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价值的概念剖析及其意义
孙园园
(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 “价值”这一概念属于哲学范畴,要表达的是普遍存在在人类生活中的一种关系,也就是说客体的存在、属性和变化对人这一主体的意义。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和多样化的生活中,价值和价值观念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直到现在,人类文明就是在历史的发展中进行着价值的冲突与选择。21世纪以来,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传统的发展模式不断面临着各种困境与挑战,因此人类对于社会基本价值观念的思考,正在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标志性的重大课题。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第70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表讲话时提出“共同价值”这一概念。阐明“共同价值”的概念,对构建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共同价值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共同价值;普世价值;概念;意义
一、共同价值是什么
(一)马克思的“共同价值”思想
“马克思重视社会分裂、异化、对抗和畸形发展的问题,他向往一种‘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说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改造社会的过程,只有当社会达到了自觉地“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程度时,人类真正的自由和解放才能够得到实现。对于上述这一结论,马克思在这里的本意并不是面对个人,而是要强调,共产主义这一种社会形式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按照这一说法,那么重点就是如何以人为本,去实现社会的改造与重建问题。
《杕杜》是一首正宗族的诗歌。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不是一味鼓吹宗族的重要性,而是讲有兄弟和宗族的人比无兄弟和宗族的人要好,并要求一般的人也象兄弟同宗一样相帮。 这就要厚重得多。
那么,有无存在“永恒的价值”?“永恒价值”只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把人看作永恒的主体,把某些事物看作永恒的客体时,客体对主体的需要的满足。像是“健康对人有永恒的价值”、“知识对人有永恒的价值一样”,是一种存在于有限之中的无限式的永恒。实际上,讨论这种“永恒的价值”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原因是,主体、客体、人的需要和能力本身,究竟怎样才是永恒的,这本就是一个相对的问题。“正如马克思所说:物都是许多属性的总和,因此可以在不同的方面有用,发现这些不同的方面,从而发现物的多种使用方式,是历史的事情。”
(二)价值与人的社会存在
“价值”作为一种对主、客体之间相互关系的主体性描述,它代表着客体存在合乎规律变化与主体尺度相符合的性质和程度。而价值关系,作为以主体为内在衡量标准为特征的关系:价值关系的运动,也就是主体内在衡量标准在现实的量化进程。价值产生的根据、标准和归宿是人这个价值主体,因此人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实现者、更是价值的享有者。“世间万物的价值与其等级次序并不是生来所固有的,而是人类按照自身的需求来排列顺序的。物的价值因人而异,客体的价值依主体而定,具体的主体性是一切具体价值的根本特性。”
对于价值的客观性问题,我们要在人的社会存在方式和过程中加以理解。人在社会存在方式中,人与自然、社会、人之间存在普遍的、必然的价值关系。价值关系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存在论关系。“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上述提到的“现实生活过程",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生产过程,以及其他受物质生产限制而又限制物质生产的过程,如人的实际生活过程、人自身的生命过程和再生产过程、整个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过程等,三者共同体现着人类活动的本质——客观的社会性。而价值关系,是贯穿在生产、经济、民族、阶级、政治以及伦理关系等各种具体社会关系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并不是与它们相外在的单独形式。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伦理道德和个人日常生活等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活,也就是包括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着普遍的价值关系,即利益关系。
那么在明晰了“共同价值”这一概念后,我们应该进一步要明确“共同价值”对于全人类的价值与作用。
(三)西方的“普世价值”与“共同价值”
所谓“普世价值”,本质上就是与西方发达大国主导下的全球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相配套的意识形态,其目的在于为资本的跨国界流动提供帮助,维护居于最顶端的全球化资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普世价值资本主义全球化背景下弱化阶级认同和虚无化民族意识,强化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好工具。“自由、平等、博爱”,认为他们的的价值体系是一般的、普遍的、适用于全人类的,并意图通过各种手段向全世界推行他们的价值观。价值同化,企图建立符合西方理念的世界共同体。黑格尔认为,“熟知并非真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比较准确: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性。资产阶级自身都对他们所宣扬的所认为的“真理”普世价值(自由、平等、博爱)是认识不清的、认识不彻底、天真的单纯的。而他们自己对于自己的这种“天真烂漫”也是不自知、不自觉的。
1.西方的“普世价值”
那么对于西方提出的这种普世价值,我认为首先应该肯定其合理性,毕竟自由、平等、博爱是每个社会共同体永恒的追求。资产阶级是看到了社会中的某些有违此价值观的现象,并有利用这种价值观力图克服这种现象的倾向、努力。这点不予否认。但是限于阶级立场与利益维护,资产阶级对于其所宣扬的普世价值认识不清、执行不彻底。“普世价值”不是历来既定的,是历史的具体的,根源于现实实际,实现“普世价值”也必然要回归、解构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去,而不是做些口号宣扬的隔靴搔痒的事情。资本主义,带来充分的自由竞争,资本逐利,日趋集中,贫富差距加大,市场交易中不平等不自由不博爱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对立的现象不说是资本主义带来的,最起码也是被它极大地“加剧”了。而资产阶级自身就没有很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因为无法放弃自身利益),尽管对此他们也出台一系列修正性政策加以缓解,但也只是“隔靴搔痒”、“不彻底”的。
我捂着嘴,拗着脸哇哇叫,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每天晚上跟老爹抱在床上打滚,就是想生一个不是混帐的混帐出来是吧。
2.共同价值
“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等,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5年习主席出席第70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表讲话时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那么何为共同价值?我们一直所说的“人类共同价值”准确地说应该理解为是在追求人类不同的价值之间的价值共识,是不同文化的公分母、最大公约数,“共”是以不同为基础而不是旨在消除这种不同。在综合学术界各种观点的基础上,我认为,共同价值与西方的“普世价值”是有差异的,而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上,基于对存在危机的反思,为满足全人类的幸福提出来的,在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之外,追求一种共赢的发展方式,充分反应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诉求。值得注意的是,共同价值这一概念随着人类的价值标准不断地改变,这种改变包含了更新、转移和提高,发生这种改变主要取决于主体需要的不断增长和主体能力的不断提高。
(4)《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延续支持农村金融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5]中明确规定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
蒙古各部入据河套,长期驻留,并不断叩扰明边,明朝的北部边防始终承受着巨大的军事压力,这种压力一直持续到隆庆和议才告缓解。在此期间,明朝每年都要征集大批军民进行御战和修筑边墙,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这种持续不断的压力对明代的边地军制产生了很大影响。《明史·兵志》记载:“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10]2235边防主要就是指防御北方蒙古。在保障北方边境安全方面,卫所军曾发挥了很大作用。
当今社会,科技的跳跃式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现实让世界成为了“地球村”。人类在日益狭小的环境里,相互之间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那么,人类该有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呢?是继续加剧矛盾的冲突与各自利益的争夺,从而走向一种互害的模式,还是走向和谐共处、利害与共的共赢模式呢?这一切将完全取决于人类本身。所谓的共同体实际上就是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的紧密联系。“视人之国若是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是其身”,是一种超越性的爱,不过,这并不是说要舍弃我们自己、家、国,而是说在我们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能够兼顾他人利益。在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的基础上,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和弘扬,既带有鲜明中国特色,又表达了人类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价值关系的社会形式——利益,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基本关系内容,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在我们研究任何价值利益的时候,包括研究“人类共同价值”,也不能忽视“利益”这种作为价值关系的社会形式,必须明确是“对于谁的价值”,也就是说价值的主体是谁。从理论上看,人类共同价值的普遍性意味着事物对全人类都是共同的,即它们反映了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价值信念、价值理想、价值标准和超越多层次具体主体(宗教)界限的价值取向。“2015年9月28日,习主席在出席第70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表讲话时提出共同价值这一概念,”习近平“共同价值”思想是在追求全球各族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依托,反映了人们追求的价值共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这些多元文化就是我们共同的财富和宝藏,而共同价值就是实现整合这些资源的现实路径。当今世界从未向今天这样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追求人类共同的价值是全世界人们思想交汇的结晶。我们理应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寻求具有普遍共同价值的现实路径。在基辛格《论中国》一书中,对西方推行“普世价值”多有论述。那么,我们今天提出的“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有何不同呢?
二、为什么要讲共同价值
身处一个不断变化的共同体中,我们遇到的有挑战也有机遇。我们更要明确在这个国际秩序深刻调整的世界,国际秩序始终是在朝着和平与发展的方向演进。
共同体的本质是什么?是价值共同,基于共同价值才能形成共同体,这里人们不是基于理性而是基于感性贡献了价值。无论是民族国家还是家庭团体都是基于某种价值共同才能存在,这样就不会是野兽那样迫于外部压力而短暂团结契约在一起,那种团体仍然是他人即地狱的关系,当外部压力减弱,人们就会像野兽那样自相残杀,而实际上他们彼此以及与外部存在之间都是地狱。社会是复杂的共同体聚合,共同价值相同则聚,价值不同则散,而人们的价值是多样的,基本的价值共识是安全、稳定、美好。
虽然以上的控制原理图监控点位较齐全,但电气设计只有回路启停控制,没有高中低三速控制,因此,风机盘管的控制不能对每台风机盘管设备进行监控,也无法实现对高中低风速的监控。在实际项目操作中,不会完全照搬图3中的原理实施,很多商场购物中心项目和开发单位为节省BA控制造价,在此基础上,删减监控点位,如温度监测和电磁阀的监控,最终只考虑对风机盘管风机回路进行监控,有些甚至连风机启停状态都删除掉,仅保留控制功能。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应该算是共产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环,随着世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各个国家的经济贸易日渐频繁,在可预见的未来经贸的频繁程度只会加强而不会减弱,世界社会开始出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格局,面对世界危机无论哪个国家都不可能再独善其身。如果世界格局继续朝着上个世纪或者19世纪的老路走下去,赢家通吃迎接人类的只有毁灭,因为现阶段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我们的这个星球已经承受不住我们的武器。所以当2008年金融危机,如果不是20 国集团、博鳌论坛相应的出现,还像20世纪初那样通过转嫁危机矛盾来化解国内矛盾,那迎来的可能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一点应该全世界各国都清楚,也都明白地球是经不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所以共同价值的提出就显得非常地难能可贵,从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方面来说,构建“共同价值”是可行的。从全球人民通力合作求发展的角度来说,共同价值的建立势在必行,因为发展是我们各国的需要,而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博鳌论坛”符合世界发展趋势,是大势所趋。从全人类的角度来讲,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即“共同价值的建立”,才是我们正确的前进方向。
三、结语
对于中国提出的“共同价值”这一概念,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对共同价值究竟应该意味着什么,得到一个大体的印象,这就是:共同价值并不是排除在我们生活之外的一个概念,而是人类在长期发展中追求的一切对人类有益的美好前景的代名词。中国提出的“共同价值”作为人类追求的共同利益的体现,是在努力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共同价值代表着人类追求的共同利益,不代表对某种人的特殊利益的绝对满足;意味着人们应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意味着“和而不同”,但是绝对不意味着“唯我独尊”……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D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9/29/c_1116703645.htm,2015-09-2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4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8.
[4]李德顺.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54.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
[6]陈文旭,易佳乐.习近平“共同价值”思想的哲学解读与现实路径[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05):7-13.
[7]代金平,沈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底蕴、文化范式与历史逻辑[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0(05):1-8.
[8]沈湘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共同价值的几点思考[J].社会科学辑刊,2018,(03):5-10.
[9]李文君,潘于旭.“‘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共同价值’”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18,(04):109-110.
[10]郭明俊.习近平人类共同价值观是对冷战价值观的摒弃与超越[J].湖湘论坛,2017,30(05):5-9.
[11]孙伟平.“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4(06):6-9+168.
[12]秦 宣,刘鑫鑫.共同价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04):38-43.
[13]李爱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本质、基本内涵与中国特色[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02):96-102.
[14]林伯海,杨伟宾.习近平的人类共同价值思想初探[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02):165-169.
[15]石云霞.马克思社会共同体思想及其发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01):23-28.
[16]俞可平.马克思论民主的一般概念、普遍价值和共同形式[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03):4-13.
[17]李德顺.普遍价值及其客观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1998,(06):4-14.
[18]孙伟平.价值观的力量——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表达[J].哲学研究,2018,(03):3-8.
[19]马拥军.对“共同价值”现象的马克思主义诠释[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03):100-106+108.
[20]梅 萍.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中国“和”文化的承扬[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6(01):34-40.
【中图分类号】 D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3036(2019)04-0074-03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霸权与平等:文化全球化的双重逻辑”(12YJC720055)。
【作者简介】 孙园园(1995-),女,山西长治人,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编 辑/徐霄天
标签:共同价值论文; 普世价值论文; 概念论文; 意义论文; 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