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 70周年
新中国成立 70年来农村文化的深层结构变迁
——基于新疆三个村的调查
李 娜*
摘 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新疆农村发生了巨变。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新疆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日益发展和进步。新疆农村显性文化变迁较快,隐形文化变迁比较缓慢,即在物质、制度层面传统文化不断接受外来新文化,并逐渐有融入现代社会的趋势。但物质文化变迁并不是导致整个社会变迁的根本因素,主要障碍乃是精神文化中不利于发展的观念和习俗的长期影响。因此,文化的深层结构及其变迁值得引起学界的关注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南北疆三个不同县、乡农村即M村、Y村、L村的实地调查,将从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思维方式及审美情趣三个维度展开论述,试图揭示当代新疆农村文化深层结构的变迁和发展轨迹。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新疆 农村 文化结构 变迁 调查
精神文化属于文化的深层结构,指凝聚民族群体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而形成的民族文化精神,是文化结构中最稳定的部分。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历时性的概念,又是一个共时性的概念,它在不同时段和不同族群,以及不同地域发生着变迁。其中传统文化的表层和中层发生的变化比较迅捷,而它的深层结构发生变迁却极其缓慢。所谓的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化传统。①精神文化即文化的深层结构变迁至关重要。
国外关于文化变迁的理论和研究有很多成果,代表性的如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提出文化变迁决定社会变迁的观点并提出“文化堕距”(文化滞后)概念,认为物质文化变迁速度不仅快于制度、精神文化,而且往往引起后两者的变迁,而制度与观念等部分的变化则较慢,这就产生了一种迟延现象(1922)。②美国社会学家史蒂文·瓦格认为文化障碍对社会变迁产生重要影响(2007)。③国内关于新疆文化问题代表性的研究有:仲高对西域文化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审美情趣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仲高,2009)。贺萍认为目前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变迁是物质特征弱化和精神特征强化并存。民族文化处于新旧交替、传统与现代相交织的阶段(贺萍,2006)。④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转轨,以及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使中国社会加速转型,经济社会发生了结构性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40年带来了中国文化的深刻转型,即由计划经济时期的一元文化向马克思主义为主导意识形态的多元文化的演进。而整个社会文化的转型引起了新疆农村在价值观念、社会心理、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方面的深刻变迁。
调研组于2013~2017年对M村、Y村和L村进行了多次实地调查。调查选取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等人群作为访谈对象,包括访谈村民、乡村干部、教师等各类人群。本文观点集中于对这三个农村情况的探讨和分析。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改革引发的主体性文化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农民的主体地位确立、主人翁地位的彰显及适应民主改革的农村新文化的定位。
新疆和平解放初期,社会改革坚持“慎重稳进”的方针,逐步推行了减租反霸和土地改革。1952年9月至1953年12月,在新疆分四期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345万各族农民分得737万多亩土地。同时,还得到了一定数量的粮食和劳动工具,逐渐改善了各自的生活条件。
调查L村农民MHMT·THT(男,85岁,文化程度小学三年级)表示,“土改时,我家分到了8亩地,15只羊,2头驴,2头牛。分地、分牲畜时我的心情特别高兴,其他农民也一样高兴。从穷人当中选大队长、小队长。”
调查M村农民TTH(女,110岁,文盲)表示,“共产党来了以后,每个穷人都分到了土地。土改时我家分了1亩地。新中国成立前特别苦,吃不饱,孩子难养大,地里铺上稻草就睡觉了,也没有上过学。现在日子特别好,很幸福,我和大女儿还有低保。”
民主改革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促进了社会主义因素的增长。土地改革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极大地加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感恩。经过民主改革,农民的思想觉悟普遍提高了,因为农民有了土地,就有了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农村出现了与新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农村新文化。由于土改和抗美援朝爱国主义运动,使得农民的阶级觉悟也得到了提高。此外,还增进了农民的团结互助和家庭和睦。随着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的翻身解放,农村中掀起了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潮,农民自觉要求学习文化的愿望很迫切,农村还建起了夜校、冬学识字班和读报组,这改变了千百年来只有统治阶级和上层社会垄断知识文化和教育的状况。
二、与社会主义改造相适应的指导性文化变迁
包括农村社会主义新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改造及农村社会主义新思想的价值取向。
4)性能要求,参考本院实际班级人数以及合班上课的需求,要求系统至少能够同时支持150人左右同时进行测试。
Y村农民XMXJ·HJM(男,65岁,初中文化程度)表示,“1985年开始大包干,土地和牲畜都分给个人,每人3亩地。农民想种什么自己做主。挖渠、修路都是政府出钱找人干。过去农民没有积极性,现在到察县拾棉花的、外出做生意的,还有专人组织去外地打工,都是自己去挣钱。”
新疆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建立了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文化管理机构和文化团体,成立了各文艺家协会,还发展了文化、科教、体育、卫生等事业,社会主义的教育、新闻出版和科技事业由初创到形成规模。同时,还大力发展了现代学校教育,进行了扫除文盲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在新疆农村,特别是南疆遍布着传统的“旧式学校”,又称“经文学校”或“宗教学校”。现代教育组织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输入了新疆农牧区,即“新式学校”,又称“科学学校”或“乡村小学校”。现代教育组织对新疆农村的进步和影响不言而喻。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新思想在新疆农村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在新疆农村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普及科学知识、破除迷信思想和活动、推动移风易俗,不但消除了落后陈旧愚昧的思想文化观念,而且带来了文化创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形态在农村的主导地位,用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影响农村和农民,使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和审美情趣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例如,先进的生产观念代替了落后陈旧的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社会主义高级社成立以后,随着科学种田方法在少数民族农村的推广,大大改进了过去落后的耕作方式和方法,农民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高涨。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下,广大农民的思想获得了极大地解放。他们采用新式农具和先进的耕作方法,努力发展生产;男女平等的社会主义新思想的形成,极大地解放了女性,改变了陈旧的婚姻家庭观念;社会主义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普通农民拥有了接受现代文化教育的机会和意识,通过开展扫盲工作,在思想上和劳动实践中,广大农民逐渐认识到了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Y村村民YSP﹒JM(男,93岁,文盲)表示,“新中国成立前妇女几乎都不出门,生孩子、干家务、织布。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不一样了,政府支持妇女工作,企业招女工,我女儿进了伊宁市的毛纺厂工作。女人和男人一样劳动,挣工分。女孩子也能进学校,过去农民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很少能上学。”
油田物资供应处标准化的第三步是推进油田全物料标准化招标采购工作。本着“决战步”更稳健、效益更长远的目标,物资供应处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油田1024个小类或品种的标准化采购工作,总金额达134亿元,使油田真正实现了全物料、全覆盖标准化采购工作。
三、适应改革开放思想大解放引起的文化变迁
(一)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的变化
1.道德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受中华大传统的制约,新疆少数民族传统道德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主要表现在追求理想人格、重视群体关系、重义轻利、重德轻才诸方面。绿洲农耕方式孕育出的传统价值取向重视部族关系、乡邻关系、家庭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民族小传统的制约,其道德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崇尚以信取人、诚实公平、遵守信誉等。但是,改革开放后,传统道德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在巨大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发生了新的走向。
当代新疆少数民族农村服饰文化表现出传统服饰与现代流行服饰整合的倾向,这种变化折射出了服饰大众化、个性化、潮流化、时尚化的审美心理变化,是改革开放后新疆农村地区对社会主流审美价值的接纳。除了日常服饰,婚礼服饰的时代性变迁亦很明显。在三个村调查发现,教师、国家公职人员等倾向于传统婚俗与现代婚俗的结合,而农民则在保持传统婚俗的基础上稳中有变。
改革开放后,“公私观念”发生明显变化。在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农民集体主义观念至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回归到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新疆农民集体本位的价值观遭到了很大程度的削弱。同时,在家庭本位的框架下,激发了个人意识的觉醒和生长,农民专注于家庭和个体的发展,不仅满足于温饱,而且追求富裕和小康。
到1957年新疆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在新疆废除了延续千年之久的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标志着新疆基本上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从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奠定了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村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崇尚男女平等、尊重个性自由的现代婚恋价值观,在结婚年龄、择偶方式和标准等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结构优化方法在航天航空领域最先被应用于机械部件的设计,尤其在发动机、机翼动机的功率大小,故障率的高低都对飞机的稳定性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众所周知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是涡轮盘,航天器在飞行工作的过程中,发动机的内部往往有着很高的温度,超高的温度使得发动机内部的环境十分的糟糕,而涡轮盘是飞行器发动机中重要的压力承受部件。在这样糟糕的内部环境中,涡轮盘同时在高速旋转,这时由于普遍把涡轮盘的轮箍进行加宽设计,导致其受力十分不均。在发动机高速运转的时候为了减小这种受力不均的现象,通过结构优化方法对该产业进行产业优化,对涡轮盘的设计进行更新换代,大大减小了发动机内部的负荷。
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后发现,处于亚健康状况的50名同学在实验检测的20多个器官中出现问题.主要集中在膀胱、肺、肝、胃、大肠等器官.测试结果见表2.
改革开放后,农民市场观念逐步增强。M村3小队队长YKP(男,66岁,初中文化程度)讲述了改革开放前后当地农民市场观念发生的巨大转变,过去,农民到市场上交换多余农产品,只是为了满足家用,而如今将农产品通过多种渠道销售到外地,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农民的商品意识和市场观念明显增强,特别是现代旅游业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市场观念的培育,旅游开发后当地农民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旅游业的发展对自我封闭的社会文化心态带来了冲击和影响,逐渐改变了当地长期以来守旧、僵化的社会心理。
2.平等、民主的现代婚姻家庭观的逐渐形成
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化率则代表了河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当一个区域的城镇化率与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比较高时,这反映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同样卫生机构数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的医疗水平,虽然数量不等等同于质量,但较多的卫生机构数量可以保证日常诊治与急救的及时性。
因此,改革开放后,由于新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影响着农村社会心理的走向。新疆农村尤其是少数民族农村,长期以来形成了以道德完善为人生目标的博取好名声的理想人格追求。⑥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物质利益、效率至上的理性原则逐渐改变了重义轻利的社会心理,甚至对部分人而言致富比名誉更为重要,导致崇拜和追逐物质利益等不良社会风气和务实心理的产生和加重。
平凹吃面,笔下自然要写面。他曾经写了一篇《话说岐山面》的美文,流传甚广。他是以文字向心中的美食致敬呢!
随着市场经济的加快,新疆少数民族农村人口流动加速,原有的熟人社会关系网络逐渐被打破。熟人社会注重从整体利益出发处理人际关系,费孝通把这种熟人社会的关系网络称为“差序格局”⑤,是整体化的群体本位思想,由此形成了以集体主义作为文化价值观的核心。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使农民谋取个人利益成为合理,加剧了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转变,造成了价值标准的多样化,导致价值选择上的无序和迷茫。此外,随着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在新疆农村地区的逐渐普及,多样化、多元化的知识与信息日益影响着农民,例如,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西方的价值观念不断涌现,利己主义价值观日益影响着农民的价值选择。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体主义精神在农民的道德价值观念中居于主导地位。但实行农业家庭经营后,利益取向趋于家庭化,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道德价值选择发生了逆转。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的利益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农民外出经商,甚至走出区外,逐渐改变了保守封闭的传统信条。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引起了传统的从业观和致富观的变化。农民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念逐渐发生了转变,价值追求日趋功利化、世俗化。
在M村,一直以来早婚的传统观念和习俗深深地影响着村落的人们。但是,现在年轻人的婚姻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到外地学习、工作回来的年轻人。这类年轻人比普通农民较多地接触了外部世界,开阔了眼界和思维,拥有了新的人生价值观,传统婚姻观念必然不为他们所接受,尽管他们要经历和承受来自家庭和村落社会的舆论压力。
改革开放后,随着新疆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时代性的变迁。在保留传统审美情趣的基础上,与当代审美情趣相契合,形成了从一元走向多元、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新审美观。不仅在饮食、服饰、起居等物质文化领域,而且在文学艺术等精神文化领域,都体现出对现代文明的崇尚和追求。
3.现代教育观念整体增强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加大,以及各项教育优惠政策的落实,新疆农村教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人们的教育观念有了巨大转变,崇尚科学文化的价值取向不断增强,但也存在地域性差异。
在对国家通用语言的态度上,三个村的绝大多数受访者都持赞同态度,但也存在一定差距。Y村农民普遍认识到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性,M村绝大多数农民也认识到了其重要性,而L村仍然有极个别农民持模糊态度。调查期间,Y村农民对外地学校高质量教育的渴望、对当地学校教育质量的焦虑,给调查组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人们想方设法将子女送到外地教育质量高的学校,对提高教学质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表现出较高的期望。当地已经形成了普遍重视子女教育的社会风气,农民普遍渴望后代通过接受教育改变命运和人生。这反映现代学校教育观念在当地农村已深入人心,并成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价值取向。
在L村,一直以来农民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倾向于掌握一门技术和手艺,认为这是一种投入少回报快、更务实的谋生途径。经过多年的宣传教育,农民的思想观念和意识逐渐有了一定的改观。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已经树立了现代学校教育的思想和意识,认识到没有文化知识就无法在现代社会立足。但是,受传统观念的长期影响及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的负面影响,使部分农民仍趋向于轻教育重技能的务实选择。
(二)思维方式的嬗变
1.传统思维方式向现代思维方式转变
长期以来,受绿洲生态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新疆少数民族农民的思维方式具有较强的封闭性、静态性,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变较为滞缓。传统村落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即循规蹈矩、安于现状、与世无争,不善于接受新事物。相对封闭、静态的生活模式及其思维定势,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固化,具有明显的单一性、直线性特征。
改革开放后,新疆少数民族农民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转变,感性思维方式逐渐向理性思维方式转换;僵化、陈旧、保守的传统思维方式逐渐向着开放进取、科学求实的现代思维方式转变;封闭保守的静态型思维模式逐渐向开放创新的动态型思维模式的转变;依附型思维模式逐渐向独立型思维模式转变;被动型思维模式逐渐向主动型思维模式转变。市场经济促进了人们交往的开放性和丰富性,各民族之间、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交往和交流的日益广泛和深入,逐步增强了思维主体的素质。市场竞争促使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学习科学,增长知识,增强时间和效率观念,增进开拓、创新精神。人们通过多种途径和媒介接受许多新的信息和知识,改变了以往陈旧单一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了思维方式的不断转变。
M村村民BKL(男,29岁,初中文化程度)讲述了2005年参与旅游开发之初遭到父亲的极力反对,传统思想较重的父亲认为男孩子不宜抛头露面。在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和影响下,当地人一贯因循守旧、缺乏进取,突破传统思维方式是旅游开发之后的一个重要转变。以上案例中的家庭是个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旅游开发之前依靠葡萄种植业维持温饱,但现在是本村中旅游经营最成功、受益最多,成了村里的富裕户,由于保守封闭的思维方式向开放创新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得其抓住了致富的时机。因此,在参与旅游经营的过程中,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法则,促使人们采取高效的动态思维,敢于冲破各种固定模式,当地农民的思维方式逐渐从保守固化的状态转为开放进取的动态过程。
改革开放后,随着新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农民不仅走出乡村,走进城市,甚至走向内地沿海地区。近些年,当地农村青年赴内地务工,从单一的农业生产转向二、三产业,在接触了广阔的外部世界之后,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部分L村农民已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展身手,成了村里的致富能人。这些从农业中脱离出来走南闯北的农民,他们的见识和眼界,意识和思维必然不同于足不出户的传统农民,对这部分农民而言,惧怕风险和因循守旧的传统思维逐渐被富于创新、开拓进取的新思维所取代。
2.传统思维方式转变的长期性
假如“其父善游”理论成立,那么姚明的儿子,生下来就能打篮球;潘长江的儿子,一出生就会演小品;体操运动员的儿子,一出生就能接二连三地翻筋斗;杂技演员的儿子,一出娘胎就应该跳到吊灯上荡秋千。果能如此,所有的教育机构都应该关门大吉,只需各种“善游之父”多多生儿育女,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为社会供给人才。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给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带来了许多新的观念和意识,如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科技意识、进取意识等。然而对于部分农民而言,这些思想意识的萌芽还远没有起到转化思维方式的绝对性的作用,小农意识和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依然严重,特别是地处偏远地区的L村,乐天知命、小富即安的传统思维模式深深地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因而,当没有现代性因素足以打破村落的封闭性时,传统思维方式必然主导农民的意识和行为。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提出了“文化滞后”概念,即物质文化变迁快于制度和精神文化,文化结构失衡、不协调即文化失调。适当的文化失调会刺激社会进步,但严重的文化失调则会阻碍社会发展。
(三)审美情趣的变异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新疆农村的择偶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个体对婚姻的自主权明显增强,自由恋爱已比较普遍。作为移民社会的Y村,相对较为宽松自由的家族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环境减少了长辈对个体婚姻的干涉和阻力。在L村,尽管完全由父母包办的旧式婚姻已不存在,但婚姻受到家族等传统力量的影响则是事实。因此,由三个农村择偶方式明显的差异性说明,L村传统婚姻价值观念对人们影响的长期性。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自觉追求现代文明和现代生活方式的过程中,旧有的价值观将进一步被消解,单一固化的价值评价标准将逐步被改变。
1.饮食文化审美观念的融合开放
改革开放后,新疆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更加注重饮食的丰富、合理、营养、健康,不断追求饮食的美味、档次、精细、品味。这反映了饮食文化上科学合理、融合开放的审美观念变化。如婚礼等仪式上除传统的饭食外,还增加了各种糕点糖果、炒菜等外来饮食。L村村民NEGL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开了一家火锅店。火锅作为外来饮食文化受到了当地农民的喜爱,尤其是年轻群体的喜爱。对海鲜类菜肴的接受反映了新疆农村尤其是少数民族农村对多元饮食文化的借取和吸收,是饮食审美趣味上的新变化。
2.服饰文化审美取向大众化与时尚化
改革开放40年,市场经济对新疆农村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产生了很大冲击。农民由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转变;由单一价值取向向多元价值取向转变;世俗性的价值目标正在取代理想主义的价值目标。道德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以往单一固化的价值选择模式发生了变化,价值选择日益多样化,价值标准日趋相对化,价值目标日渐世俗化。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脊柱骨折,患者及其家属均配合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农村结婚礼服中明显的多元文化元素,说明改革开放后新疆农村的服饰审美文化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传统服饰审美观念逐步趋向大众化、时尚化。改革开放带来了乡村社会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人们在保留传统审美心理和旨趣的基础上,表现出对现代都市文化、主流文化的审美倾向和认同。郭沫若说衣裳是文化的表征,是思想的形象。当人们选择身穿现代时装时,就已经在自觉与不自觉当中改写了自己的文化,改变着自己的思想。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趣味成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标识,文化趣味的区隔实际上反映出一定的权力关系。不同的社会阶层拥有不同的文化资本,会秉持有不同的趣味,并通过特定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展现其有形或无形的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不同社会群体在婚服、婚宴、婚照等婚俗上的新变化,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现代审美情趣和品味的新追求,而且这种需求和选择的明显区分和差异,更显示了他们不同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这是改革开放后新疆农村文化多元化、社会阶层化及审美取向多样化的体现和必然结果。
3.休闲文化审美情趣的多元化
改革开放后,现代传媒对新疆地区农村的影响与日俱增,使得传统审美情趣出现分化。在重大文化工程的推动下,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加快了新疆农村的信息化和现代文化的传播力。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型传媒,不仅给新疆农村社会带来了各种资讯,使各族群众享受到了现代文明,而且使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品味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表1您主要看什么内容的电视?
表1显示:此题为多选题,在201名受访者中,67.2%的人看“新闻”、41.3%的人看“电视剧、电影”、36.3%的人看“综艺”、10.4%的人看“农业”、9%的人看“体育、军事”、3%的人选择“其他”、4%的人“不看或很少看”。因此,现代大众传媒极大地丰富了新疆农村的业余生活,使人们的审美选择更为自由和广阔,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活动,带来了审美活动的异质因素的增长。
在当地农村,现在年轻人不仅喜欢收看当地频道的新闻、综艺节目和体育节目,更是追捧和喜爱沿海发达地区各大卫视的热播节目。M村农民RBY(女,27岁,中专文化程度,景区售票员)告诉笔者,她喜欢看新闻及各种娱乐节目,湖南台的快乐大本营是她的最爱,还有安徽台和上海台的娱乐节目。调查期间,笔者在景区值班室看见被访谈人和另一位少数民族青年开心地观看安徽卫视的超级大赢家,并在不停地交流精彩的节目内容。
因此,都市流行乐舞和选秀等文艺娱乐节目对当代新疆农村尤其是少数民族农村年轻人的审美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拓宽了他们的审美视野,形塑了新的审美心理。与传统审美情趣走向相比,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的艺术享受和审美体验。现代文化艺术符合年轻群体求新求异的审美趣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新疆农村的生活方式、审美习惯和情趣的走向。
图1显示:在对电脑、互联网了解程度的调查中,在201名受访者中,选择“不了解”的占59.7%,选择“了解会使用”的占26.4%,选择“了解但不会使用”的占13.9%。显然,电脑和互联网对三个村的大多数农民来说还是新事物,但对部分农民而言,不仅意味着全新的信息方式,更是一种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今后随着新疆农村的发展,网络将成为日益普及的信息通道和娱乐方式。M村景区保安MMT(男,19岁,初中文化程度)表示,“我都在淘宝和天猫上买服装,网上的衣服便宜,样式多。还帮朋友和村里人买,开始网购只有五个月。我喜欢上网,下班后看电影。朋友们很羡慕我有电脑和网。”当地年轻一代已经开始接受“网购”消费新模式,这不仅带动了当地传统消费模式的改变,而且传播了大众化、主流化的审美价值观念。现代电子商务已经渗入遥远的乡村并对传统消费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现代网络承载的美育,带来了异质审美元素,对传统审美习俗、心理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人们通过网络消费现代服饰,欣赏现代艺术的过程,也必然是影响和改变传统审美心理和取向的过程,反映了人们审美价值跟随社会大众审美潮流的趋势。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提出文化放射律,即文化传播射线的传播能力与此项射线文化价值成反比,即文化各个层面的要素变化之速度和深度不同。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新疆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日益发展和进步。显性文化的变化比较迅捷,即在物质、制度层面传统文化不断接受外来新文化,并逐渐有融入现代社会的趋势,但隐形文化即精神层面变迁仍然较为缓慢。物质文化变迁并不是导致整个社会变迁的根本因素,主要障碍乃是精神文化中不利于发展的观念和习俗的长期影响。因此,要积极引导新疆农村深层文化的现代变迁。进入新时代,随着新疆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必将对农村文化的深层结构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大大加速和推动农村精神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与变迁。
紫阳道长马上道:“承诺如金,因为平手算我们胜出有失公平,所以可以再战一场。那时再是平手我们就不谦让了。”他如此说是天问大师之后还有他,而且他对一身所学深具信心,所以才迫不及待扣牢胜者为王。
注 释 :
①仲高:《西域文化的深层结构探究——从传统文化到文化传统》,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89页。
护理后,中医护理管理组的51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能够合理用药,占总人数的94.1%;有46例患者能够对饮食进行控制,占总人数的90.1%,有40例患者能够科学运动,占总人数的78.4%,而传统护理组中有35例患者能够合理用药,占总人数的68.6%,有40例患者能够对饮食进行控制,占总人数的78.4%,有32例患者能够科学运动,占总人数的62.7%。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比较,P<0.05。
②【美】威廉·费尔丁·奥格本著,王晓毅、陈育国译:《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质》,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76页。
③【美】史蒂文·瓦格著,王晓黎译:《社会变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06页。
④ 贺萍:《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现状的实证分析》,《实事求是》,2006年第6期。
1.4.2 胰岛素功能相关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P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的变化,其中FCP、PCP使用酶免疫磁分离法测定,HOMA ‐IR=FBG ×FIns/22.5,HOMA ‐β=20×FIns/(FBG‐3.5)。
妮妮很可怜,6岁失去妈妈后就患上深度自闭症,极少和人讲话。奇怪的是她很喜欢沙莉,沙莉在的时候她很乖地读课文做作业。大学毕业工作后,沙莉一直想辞掉家教工作,但听老师表扬妮妮进步了,她敢当众发言举手读课文了,看到妮妮这样依赖自己。沙莉于心不忍,所以她还经常抽空去看望妮妮,至于孩子的爸爸因工作忙从未多有联络,沙莉从来只和妮妮家的保姆联系。
⑤“差序格局”是费孝通提出的关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文化心态的理论,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将其内涵外延至多民族社会中,则有所作用但又有所区别。
⑥仲高:《西域文化论集》,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47页。
管理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充满魅力的艺术。高中班主任应当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科学管理能力:其一,班级管理制度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作为一个完整的集体,也应当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形成自己独立的传统及风气,由全班人员去遵守;其二,班干部应当充分发挥个人作用。班干部可谓是班主任最为得力的小助手,所以在日常工作中,班干部应当充分发挥个人作用,有效实施班级管理。所以,班主任在选拔班干部的时候,也需要谨慎严格,选择真正适合担任其职责的学生。
中国图书分类号 G249.27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 李娜,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石梦华〕
标签:新中国成立70年论文; 新疆论文; 农村论文; 文化结构论文; 变迁论文; 调查论文; 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