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30例的疗效分析论文_王玉坤,刘培培

山东省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 262400

【摘 要】目的:探讨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30例,给予患者氨磺必利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变化,阳性和阴性综合症状量表评分及总体治疗效果,统计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在疾病严重程度评分、阳性和阴性综合症状量表评分及总体治疗效果评分方面均发生显著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随着药物减量后不良症状逐渐消失。结论: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过程中,氨磺必利药物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推广。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氨磺必利;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olbutamide will benefit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and to evaluate its safet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method, the selection in October 2014 - Octo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 total of 30 cases, tolbutamide will give patients the treatment, compared the changes of disease severity in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scores and overall treatment effec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statistical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patients with disease severity scor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scores and overall treatment effect scores were changed significant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In addition 1 patients had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eatment, with adverse

【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2-107-01

精神分裂症是较为常见的慢性精神类疾病,患者疾病频繁复发,症状难以缓解,若没有及时进行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对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当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大多数以药物治疗为主,目的在于恢复患者的基本社会功能。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目的,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3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30例,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4.5±2.6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4.6±1.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排除药物依赖、神经发育不全和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精神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无氨磺必利治疗禁忌症,在所有患者家属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治疗。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给予患者氨磺必利进行治疗,初始计量为每日400mg,分两次给药,然后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症状改善情况和耐受性等因素逐步调整药物剂量,同时减少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用药3-5周后逐步调至最大可耐剂量,最大剂量为每日1.2g,用药治疗过程为10周[2],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变化,阳性和阴性综合症状量表评分及总体治疗效果,评分越低代表治疗效果越好。统计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治疗前后所得数据导入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及百分数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结束后,患者在疾病严重程度评分、阳性和阴性综合症状量表评分及总体治疗效果评分方面均出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由表1所示。此外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头晕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随着药物减量后不良症状逐渐消失。

3 讨论:

传统的抗精神疾病药物由于副作用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患者耐受性差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治疗效果,因此,寻找新型的抗精神疾病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氨磺必利属于新型的对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均具有明显治疗效果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药物进入患者体内后,可以选择性的与体内多巴胺受体结合,消除突触前抑制,增加多巴胺的竟如两,缓解阴性症状,此外,高剂量的药物还可以减少多巴胺结合位点,对阳性症状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3]。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疾病严重程度评分、阳性和阴性综合症状量表评分及总体治疗效果评分方面均明显降低。此外治疗过程中只有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随着药物减量后不良症状逐渐消失。说明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过程中,氨磺必利药物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良雄,高卉,曾德志,刘祖松,黄翠萍.药物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 2016(03)

[2]胡茂荣,姜淑珍,占海燕,胡斌,鲍成,余斌,周朝雄,吴慧玲.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13)

[3]陈善兵,娄元菊,宋西俊.利培酮与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P50的影响分析[J]. 北方药学. 2016(01)

论文作者:王玉坤,刘培培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  ;  ;  ;  ;  ;  ;  ;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30例的疗效分析论文_王玉坤,刘培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