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视,利用心理科学来改进主题班会课 以此来加强主题班会的科学性 将自己的教育特色发挥得更,,好。本课题研究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体验感悟,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 设计并建立一套目标明确、 针对性强、内容充实、逻 ,辑性强、形式丰富而又行之有效、操作方便、灵活多样、符合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健康的系列主题班会。
关键词:初中 系列 主题班会
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有计划地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班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题班会是一种极受师生欢迎的极富教育意义的组织形式。主题班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之一;是每个班主任老师对班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在现实教育中,许多班主任老师在改革班会课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相对课堂教学改革而言,班会的改革滞后也是事实。班会课普遍存在集中灌输多、启发引导少,理论讲得多、学生实践少,消极应付多、解决实际问题少,政治教育多、品德内化少的现象。课堂形式主要还是班主任对德育知识的宣传、灌输;对学生的要求,不注意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不研究学生心理的现象,在不少学校依然存在。可以说,枯燥、单一的班会课模式是导致班会德育功能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目前省内外关于主题班会的课题研究多数集中在某一个专项主题的内容和形式的研究,如: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等,而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认知水平和德育规律系统地整体建构整个初中阶段系列主题班会的研究尚无先例,我校率先开展此项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一定价值的成果。
初中阶段系列主题班会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主张从学生的成长需要中确立主题,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认识,在交流、辨析、碰撞中学会选择,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实现道德内化。这是素质教育背景下主题班会的新形式,它丰富了新课改下的主题班会的理论和实践。本课题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认知水平和德育规律系统地提出对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德育目标、内容及要求,整体建构教育主题。其次是教育主题有宽度,我们有学习教育、生活教育、理想教育、情感教育、法制教育等五大主题,还有一些专题。再次是教育形式有宽度,演讲、小品、故事、歌曲、竞赛、游戏、表彰等,形式多样,喜闻乐见。本课题从手段的选择,资源的整合,课题的引领等,都具有创新意义。
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认知水平和德育规律系统地提出对初中各年级学生不同的德育目标、内容及要求,整体建构教育主题。整个初中阶段,从初一、初二到初三,形成“适应——发展——成长”的教育主线,辨析出“自立——自主——自强”的三个渐进层次,从而满足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连续性、阶段性的需要,促进初中生心理发展的有序性。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从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每个学期的系列主题班会的主题,内容和形式,形成主题班会的操作模式,构建主题班会的评价体系,让主题班会真正成为学生得以实践、体验、感悟、明理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对培养初中生健全的人格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优化非智力因素,对提高教育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们有五大主题,但是,主题之间有交叉,主题有缺失,应该进行整体建构。我们建议立这样五大主题:一是学习教育,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不止是智育问题,有许多也是德育问题和心理问题,把成功教育和失败教育放在其中,增加勤奋教育等。二是生活教育,学生正在现实生活而不是准备生活,其中应该有劳动教育,有朴素教育等。三是理想教育,这是缺失的主题教育,由于市场经济的建立,价值取向多元,经济利益至上,严重影响冲击着理想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四是情感教育,除了感恩、交友等,还需要责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五是法制安全教育。五大主题之中还有一些专题,五大主题是必须的教育而专题则可以根据各班实际选择。
考虑到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针对初中一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在初一年级着重运用情感教育的方式,以“爱”的情感贯穿始终,培养学生对学校、班级以及老师、同学的“爱”,用爱增加凝聚力、向心力,用“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从而实现主题班会在时间、阶段上,纵向与横向的均衡。如:爱系列:爱 生命爱父母爱自己爱老师;养成教育系列:一路书香伴我行;做文明中学生创先进班级等。
初二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进一步清晰,社会角色感进一步增强,社会关系进一步丰富,尤其是与家长的关系、男女同学的交往关系面临挑战,对社会的关心与参与程度提高,理性的规则、法律、秩序意识增强。以情感教育、法制安全教育为主题展开活动。
如:让我们撑一把青春伞;男生女生;和父母如何相处;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等。
在初三年级,班级的群体个性已经基本形成,对学生产生影响。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都需要找到新的发展空间,每个人都需要形成对高中阶段的不同选择,第一次面临有可能作自主选择的、关系自身发展的大问题。初三就以理想教育为主题。如:向自己的目标迈进;备战中考等。
我们认为“初中系列主题班会”基于“主题班会”这一学校德育常规工作的便捷平台,是一种省时高效的学校德育工作形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之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课题组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形成了开展此类活动的一些符合我校学生实际和德育工作现状的操作策略、实施方式以及比较科学地教育主题构建方法。
1.班主任在主题班会课上,改变了过去无序、随意教育方法,教育观念从“灌输型”向“启发探究型”转化。班主任精心设计教育主题,从而极大激发了学生们的情趣,德育工作效果得到很大提高。许多年轻班主任在课题研究实践中得益匪浅,教育理论与实践取得了有机统一,教育手段多变了。教育经验丰富了,有效占领了“主题班会课”这个主阵地。
2.开展“初中系列主题班会”活动要充分地运用演讲、小品、故事、歌曲、竞赛、游戏、表彰激励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这些活动连接起来贯穿于活动始终,要强化教师对活动的主导和控制,精心安排活动的流程,渲染活动的氛围去感染每个参与者。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感人至深的情境和互动中感动与被感动,并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思辩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基本道德观念的认同和内化。
3.师生关系从“从属型”向“平等型”转化,教师不再作为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机械传递给学生,而是与学生一起去探究知识,让学生成为富有成效的思考者。
主题班会是既成熟又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教育形式,对主题班会的探究也无止境。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政治理论、教育理论和科学知识,扩大视野,提升素质,才能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创新,并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1]张向葵.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230--339[2]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教育评论,2006年,(l):3--235.[3]李大 旭.我们教育 孩子的观念[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年.346.[4]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461.[5]乔建中.班级德育理论与操作[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151--162[6]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年[7]李伟胜.班级管理[8]杨小微、李家成.“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专题论文?\u26696X例集(上)——学校管理?\u29677X级建设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
论文作者:王慧英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9
标签:班会论文; 主题论文; 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形式论文; 初中论文; 班主任论文; 《新疆教育》2013年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