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保障视野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体系论文,视野论文,质量论文,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290(2012)0033-0009-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职业教育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这是职业教育未来几年的重点任务和奋斗目标。究竟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质量保障的视角重点应关注哪些核心内涵?对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质量保障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重点围绕以上几个问题展开研究。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与质量保障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国务院在2002年颁布的关于职业教育决定中提出的重要任务,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多种场合提到未来我们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2年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视频会议上,鲁昕提出2012年要以体系建设为引领,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基本制度,深化关键领域改革,整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那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主要有哪些内涵是我们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前必须认清的问题,同时我们站在质量保障的视野下,质量保障有什么功能也是必须厘清的问题。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权威的表述是:“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这句精辟的表述中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同时也体现着外部适应性、内部适应性和系统协调性等三个层面的特性[2]。
内涵一: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反映外部适应性的特性,它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起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这个体系必须是开放的,需要各方统筹,需要多元合作,需要通过教学标准与用人标准的融合,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这就需要职业教育的参与者不仅仅是学校,而是学校、政府、企业、行业、研究机构等多元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内涵二: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反映内部适应性的特性,它是根本目的,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以育人为本,强调人的终身发展,即学校教育阶段的结束并不代表学习的终结。要求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技能。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要强调面向人人,坚持全日制教育与各类职业培训并举并重。
内涵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反映内在系统的协调性特性,它是重要的实现手段,要求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突破培养层次的局限。对职业教育整个系统进行系统规划,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方案时,应一体设计,把职业教育思想融会到整个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上来。
教育质量保障的目的是保障教育质量能真正实现预期目标,上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能否实现也是质量保障的保障范畴所在。质量保障如何保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实现呢,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回答另一个问题,即质量保障有哪些功能。因为职业教育体系内涵的实现是基于质量保障功能的发挥。
(二)质量保障的功能
本文的质量保障专指教育质量保障,指对整个教育活动的目标、过程和结果的质量进行监控、调节和鉴定等所有的教育管理活动的总和。如果把教育活动看作一个整体,必定有活动的出发点即目标或源头,活动发生的过程以及最终的结果(见图1)。对于整个教育活动,质量保障主要发挥三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保障功能和鉴定功能。
图1 质量保障的功能示意图
1.导向功能
质量保障的导向功能指质量保障本身所具有的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功效和能力,这是由质量保障中标准的方向性决定的,对应于教育活动的源头。因为在质量保障中,对任何保障对象所作的价值判断,都是根据一定的目标、标准进行的。这些目标、标准、指标及其权重,对保障对象来说,起着“指挥棒”的作用,为他们的努力指定方向。保障对象必须按目标努力才能达到合格的标准,否则就达不到合格标准,得不到好的评价。
2.保障功能
质量保障的保障功能指对保障对象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实际功效的发挥进行监控、调节的功效和能力,对应于教育活动的过程。这种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质量保障主体对保障对象实施的监控、调节教育活动。例如,通过监控发现某类教育的教材并不符合当地的教育实际,促使当地教育部门调整教材内容与难度等。二是办学主体可以通过质量保障的要求了解自身状况的好坏、优弱,明确努力方向及改进措施,以实现自我调节。
3.鉴定功能
质量保障的鉴定功能指质量保障主体认定、判断质量保障对象合格与否、优劣程度、水平高低等实际价值的功效和能力。虽然图1显示主要对教育活动结果起鉴定功能。实际上它是与质量保障同时出现并始终伴随着质量保障存在。由于质量保障是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的,这就决定质量保障对保障对象具有鉴定优劣、区分等级、排列名次、评选先进、资格审查等鉴定功能。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教育质量保障的三种功能并不是严格的对应源头、过程和结果,这三者只是其功能发挥的主要指向。质量保障具有三种功能。从质量保障功能的视角来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关注哪些内涵呢?
二、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中质量保障应关注的核心内涵
(一)从导向功能上看,应关注体系的贯通顺畅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使职业教育成“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从质量保障的导向功能来看,应该关注这种体系是否是真正的贯通、顺畅。包括两个层面的贯通、顺畅。一是体系设计上,初中后的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和专业硕士教育这一系列不同教育层次是否贯通、顺畅;二是实际效果上,从体系上形成了这系列的教育贯通后,实际实施时会有什么困难,真正有多少学生能走这种贯通之路。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贯通顺畅不仅包括学校职业教育体系,还包括体现终身教育思想的校外培训体系贯通顺畅,这种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职业培训也应纳入教育质量保障的范畴之中,成为质量保障关注的对象。现代职教体系是从初中后教育一直到专业硕士的教育,并包含职业培训的教育大系统,是区别于普通教育体系的又一具有鲜明特色的体系,所以在对这类教育的评价上要时刻保持独立的评价方式和导向,避免出现与普通教育评价同质化的问题。
(二)从保障功能上看,应关注载体的有效适用
宏观上教育体系的贯通顺畅是教育质量得以提升的前提,但职业教育质量若真正实现本质上的提升,一定离不开微观的教育教学载体,因为载体是有效传递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的媒介,是教育教学实施层面,这些载体是教育教学活动得以进行的核心要素。本文所指职业教育体系中教育教学的载体主要有宏观层面的校企合作、职教集团、一体化办学等,中观层面的各种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机构、实施文本、联合培养方案等。微观层面的专业、课程、教材、实训资源、教师等。
以“上海市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情况为例说明载体有效适用的重要性。上海市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采用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设计、分段联合培养、分批试点的方式,现阶段实施的有一体化院校和职教集团内院校。联合培养涉及两个培养主体,几乎所有院校都成立了中高职贯通领导小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机构,这些机构的设置多数是适用和有效的,但并不代表所有机构都是有效的,有些只是虚设的。一体化的设计,最终要落实在教师、课程、实训等方面,个别专业课程设计的一体化程度不够强,这样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所以从保障功能上来看,对职教体系内载体的关注十分重要。
(三)从鉴定功能上看,应关注结果的真实准确
从质量保障的鉴定功能上来看,应关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结果的真实准确,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体系本身的结果,包括体系内各种办学层次、办学主体、办学模式等对体系所起的真实作用,存在哪些弊端等。二是人才培养的结果,包括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的就业率、学生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率、学生的未来发展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结果是否真实准确决定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整体的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结果的优劣也是职业教育生命价值所在。
从质量保障的导向功能、保障功能和鉴定功能的视角,提出当前或未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时应该关注的核心内涵,我们对此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但站在教育质量保障视野下,如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采用何种策略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质量保障视野下完善现代职教体系的策略
质量保障视野下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在思想观念上应采用整体的思维观实现质量保障功能的发挥。其次在手段或平台上应竭力引入信息化,用信息技术实现质量保障机制的及时高效。最后应建立及时有效的质量反馈机制,以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出现偏差时能及时调整。
(一)用整体思维实现质量保障功能的发挥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并不是孤立地由政府和学校构建,它应是更加开放的体系。事实上中国近10年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是政、校、企合作的探索期,但是基本还处于点状的、浅层次的合作初级阶段。职业院校大都进行模式探索和创新,但总体仍然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政、校、企合作关系全面建立,是我们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前提。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至少包括教育内部和教育外部两个主要部分。除了教育内部的类型和层次等理顺和调整外,更需要社会、行业和企业、政府的有效参与。不但包括实施内容的制定、方向目标的确定要有社会的声音,而且就实施过程来说,社会、行业、企业和政府一个都不能少。换言之,我们构建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多元主体融合的联合体。
以此为基点,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质量保障时应坚持整体思维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整体思维观下质量保障的对象应是政校社企等联合体。打破原来分割进行评价的思想,要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质量反映在政府、学校、社会、企业等多个方面。机制上应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2]第二整体思维观下质量保障的过程应是全程的,从中等职业教育开始一直延伸到专业硕士,中间任何一段教育出现弱势都会影响整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质量。
(二)全面打造信息化的质量保障平台
如今信息化已经融入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之中,教育部职成司2012年工作重点中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有如下表述: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享计划,建立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联盟。完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3]。这些信息化建设中既有方便教育管理者的管理系统,也有方便职业院校的资源共享系统,打造信息化的质量保障平台已经存在现实基础。
打造信息化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平台可以依据现实存在的和将来要建的管理系统和资源共享系统来完成,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数据的收集。一、直接借用现存数据库中的一些原生态数据信息;二、通过其他方式搜集能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核心内涵的要素。可以了解当前职教体系建设中的运作情况和存在问题。同时可以动态地发布各职业教育参与者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出的贡献。
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平台最终实现两个目的:第一让所有职业教育的参与者动态地了解自身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知道职业教育参与者在哪些方面存在优势、哪些方面存在劣势,改进的措施等。第二及时地监控、保障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不同办学层次、办学模式等的质量。
(三)建立及时有效的质量反馈机制
反馈是控制论的核心,指控制系统把信息传输出去后,又将信息作用的结果返回到控制系统,并对控制系统的再输出产生影响[4]。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同样需要质量反馈的作用,笔者认为若想有效发挥反馈应有的作用,应建立及时有效的质量反馈机制,应着力于以下两项机制的建立。
1.建立反映学生教师话语的反馈机制
学生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培养对象,“育人为本”教育理念下学生的话语能否被重视及采纳,将对教育系统内在质量的提高产生重要作用。建立反映学生话语的反馈机制后,可以根据他们的发展状况和发展需要确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容及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起到对人才培养工作,特别是就业工作的监控作用。教师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最终实施者。他们应是最了解教育现状的人群,职业院校教师的话语权一度被剥夺。引入教师反馈,可以根据他们对职业教育教学前沿的认识、现代职教体系的看法,充分了解到职业教育发展微观层面的需求。
2.建立校社企联合的质量反馈机制
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是思想上应树立整体思维的观念,反馈机制是质量保障的一部分,也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设计。现存的教育质量反馈多是学校一元反馈,一元反馈机制的片面性已逐渐暴露,如中等职业学校上报的就业率基本为90%以上,与其他各类教育相比就业率名列前茅,但实际就业质量并没有数据表现的那么优秀。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缺乏立体的、长久的反馈机制。针对这种情况,建立学校、社会、企业联合反馈的质量反馈机制应是我们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之一。如建立专门的数据库,跟踪毕业生成长,用人单位和社会定期输入毕业生信息。把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以及学生持续发展能力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从教育质量保障的视野立重点关注体系是否贯通顺畅、教育载体是否适合有效以及教育结果是否真实准确。从教育质量保障的视角出发,整体思维的质量保障观应是我们未来工作的指导理念,采用信息化手段的质量保障平台是未来亟须打造的重点,有效及时的反馈机制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仅从质量保障视野提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浅显看法,对于这一领域还需要更为深入的研究。
标签: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