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染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要点研究论文_刘晓娟,通讯作者:黄晓艳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新生儿感染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要点。方法 将我院儿科2018年5月-2019年6月出生的160例新生儿纳入本次研究,并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80例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80例新生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感染发生率、炎性因子指标。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P<0.05);两组新生儿CRP、PCT 等炎性因子指标较护理干预前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新生儿炎性因子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减轻其机体炎性状态,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预见性护理;干预要点

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原因在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各脏器功能不完善,另外新生儿尚未接触过母体子宫以外的病原和食物蛋白质等各类抗原性物质,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造成感染,特别是早产儿,一旦发生感染,由于其耐属性较差,治疗难度增大,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1]。因此,为了更好地避免新生儿发生感染,本文将选取我院儿科2018年5月-2019年6月出生的160例新生儿,主要分析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要点,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儿科2018年5月-2019年6月出生的160例新生儿纳入本次研究,并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80例新生儿中男45例、女35例,胎龄 35~41周,平均胎龄(38.12±2.41)周,出生时体重1600~4014g,平均为(2921±609)g,早产儿9例;研究组80例新生儿中男42例、女38例,胎龄为32~41周,平均胎龄(38.44±2.21)周,出生时体重1500~4020 g,平均为(2923±612)g。早产儿8例;两组患者均经本人及其家属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准予本次研究。两组新生儿性别、胎龄及出生时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主要通过环境护理、无菌操作进行预防感染。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预见性护理干预。(1)加强环境护理干预。重点做好环境护理干预,严格规划新生儿监护室、新生儿隔离室、配奶室以及沐浴室,保证室内温湿度适宜,分别控制在22℃~25℃、55%~65%左右,定期对新生儿病区环境进行消毒,为新生儿营造舒适、洁净的环境。每月进行空气和物品质量抽查,有利于及时切断污染源,落实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2)加强无菌操作。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相关培训,不定期抽查其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和执行情况,护理前后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洗手,并做好新生儿的口腔清洁工作,采用生理盐水清洁新生儿口腔,在擦拭时注意操作力度,当其口腔出现溃破时,采用制霉菌鱼肝油进行口腔护理。(三)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因素和危险因素,并对出现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加强护理欠缺环节的护理管理工作,做好消毒隔离管理[2];一旦出现新生儿感染,在明确其感染情况后,将新生儿转至隔离室,并针对感染情况给予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炎性因子指标,其中,炎性因子指标包括 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进行新生儿动脉血监测,持续离心处理10分钟,离心转速为每分钟2600 r,待血清分离后,取上层清液,以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 C反应蛋白,以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降钙素原。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n(%)]表示计数数据,采用x2 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相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重症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3讨论

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其主要和环境因素和无菌操作有密切联系,临床中为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通常从环境护理、无菌操作这两方面入手,通过对新生儿的住院环境进行干预,并加强无菌操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3]。

预防性护理主要是指护理人员通过提前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判断,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从而规避由于潜在的危险因素而引起不良后果的发生。将其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护理人员在结合自身的多年护理经验的同时,通过对引发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有效评估和预判,加强对护理欠缺环节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加强环境护理干预、无菌操作以及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等进行预防干预,可根本上控制感染的发生[4-5]。其相比于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充分体现了护理干预措施的前瞻性,始终以“预防”作为护理干预措施的导向,致力于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6-7]。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新生儿的感染发生率、重症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且干预后研究组新生儿的 炎性因子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新生儿(P< 0.05)。由此可见,加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干预结果显著,可降低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减轻其机体内微炎症状态,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值得临床中的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高红霞.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防治及护理途径[J].中国 继续医学教育,2015,7(6):130-131.

[2]张国蕾,赵宁.预见性护理对新生儿感染的预防效果及对其重症感染发生率的影响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06):172-174

[3]蒋雯雯,周荣荣.临床护理干预与小儿内科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3):231-232.

[4]代德珍.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01):212.

[5]《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年第26卷总目次[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24):1-36.

[6] 邱亚琴.儿科病房开展健康教育的难点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6,14(19):2029-2031.

[7] 余玉玲,李萍.综合护理对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7):142-143.

论文作者:刘晓娟,通讯作者:黄晓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新生儿感染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要点研究论文_刘晓娟,通讯作者:黄晓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