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 710127
摘要:《圣经》被公认为全世界最伟大的书,它本身存在的意义并不仅限于一本单纯的具有宗教性质的书籍,该书中出现了大量各方面的知识学问,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尽管我国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有特殊的、丰富的文学遗产,但由《圣经》所带来的基督教精神元素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不可否认的影响。本文从阐述了《圣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例如《圣经》的翻译为我们带来了基督教的专有名词和口语词,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也推动了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转变,丰富了中国作家的写作方式,也加快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为中国带来了人权和民主的思想。
关键词:《圣经》;《圣经》翻译;基督教;中国文化
就目前来看,《圣经》一书在全球范围的流传范围最广,阅读过的人数同样也是遥遥领先其他书籍,该书的经典程度甚至能够受到联合国的认可,不可谓不高。言每个美国家庭里面都收藏着一本《圣经》,《圣经》是每一个美国人必须拜读的作品,由此可见《圣经》对美国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其实《圣经》的受益者不仅仅是美国,整个欧洲世界甚至全世界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圣经》的熏陶,中国也不例外。
《圣经》的翻译带来了基督教专用名词的汉译方法。基督教随着《圣经》译本传入中国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也渐渐对我国的各种文化和语言习惯产生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点在现在看来尤为突出,翻译出来的《圣经》一书对我国民众平日里语言习惯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中文里面的一些外来词就源于《圣经》翻译。上述种种外国的语言文化经过长期的演变、汇总,慢慢形成一种习惯性的表达方式,在我国的语言体系中占据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也受到了广大中国群众的推崇。这类词原本是基督教的专门用语,但是现在已不再局限于基督教和宗教活动,而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再见”这个词是人们生活中经常用来表示告别的词。现在许多年轻中国人用bye bye来作为告别时的语言,然而却很少有人能够明白这个词语的出处,其实是源自圣经中的一些表达。就像大家所熟知的那样,在很多欧美国家基督教有着很多的信徒他们进行告别时一般都会说GodbeWithyou(翻译过来就是“上帝与你同在”或“上帝保佑你”。)随着时间的积累,它最终被简化成“good-bye”,在此基础上进而出现"Bye bye",,到这里为止,该词中原有的宗教性质的含义已经消失殆尽。
“力不从心”或“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我国的语言表达中也时有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新约马太福音》中,是其中某个章节的段落,整篇讲的是上帝在被身边的人背叛之后,他要求他手下的三个随从在一个叫做“客西马尼园”的地方等他,他在完成祈祷的仪式之后会返回。然而当他成功返回的时候,却发现了已经进入酣睡的三人。于是对他说:“…thespiritiswilling,butthefleshisweak。”(你们的内心尽管是愿意接受的,但在身体上却是软弱了。)这一表达最早是在基督教徒之间使用,但是现在人人都可以用这句话表示“心里愿意做,但体力不支”,有时也用来表达表示有些看上去挺美好的想法,但在付诸行动时却往往无法获得理想的反馈。
《圣经》一书的翻译过程中碰到了很多新的语法句式,这对我国白话文使用的推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个过程中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梁启超领导的文学革命中,需要进行变革的因素之一就是语言。19世纪后半叶,虽然文言文在中国的书面语言中占统治地位,但出于开启民智的需要,较通俗的浅文理文体和白话也逐渐流行起来。《圣经》一书的翻译人广泛的使用了白话文,一九一九年年初白话文版本《圣经》就被正式推出了,该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品味。因为它完成的时间正好在新文化运动的前面,所以这一作品往往又被大众视为整个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也正是因为这一作品开创性地使用了白话文完成翻译工作,同时作品的完成质量也极为可观,所以作品一经面世就受到了很大的反响,与当时文学界所提倡的主流风格不谋而合,,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的传播推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圣经》翻译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洪秀全在最开始只是一个想要通过传统的科举考试报效朝廷,扬名立外的书生秀才,但他早年所参加的多次科考,结果都不尽人意,只能在家乡私塾里教书,教书期间,他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翻阅到了《劝世良言》一书,也正是从这本融合了中西方一些宗教文化的小册子,他得到了灵感,受到了启发,借助书里的观点他撰写了几篇诗文,照搬书上的理念,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洪秀全,1979:14)。1843年,他成为了一名基督教徒,而且无比坚定地相信自己是个虔诚信徒。也正是在这之后,他去往两广一带游学,对于西方的一些文化和宗教信仰,进行了一系列的传播和推广,对当时陈旧落后的中国文化提出了许多尖锐的抨击,因此获得了很多的跟随者,并最终成立了自己的拜上帝教,在这之后的发展渐渐脱离了当地政府的掌控,规模越发惊人,直到一八五一年,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惊动了所有人。人权和民主虽然并非是基督教条的首创,但这些想法的精髓,尤其是关于人权观念的实质,却是基督教第一个具体做出诠释的,这些在《圣经》一书中有着明确的记录。法国就在一八四八年将“自由、平等、博爱”这三点写进了本国的宪法之中。除了这些以外,基督教其他的一些具有积极影响的教义教条,对早期西方统治阶级制定政策也形成了一系列的连带影响,使得西方国家能够在早期就拥有较为先进、开放的政体。
培根曾经说,“有两本书作我们指导的指南针,以免我们误入歧途。第一本书是启示神旨意的《圣经》,第二本书则是展现神能力的自然界。”《圣经》是西方诸多学者进行文学创作时所有灵感的发源之地,堪称是所有作品的精魄所在。由此可见,《圣经》对西方社会的重要意义。《圣经》对中国文化同样也影响颇深。《圣经》的传入丰富了中文的词汇,丰富了中国作家的写作,为我们带来了西方人权、民主的思想,也加快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谭树林.论马礼逊《圣经》汉译及其影响[J].山东师大学报,2000(5).
[2].王宁.文化翻译与经典阐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王神荫,等.简明基督教百科全书[M].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1992.
[4].朱维之.基督教与文学[M].上海:上海书店,1992.
论文作者:饶春花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圣经论文; 基督教论文; 白话文论文; 新文化运动论文; 中国文化论文; 中国论文; 语言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