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内镜和病理诊断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艳

(湖北省恩施市中心医院病理科 445000)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差异性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 年3 月—2014 年1 月在我院进行慢性胃炎检查的160 例患者,对其进行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观察记录两种方法的诊断差异性。结果:经过内镜检查,发现160 例慢性胃炎患者有112 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诊断正确的有100例,48 例患者患有萎缩性胃炎,诊断正确的有35 例,总诊断符合率为84.38%;经过病理诊断,发现160 例慢性胃炎患者中有98 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诊断正确的有78 例,62 例患者患有萎缩性胃炎,诊断正确的有50 例,总诊断符合率为80%。两者的漏诊率分别是15.62%、20%。结论:单一的慢性胃炎诊断方法可能会造成误差,因此,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要将二者结合起来,降低误诊率。

关键词:慢性胃炎; 内镜检查; 病理诊断

慢性胃炎是现在临床上常见的多发消化系统疾病[1],一般包含两种疾病类型,非萎缩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2],慢性胃炎的主要发病原因是患者胃粘膜上皮长期遭受损伤,最终导致胃腺体不可逆转的萎缩,一般老年患者居多[3]。就我国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对于慢性胃炎的检查通常有两种方法,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本文选取了我院2012 年3 月—2014 年1 月的160 例慢性胃炎患者,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差异性,现将有关数据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 年3 月—2014 年1 月160 例慢性胃炎患者,年龄45—81 岁,平均年龄62 岁,其中男性患者94 例,女性患者66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102 例,非萎缩性胃炎的有58 例。经过详细的检查发现,所有患者均排除消化道肿瘤、胃溃疡、胃部切除手术、以及其他慢性心肾衰竭的疾病。

1.2 方法

内镜检查:采用日本产的纤维胃镜对160 例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将胃镜探入患者胃窦,进行观察分析;病理诊断:在距离患者幽门平均3厘米的地方取出患者胃粘膜组织,并使用甲醛固定,二十四小时后进行HE 染色,并经过两位以上的医生进行确诊。

1.3 观察指标

非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为:患者胃粘膜出现红斑,并且呈现点、线、条状分布,胃粘膜表面比较粗糙,有时可见部分血斑、血点[4]。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通常萎缩性慢性胃炎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胃粘膜表面红白相间,并且以白色为主,胃粘膜表层组织变薄,可以看见血管纹路;二:胃粘膜表面的颜色纹路改变,并且出现隆起与糜烂;三:胃粘膜表面呈现结节样,变得粗糙,凹凸不平。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观察分析的160 例患者得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经过T 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102 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经过内镜检查,有100 例患者确诊正确,确诊的准确性为98.04%,而经过病理诊断,有78 例患者确诊正确,确诊的准确性为76.47%;而58 例萎缩性胃炎患者经过内镜检查,发现有35 例患者得到准确的确诊,所占比例为60.4%,经过病理诊断,有50 例患者确诊正确,确诊的准确性为86.23%。说明,经过内镜检查的患者确诊人数为135 人,所占比例为84.38%,经过病理诊断的患者确诊人数为128,所占比例为80%。两种检查方式对于非萎缩性慢性胃炎与萎缩性慢性胃炎的诊断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对比

2.2 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结果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内镜检查出患有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有48 例,其中胃粘膜出现红白相间的有26 例,所占比例为54.17%,胃粘膜出现隆起的有14 例,所占比例为29.17%,结节改变的患者有4 例,所占比例为8.33%,出现红斑的患者有4 例,所占比例为8.33%;病理诊断出患有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有62 例,其中胃粘膜出现红白相间的有12 例,所占比例为19.35%,胃粘膜出现隆起的有23 例,所占比例为37.10%,结节改变的患者有24例,所占比例为38.71%,出现红斑的患者有3 例,所占比例为4.84%。两种检查方法检查出患有萎缩性胃炎的人数具有差异性,而且对于病理的诊断情况也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检查方法对于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仍然存在误差,诊断结果存在很大的不一致。

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结果数据对比

3 讨论

根据大量的临床诊断数据,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通常与年龄、饮食、生活规律、病菌感染以及家族遗传有关,临床上通常将慢性胃炎划分为非萎缩性胃炎(NAG)与萎缩性胃炎(CAG)。一般萎缩性胃炎极易转变成恶性肿瘤,所以在检查出慢性胃炎的同时就需要对病理情况进行确诊,让患者及早治疗,降低癌病变的发生率。内镜检查作为慢性胃炎检查的重要方法,其诊断结果与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仍然存在很大分歧,有医学数据表示,内镜检查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平均为68%—86%。

本文研究讨论了两种检查方法,内镜检查总诊断符合率为84.38%,病理诊断总诊断符合率为80%,两者的漏诊率分别是15.62%、20%。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结果上仍然存在很多的不一致,因此医学上应该实行两种方法同时诊断的方法,增加患者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慢性胃炎的内镜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2):77.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胃肠病学,2001,5:77—79.

[3] 于中麟,李鹏,张澎田,等. 慢性胃炎内镜表现和病理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79.

[4] 张希德,张顺财,陈世辉,吴同法,刘天舒. 胃镜的临床诊断.见: 刘厚钰, 姚礼庆主编. 现代内镜学.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41—142.

论文作者:李艳

论文发表刊物:《卫生部公告》2015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慢性胃炎内镜和病理诊断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