以后的微利甚至亏损格局,2008年6月底行业综合成本率为109.67%,2009年6月的行业综合成本率仍有107.76%,整个行业已经处于承保亏损经营状态⑤。中国入世后,随着外资公司的进入以及新主体的增加,产险市场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公司盈利状况持续下降(见表2)。2003年至2008年主要产险公司有将近一半的企业常年亏损,人保财险等几家略有盈余的公司净利润值也很低。从市场代表性最强的老三家情况看,从2006年开始三家公司也逐渐从盈利走向微亏或微利,总成本率不断攀升,盈利状况逐年下滑。
表2 2003-2008年主要财险公司净利润一览表
(单位:亿元)
2003年 2004年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中国人保 12.58 -4.95 8.48
3.76
23.928.77
平安财险
1.24
2.71 2.91
6.43
14.564.9
太保财险
5.15
5.74 5.95
5.83
22.433.66
华泰财产
1.11
0.79 0.86
1.68
16.532.25
天平保险- -
-0.28 -1.260.110.12
大众保险 -1.33 -0.55 0.79 -1.28
-2.78
-3.56
太平保险 -1.47 -1.98 -1.83 -0.23
-1.42
-5.58
永安保险
0.23
0.15 -0.85 -9.030.7-5.85
天安保险
0.12
0.23 0.40.48
-9.55 -15.89
大地保险
-0.2 -3.73 0.11
0.56
-4.01 -17.86
中华联合
0.46
0.08
--7.97 -63.88 -24.62
华安保险 -0.96 -0.75 -0.14
0.8417.6 -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保险年鉴
(二)产险市场结构性转型的特征及影响
自2005年开始,产险市场开始逐步进入调整转型阶段,2008年,新型产险市场的基本轮廓已初步呈现:产险市场从垄断市场逐步走向垄断竞争市场,市场化进程加快,以国有保险公司成功改制为标志的现代保险企业制度已经基本形成,行业基础设施逐步健全、投资渠道拓宽、费率周期性触底回升,行业总体可持续盈利能力逐步增强。近期标准普尔的研究报告也显示,由于主要保险公司将关注焦点由市场占有率转向盈利能力,中国保险业的盈利能力应在2年内开始复苏。和转型前比较,当前保险市场主要呈现以下基本特征:
1.市场增长格局转向结构性增长
盲目追求高增长的导向已被众多产险公司摒弃。理论上,保险收入的增长速度提高导致的准备金提转差将带来保险公司报表利润率的下降,其下降弹性还随着费用率的上升而增大。基于保监会监管导向变化,保险公司纷纷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增长趋势逐步落入合理空间,从图3可知,2008年保险市场增速出现拐点,综合实力强大的平安、太保、人保、国寿产险公司持续维持高增长,而其他公司普遍出现低增长、负增长,中小财产险公司的保费增速都低于整体财险行业的保费增速。低速稳健的增长有利于公司改善承保管理和销售能力,削弱价格竞争的重要性,为公司创造盈利提供了条件。
2.过度竞争局面逐步矫正
入世以来,保险市场发展模式以主体扩容、扩大竞争为政策导向,推动保险市场高增长。目前行业内各主体在经营策略、经营质量上出现了明显分化,纷纷通过市场细分和合理定位来确定自身的发展空间,恶性竞争和过度竞争的局面开始好转,大量不正当竞争行为开始减少。随着保监会查处违规整顿市场秩序的力度不断加强,保费收入的充足性不断提高,市场费率开始进入上升周期,公司实现盈利变得清晰和现实。
3.保险效益监管思路基本形成
和其他金融企业不同,保险业是构筑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防护网的主要载体,保险业有责任对全体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承诺。保险公司不仅要对股东提供有价值的经济效益,更要为社会公众创造有保障的社会效益,进行效益监管将有助于引导保险公司更加注重盈利能力的培养和实现。自2008年70号文以来,监管部门通过强化风险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为产险公司改善效益提供了难得的外部环境,有助于产险公司提升可持续盈利能力。
4.投资盈利环境不断改善
保险投资范围不断放宽,投资自主权增大。投资市场不断发展,从债市、股市、基金市场不断向创业投资、直接投资、房地产及基础设施投资等领域不断拓宽。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证券市场、投资市场繁荣必然创造更多投资机会,提高盈利能力。
图3 2005-2009年我国保险市场保费增速变化情况
综上所述,可以预见,本次市场转型对提高产险公司可持续盈利能力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未来几年内产险公司将迎来培育可持续盈利能力的黄金时期,公司只有抓住历史机遇,才能在未来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获取持续盈利的动力。
四、行业基础设施不健全已成制约可持续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
行业基础设施状况不仅影响保险公司对价值链的关键环节的控制力,也影响整个市场运行成本。当前行业基础设施不健全对产险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产生深刻影响,表现在有以下几方面:
(一)行业信息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欺诈现象致使交易成本高,削弱了整体盈利能力
保险欺诈情况近年呈现愈演愈烈态势,从理赔上讲,虚假赔案的水分应该在20~30个百分点左右。导致道德风险、欺诈现象流行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经济学家阿罗(Arrow,1953)在其论文中引入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概念,认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是影响保险机制顺利运作的主要障碍。就目前国内产险市场而言,信息不对称最突出表现在于客户信息不公开、不真实,信息共享平台不发达。2008年以来,各地保监局和行业协会开始陆续筹建交强险信息平台或车险信息平台,但各地进展不一,标准不统一,没有实现全国联网。2008年以前,由于没有信息平台,车险欺诈更加盛行。即使目前,非车险、人身险的信息平台仍是一个空白,信息共享基础平台薄弱增加了信息搜寻成本。此外,由于国内产险公司真正比较全面掌握客户真实的基本信息的比例不高,尤其是分散性业务,客户资源真实信息多数掌握在中介渠道和业务员手中,导致信息不对称情形更加突出。信息不对称已经成为影响保险公司对价值链关键环节尤其是销售、理赔、承保环节的控制力的突出因素。
(二)后援运营的专业化分工不发达导致经营主体尤其中小保险公司运行成本过高
我们认为,保险市场分工深化应包括两个方面:销售端的分工深化与后援运营分工深化,不同分工模式对行业运行格局的影响是不同的:前端分工深化是通过促进竞争,降低费率,丰富产品,增加消费者福利;后援分工深化促进行业后援运营资源整合,降低重复建设,以社会化服务获取规模经济,降低整体运行成本。过去在行业发展中,强调市场分工,只注重前端经营主体、销售主体的专业化发展,批设大量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代理公司、保险销售兼业代理机构等,对后援运营的社会分工支持不足,一方面导致销售端主体过多、过滥,无序竞争,扰乱正常市场秩序;另一方面导致后援运营的重复建设严重,严重规模不经济,运营成本过高。比如对目前汽车行业零配件价格、工时费等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和行业的综合性支持平台,导致保险公司的理赔成本攀升,客户满意度下降。
(三)市场退出和淘汰机制缺失,导致过度竞争,助推了整个行业经营成本
2000年以来,为了应对加入WTO之后的新形势,财产保险市场加快了市场化改革步伐。一方面全面推行费率市场化改革,给予经营主体自主定价的权利,价格竞争开始主导市场竞争格局;另一方面加快了新主体批设步伐。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47家财产保险公司,比2000年增加了32家,而每家主体批设后头三年往往又在全国广泛跑马圈地,设立基层机构,各级机构数量呈几何级数快速增长,竞争全面加剧,行业集中度不断下降,人保、太保、平安三家的市场份额之和(CR3)由2001年的95.42%下降到2008年的63.86%,8年减少31.56个百分点,其中,2003-2006年就下降22.12个百分点,这4年既是份额下降最快的时期,也是市场竞争全面白热化时期。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促进业务规模高速增长,改善消费者的选择面上有积极作用,但由于经营主体退出和淘汰机制缺乏,一些竞争失败机构、高风险机构为了维持生存,进行不计成本的非理性竞争,导致一些不规范的竞争手段愈演愈烈,整个行业费率充足性受到明显削弱,经营成本不断攀升。
五、增强产险公司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对策
当前市场正处于一个结构性转型的时期,结构性转型从总体上提高了整个行业的长期盈利能力,保险企业实现盈利的良好外部环境正在形成。在此基础上,各产险公司应抓住当前机遇,找准市场定位,整合自身经营的价值链,寻找和挖掘核心竞争力,建立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逐步培养应对各类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能力,打造和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定的长期可持续盈利能力。
(一)找准公司定位,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长期可持续盈利
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公司可持续盈利能力均来源于从企业价值链中提取的公司核心竞争力,找准公司发展定位就成为确保形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条件。产险公司定位不同,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就不同,持续盈利能力的优势所在也就不同。具体而言,大型产险公司未来将向集团化、综合化发展,中小型公司要么通过兼并收购整合做大,要么走专业化经营道路,只有明确清晰的市场定位才能为公司寻找自身竞争力优势提供方向。
通过专业化分工开展专业化经营提供专业化服务是中小产险公司定位之一。受资本金、技术等限制,一些中小公司根据自身优势,着重加强对价值链某一关键环节的有效掌控,将公司核心技术和核心优势以外的经营环节通过外包或合作的方式进行剥离,充分发挥核心优势。天平保险公司就是一例。天平保险自设立以来,一直采取“两头在外”的经营模式,即销售和理赔查勘均由中介公司完成,公司专攻车险核保,努力提升车险业务质量,加强风险控制,2007年天平保险即扭亏为盈,2008年实现净收益超过千万元。
通过资本运作加强投资环节管理可以成为保费规模比较大的产险公司的合适定位。伴随着保险公司进入一个稳定时期,保险资金和资产规模越来越大,保险公司除了获取承保利润外,利用股权投资、兼并收购、财务投资等方式可以为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
优化核心业务流程,全面掌控经营价值链的关键关节,降低公司组织和经营成本是大型产险公司的可选定位之一,其中销售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是公司提升价值链整合能力,优化核心业务流程的关键。平安集团可以视为这一定位的典型代表,目前平安保险在产险销售渠道整合、分险种业务拓展、集团资产管理等各经营环节都加强成本和风险管控,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多样化财产险产品,创造了良好的经营效益,2008年平安产险共实现利润5.95亿元⑥。选择这一定位对公司要求比较高,但有助于提升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保证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市场规范,完善市场进退机制,努力改善公司盈利的外部环境
我国保险市场历经20多年的发展,野蛮经营和粗放管理已使产险市场交易成本高不可攀,保险公司与各代理商和保户的谈判成本高,极大削弱了企业盈利能力。更为可悲的是,各自为战、相互诋毁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已使单个保险企业的市场行为难以取得社会公众的认可,提高保险行业诚信度必须依靠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系统硬约束来重铸行业信用,降低交易成本,为提高整体行业盈利能力奠定基础。
保险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在容量既定的前提下,建立通畅的市场进退机制是维持市场合理竞争秩序的必要条件。一般而言,新主体进入容易引起新的价格战,新公司为生存和扩张往往存有冲保费规模、从新分割市场的动机。此外,经营失败的机构无法及时淘汰,非理性混战也容易使市场竞争变得无序,恶化整体经营环境。考虑到目前市场自律约束机制尚不健全情况下,从交易监管导向出发,适当控制新主体进入市场的数量和速度,鼓励运用竞争机制淘汰经营失败机构,有利于倡导理性经营,促使费率周期规律正常发挥调节作用,提升行业整体可持续盈利能力。
(三)加强行业平台设施建设,体现协作共赢,力助公司实现可持续盈利
公司要培育可持续盈利能力,离不开好的行业环境支撑,先进的经营理念和高超的经营管理水平只有在稳定有序的行业大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2007年8月,河南洛阳市消费者协会组织一场保险行业服务状况调查,调查显示了保险业存在包括虚假宣传、侵害被保险人知情权、存在不公平竞争等六大弊病。很显然,当前保险市场以公司层面开展交易的交易成本越来越高,在这一前提下,可考虑将部分公司层面的经济行为转移到市场,建立强大的行业信息平台保证产险公司获得可持续的盈利能力。
随着保险行业组织话语权的不断增强,今后保险行业组织在加强后援运营的专业化分工上可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交互共享,减少欺诈和交易成本;通过建立保险核保、核赔人员的资格认证管理制度,提升核保、核赔人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水平;通过建立行业性集中定损中心或拆检中心,减少理赔水分;通过建立统一的手续费结算中心,规范展业竞争行为等等,有助于促进行业后援运营资源整合,降低重复建设,以社会化服务获取规模经济,降低整体运行成本。比如,整合各家公司的查勘定损环节,针对目前每个公司无论大小,均要购买大量查勘车,雇用大量查勘理赔员,设置大量机构网点的现状,整合各家公司的查勘资源,成立区域性查勘定损中心,既体现行业分工协作的专业优势,又降低了中小公司的运营成本,实现规模经济。
北京地区机动车商业保险费率方案即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根据北京保险行业协会公布的《北京地区机动车商业保险费率浮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今后北京市机动车辆被保险人将根据车辆出险次数和违规情况实行有升有降的车险费率,取消易被保险公司利用进行不正当价格竞争的系数⑦。不仅如此,北京保险行业协会还将进一步细化费率浮动方案,条件成熟后还将推出商业车险费率与理赔金额、交通违章、车型因素等挂钩的方案。此举在行业组织大力推动下,将大大提升车险承保信息透明度,减少车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促使北京机动车承保、理赔服务上一个新的台阶,对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改善产险公司经营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认为未来产险行业结构调整和主体洗牌会继续深入,整体市场将走向理性竞争的薄利时代。而在这一关键的转型时期,产险公司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控制力,必须优先保证承保盈利,进而为实现投资收益和发展效益提供良好保证。此外,从整个行业角度来看,切实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机构和人员准入及退出机制是实现行业整体盈利的长远之道。
注释:
①王波,史安娜.《非寿险公司的承保周期研究及在中国的检验》.上海金融.2006年第7期.第37页。
②产险公司的资本利润率公式为:资本利润率=净利润/资本金总额*100%=(保费收入+分保费净收入-赔款支出-分保赔款净支出-营业费用-分保费用支出+分保费用摊回-准备金提转差+投资收益)/资本金总额*100%。
③新成立产险公司存在“一年发家,两年发展,三年亏损”现象,通过高增长掩盖风险,一般只能掩盖两年。
④中国平安集团2008年公司年报,第22页。
⑤2005-2008年主要财险公司人保、太保、平安的总成本率分别是:人保97%、102%、103%、103%;太保95%、100%、100%、103%;平安101%、102%、102%、105%。
⑥中国平安集团2008年公司年报,第144页。
⑦北京市保险行业协会网站:http://xie.biabii.org.cn/Article/ArticleShow.aspx?ID=252&PageNo=1。
标签:保险行业论文; 保险市场论文; 投资结构论文; 财产保险公司论文; 盈利能力指标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