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资源保护问题的思考论文_杜鹃

关于水资源保护问题的思考论文_杜鹃

寿光市水利局 山东省潍坊市 2627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加强水资源保护,任道而重远。本文作者就职于寿光市水利局,“呵护碧水蓝天,共建文明家园”一直是我局历来积极倡导,因此本文将就我国水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进行浅述,以期为我国水资源保护作出一些努力。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问题;思考

1导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尤其是淡水资源,其不仅是人类世界中最为珍贵的自然资源,而且还是良性环保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作为一种具有战略意义价值的资源,是确保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也进一步说明,水资源质量的优劣对于国家文明发展进步与人民安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就目前而言,虽然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将水资源保护问题,提升到战略高度,而且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保护水资源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现实问题却是,我国水资源目前仍然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大多数针对水资源的保护措施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2我国的水资源、水环境概况

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整个世界水资源的总量约为13.9万亿m3,淡水资源总量约为4.6亿m3。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亿m3,约占世界淡水资源的6%,但因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实际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200m3。同时,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不均衡,与土地资源的分布极不匹配,分布于南方的水资源量较多,土地资源却相对较少,而北方水资源的总量较少,土地资源相对较多。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量相应猛增,相关环保措施又得不到及时完善,致使部分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与破坏。水质恶化导致的水资源匮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危及到居民饮用水的安全。因此,加强水资源、水环境的保护已刻不容缓。

3水污染问题

3.1 水污染来源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有近一半以上的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给环境安全带来危害。水污染通常指水体中外来物质数量达到了破坏水体原有用途的程度,水体污染源可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类污染源两大类别。自然污染源决定评价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矿产资源、水文地质自然条件等等。人为污染源则是由于工厂、城市、农业排放的污水、工业废水等,污染物含量多,成分复杂,毒性较大,是水体的主要污染物质。

3.2我国水污染问题现状

人类活动将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废弃物直接排入江河湖泊,造成大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被污染。据调查,2014年,全国废水排放量716.2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5.3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28.7%,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510.3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71.3%。全国污水排放呈现出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多,根据2013年环境统计年报的数据,山东省位居全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的第3位,在全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占比6.5%。

水利部曾经对全国700余条河流、约10万公里河长的水资源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是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水污染正从东部向西部发展,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区域向流域扩散,中国水污染问题的前景不容乐观。近几年来,我国的癌症村越来越多,全国31个省市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饮水水质有关的癌症发病区。污染水源中的污染物通过饮水、空气传播、食物链等方式进入人体,会导致人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还可诱发癌症等疾病。同样,水污染问题常常直接造成工农业生产的严重损失。大量的工业、生活用水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困境的同时,我国每年排放大量的废水,水污染已成为社会公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因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400亿元。

4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促进水资源保护措施

4.1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

针对目前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国家在已经颁布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同时设立了专职管理部门,严格的控制非法使用水资源现象的出现,实现了针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来临,水资源保护问题已经不只是我国政府所面临的问题,而是一项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水资源利用情况,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力度,才能在促进水资源保护效率稳步提升的同时,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全面的保障。

4.2水利资源开发中保证物种共生互补

生态系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物种的数量群体会保持永恒不变的状态。但是,由于水利工程建设,不仅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也生态系统内物种群体数量之间的平衡产生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时,必须将水利工程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的融合在一起,严格的按照物种共生的原则,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才能在保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上,满足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事业发展的要求。

4.3水利资源开发中保证水土资源生态性

水资源开发过程中针对水资源的保护,必须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种植树木的方法,增强固土效果,从而达到促进水土保持效率不断提升的目的。此外,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施工企业必须对施工现场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在掌握水利工程建设区域地下水分布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降低水文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促进施工现场水质与土质优化水平的有效提升,为了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

4.4加大生态水利投入,支持环保工程

政府部门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管理的主导者,所以为了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的顺利实现,政府部门必须在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建立长效投入保障机制,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全面的支持。另外,政府部门在发展水利工程项目时,应该积极的借鉴和应用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大水利工程建设中,这种多元化投资主体机制的建立,不仅营造出了良好的市场投资环境,确保了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充足,同时也有效的缓解了政府公共财政的压力。

4.5保证水域生态整体性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的整体性水域生态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充分重视与相邻水域之间的衔接,才能在有效满足水源流动性的基础上,促进生物活跃性的进一步提升,才能将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分解和净化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另外,必须建立统一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标准,才能在避免对相邻区域水质与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基础上,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区域内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效果的提升。

5结语

水资源、水环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社会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要治理好水污染,需要加大水污染防治法实施力度,完善生态补偿制度,统筹协调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的流域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长效水资源机制。

参考文献:

[1]姚锐娟,谢凯伊,代苗苗.论中国水资源保护问题及其对策措施[J].法制博览,2016(10):274.

[2]李战.浅谈我国水资源保护问题及其对策[J].内蒙古水利,2015(04):68-69.

[3]麦麦提艾力•司迪克.中国水资源保护问题及其对策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8):84.

论文作者:杜鹃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  ;  ;  ;  ;  ;  ;  ;  

关于水资源保护问题的思考论文_杜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