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PPP项目;投资风险
引言
随着国家大力推广PPP模式,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融资领域时,采用PPP模式,因我国PPP模式相关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社会投资人与政府方的信息不对称、项目决策过程中的边界条件发生变化等因素,均有可能对投资人带来一定的风险。
1 PPP项目的概述
PPP模式主要应用在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中,是由政府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方合作,所以是一种新的投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允许社会资本方持有公共资源为公众提供服务,一方面可以实现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另一方面对于社会资本方而言,也能够带来利益,其中BOT的运营方式最为广泛。当社会资本方与政府部门签订特许经营权协议后,就具有了投资管理的权利,其可以选择与优质施工企业采取股权合作的方式共同组建PPP项目SPV公司,一起负责PPP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从而解决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评估、咨询等一系列问题。在进行收入分配计算的时候,主要根据工作占比以及完成效果进行计算。由此看出,相较于传统的融资模式,PPP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本进行融资,具有融资渠道广的优势。因此,能够有效缓和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内部资金的正常流动,也可以提高政府部门及社会投资者对建筑施工的监督管理。
2 PPP投资项目风险分析
2.1政策变化风险
政治风险是一种国家层面的外部风险,具有涉及层面广、影响面大等特点。而政策变化风险在政治风险中尤为突出,引起该风险的主要因素是政府部门的决策方式复杂,而且在PPP项目的认知层面也存在一定的缺失。由于PPP模式是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二者的合作,政府部门会依据国家政策的变化而改变PPP项目的实施方式,其时效多变性致使项目发生风险的机率显著提高,进而影响到项目的实施进度。政府部门应当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促进市场经济高效有序的运作,使政府的决策在市场经济中开拓出更积极的局面,促进经济活动稳步开展,提供更加健康稳定的市场环境。合理的政治决策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PPP项目的风险,将潜在的财务风险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正因为如此,政府部门对于政治决策变化进行调整时,对调整的力度、方向和范围均要严格把控,否则会带来严峻的负面影响;若政策的变化导致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不仅会为投资项目带来风险,甚至还会引发政府相关部门与社会资本方的财务问题。2017年,为了规范PPP项目的实施,财政部和国资委陆续出台了财办金92号文《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和国资发财管192号文《关于加强中央企业PPP业务风险管控的通知》等文件,这是PPP项目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使PPP项目的操作越来越规范,对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双面负责,减少了项目实施过程的风险。
2.2不可抗力风险
PPP模式下的项目不可抗力风险,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风险,通常无法凭借现有技术、人为经验、预先评估或者谨慎对待来避免,主要包括自然事件(如火灾、洪水)、人为事件(如罢工、破坏、活动)和政治事件(如战争、暴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PPP项目来说,不可抗力风险主要来源于国家决策的变化、自然灾害、民众对项目的反对等,这些因素对PPP投资项目存在巨大的影响,一般会破坏分包商运营,中断第三方基础设施提供者的运营,进而直接破坏项目公司运营,甚至会导致项目失败、企业破产等。对于不可抗力风险的预防,不可抗力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预判是签订合同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同时明晰风险发生时双方承担的责任也是不可或缺的。
2.3法律法规缺失风险
PPP模式的应用对投资项目的积极作用,是以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同合作为前提的,其本质是在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两者间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以及权责平衡的新型合作关系,而任何一种卓有成效的建设运营模式背后都拥有相对健全的法律法规支撑,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得PPP项目合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现阶段PPP项目模式为我国带来全新发展局面与契机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风险,尤其是PPP模式在发展中的法律缺失风险,制度支持的缺失和规则构筑的不严谨等多方面因素致使未能形成完善的PPP法律体系。尽管PPP合同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法律约束和引导作用,但在实际合作过程中能达到的约束效果并不理想,立法支持不足、行政权限滥用等一系列问题引发的法律风险已经成为阻挡我国PPP模式健康、有序发展的负面因素。再加上PPP模式独有的特征致使多主体间的法律关系错综复杂,涉及的法律问题范围也极为广泛,PPP项目中的法律风险因素众多加大了制定规范性文件、法律法规的难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项目出现问题,管理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风险倾向也就随之出现。若责任方相互推卸责任,最终造成的各类损失都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承担。从政府的角度出发,由于法律在PPP模式下没有明文规定,就不排除企业在合同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利用法律的空白提高自身的收益、恶意损害政府利益,致使政府承担更多成本和费用的可能。
3 降低企业PPP项目投资风险的措施
3.1合理规划项目风险
政府与企业在进行PPP项目投资规划的时候,就应该做好风险预测准备。企业需要根据PPP项目的决策和运行特征,结合当地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好PPP项目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在设计PPP项目合同时,需要明确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结合市场的定位以及项目的执行目标,做好详尽的分析,避免投资决策失误。在PPP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企业应该加强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管理,选用最优的资源配置,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施工风险,与其他合作单位进行良好的沟通,实现全面管理,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3.2建立完善的PPP风险管控体系
企业内部应该组织有关成员,建立风险管控小组,构建风险管理系统,健全企业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项目开展的初期,就应该结合公司的实力、生产经营状况做好风险预测工作,考虑投资项目的前景,进行全方位的风险识别和评价,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有效隔离子项目风险,加强过程监督力度,确保风险管理任务的分工和流程合理,责任到人,遵循PPP项目风险分担的原则。
结语
PPP模式在公共服务项目中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做好PPP项目投资风险管理,有效促进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的共同合作,通过降低PPP项目的投资风险保障PPP项目各参与方的利益,实现政府与企业合作双赢,同时通过PPP项目为人民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颉晓红.浅谈建筑企业投资PPP项目的风险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8(13):80-81.
[2]辜蜀嘉.PPP模式下建筑企业风险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9(10):289.
论文作者:秦耀宗, 冯围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9
标签:项目论文; 风险论文; 模式论文; 政府部门论文; 社会论文; 政府论文; 资本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