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学教育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基于美学教育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基于美学教育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南京工业大学 张 倩

摘要: 当前我国迎来经济全球化时代,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交融越来越明显,为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必须加大对大学生高素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美学教育的作用,树立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大学生用美的眼光欣赏社会,促使其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增强其综合素养,为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基于此,本研究基于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视域的角度,重点探究增强大学生美学素养的意义与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经济全球化 美学素养 修身养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走出去的步伐逐渐加快,如何引导大学生适应时代发展新潮流,增强大学生综合素养,是当前大学教育过程中必须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加大对大学生美学素养的重视程度,充分利用美学教育开发大学生的智力,陶冶情操,提高整体素养,促使更好地接受现代文明,在全球化的世界背景下拓宽知识眼界,提升综合竞争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此大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又应该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类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造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一定程度上的割裂。表现在高等教育领域,即自然科学得到足够重视对人文科学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人文教育被科技教育所取代,整体的人格教育被单一的专业教育所取代。与此同时,经济的高速发展冲淡了大学的学术氛围,专业的举办和课程的设置多是以社会需要和促进就业为目标导向,学校对人文课程本身的授课目标缺乏准确定位,加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偏差,导致很难实现人文素养教育的本真目标,学生人文精神匮乏。

一、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特征

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此种环境成长的大学生面对日益数量增长的信息增长,缺乏一定的信息鉴别能力。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巨大信息量,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手机、电脑、iPad等移动终端的支持下能够自主选择接收的信息。海量信息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是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接受知识的传播,知识也以图像、视频、声音等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传播,有利于丰富大学生对于外面世界的体验,拓宽其知识眼界;二是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信息传播、接受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害,导致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首先,高校党建工作者要增强的思想觉悟与加大理论研究力度。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深入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去。值得格外注意的是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的再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全党的智慧结晶。为此,广大工作者要真学真懂真用,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实现学以致用,推动工作的最佳效果。

基于网络时代的背景下逐步出现“快餐文化”,很多知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或者学院派的探寻,转变为一股脑的灌输,大学生在课外接收的知识变得零散、未成体系,存在明显的知识碎片化现象,但这种文化无法经受系统的逻辑推敲。如果大学生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将会阻碍大学生的发展。在大学阶段的美学教育与高中等教育相比更加注重理论思维,要求大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把握事物美感,但为了培养综合型高素养大学生,不仅要重视理论思维,还应让大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协调好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关系,使大学生能够更加自如地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利用美学素养及相关知识妥善处理好相关问题。

二、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背景下增强大学生美学素养的意义

进入防汛物资管理界面可对各仓库进行防汛物资库存情况查询,网上申请、审批发放管理,对购置入库、维修保养、出入库时间记录列表上传、下载进行物资仓库管理。

基于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教育教学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应根据时代发展潮流,主动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大对美学教育的重视力度,合理增强学生的美学素养,充分发挥美学素养对大学生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1.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思维

通常而言,大学生综合素养分为文化知识、道德素质、健康心灵三方面,借助良好的美学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增强综合素养。美学素养本身包含审美教育,以期将“美”的本质传达给大学生,引导大学生追求美,让其明白审美观的正确性,促使大学生自主选择美的生活,在繁华的社会中自觉净化心灵。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离不开美学教育,美学教育与综合素养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美学是一种与人类精神活动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无法与个人情感完全独立开来,即人的审美方式、看待美的眼光与其价值观念是一致的。美学中含有的艺术价值体现宝贵的精神文化、自然美有利于陶冶人的心灵,即在大学生教育中培养其美学素养,有利于促使大学生修身养性。首先,通过恰当的美学教育可帮助大学生形成冷静、全面的观察世界能力,有利于让大学生在复杂社会中用正确的是非判断观念判别事物,传播真善美。其次,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大学生能够一直在追寻美的路上前进,让大学生能够在追寻中受到美的熏染,从道德精神层面得到洗礼。最后,帮助大学生建立美学意识,在意识形态领域增强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用心感悟美的价值。

2.促使大学生修身养性

概念教学一般应遵循“从生活中来—抽象成数学模型—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寻找“倍”概念的纵向或横向联系,形成概念系统,使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为学生头脑中的认识结构。

祖父李祥卿,1849年生于广东台山,少时贫穷,跟人学木匠,成年迎娶我祖母时,只能借邻家屋檐搭下的半边小披房成亲。家境虽窘迫,祖父却胸怀大志,他先是背井离乡到南洋闯荡,后返回国内来到上海。

3.增强大学生综合素养

2015年我国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学校应大力推进艺术类课程,如美术、戏剧、音乐等,对学生进行美学的熏染。美学的本质是一门哲学,即对社会生活、艺术类事物引起的美感进行系统的理论性抽象,因此在大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美学素养有利于促使大学生形成理性思维能力。美学素养的提高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通过网络等媒介可接触不同国家的文化。需要注意,大学生要对生活中的事物发表自身看法。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更好的思考,在感悟中感受美学的哲学性,形成创新思维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三、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背景下创新大学美学教育的途径

基于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创新大学的美学教育途径需要高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注重丰富美学教育的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促使美学教育能够适应大学生的身心特征发展需求,适当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行为鼓励以及心问题及时引导。高校应根据大学生兴趣爱好,设置专门的美学课程,将其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具体而言:高校应将美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大学生意识到美学素养的重要性;专门开设艺术类课程,如体育、美术、音乐等;根据美学素养的培养要求,适当开设相关人文素养课程;开办有吸引力的学术讲座,丰富校园内多种文化活动;在专业文化学习中渗透美育教育,传递美学意识,用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美学素养的提高,便于更好地欣赏社会中美好事物,在全球化背景下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定位,为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奠定良好基础。

在培养学生美学素养的过程中,应注意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能力。首先,开设的美学课程不应当一开始梳理、罗列相关理论,应该适当学习西方美学教育或者是通识教育的方法,借助当前社会上的审美现象,从理论结合实践的角度培养学生美学素养。其次,美学专业课程中应加入合适的艺术内容,让艺术类教师辅助美学教师开展对应的教学活动,如音乐鉴赏活动;让学生欣赏世界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音乐,培养学生的乐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最后,高校应特别注意增强美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培养,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理念,有导向性地提升学生综合美学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塑造自我”。任何教育都是双向性的,不管人们如何认定教育的主体,都必须承认受教育者自身的重要作用。人文素养教育也是一个“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的过程。大学生自身能动性的调动始终是其人文素养提升的关键。如果大学生具有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基本的学习能力,那么外部环境和为其搭建的教育平台、素养教育提升体系才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否则,任何外在的东西都是不能发挥作用的摆设。因此,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塑造自我是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一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加大对大学生美学素养的重视程度,将美学教育融入大学生培养体系中,协调好美学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之间的关系。要综合考虑大学生兴趣爱好、时代发展潮流等多种因素,高校,教师选择恰当的美学教育形式,促使学生参与到美学教育中,增强学生美学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参考文献:

[1]胡 燕,李海锋,王 恬,等.美感即经验——“美学与大学生艺术素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发展性教学评价[J].中国大学教学,2015.12

[2]王璐璐.“美学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精品课程专题(一)——关于收藏者在古书画上题款钤印的不良影响课题探究[J].科教文汇,2017

[3]许 珍,周 玫,陈烜严,等.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媒介素养教育的作用及策略——网络素养及其美育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4

[4]王新锋.当代大学生艺术文化观的现状与思考——基于《美学与艺术文化》教学改革的实证探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

文章编号: ISSN2095-6711Z01-2019-05-0070

作者简介: 张倩(1989.10—),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高校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学生教育管理

标签:;  ;  ;  ;  ;  

基于美学教育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