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_人的全面发展论文

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_人的全面发展论文

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面发展论文,建设社会主义论文,本质论文,新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02)01-0056-05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1]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新发展,认真学习和研究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对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由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资本对劳动者的奴役,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造成了人的畸形和片面发展。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著作中全面地论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对人的奴役,物对人的统治和资本、货币对人的真实个性的代替。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私有制社会是不人道的、贬低人的价值的社会,少数人压迫和剥削多数人,少数人以牺牲多数人的需要和利益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和利益。马克思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是要消灭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要满足每一个人自由、平等发展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恩格斯指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将“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而有计划地尽量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全体社会成员需要的规模;消灭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的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成员全体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2](P223-224)。1894年,《新纪元》杂志负责人要求恩格斯找一段能够概括地表达未来社会主义新纪元的基本思想时,恩格斯回信说:“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下列一段话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P189)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可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但人的全面发展无疑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要求。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P373)这个界定实际上包涵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这里的富裕,既包括物质生活的富裕,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富裕。从这种意义上说,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既是关于社会主义的价值宣言,也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纲领。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都是为了人的解放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促使人的全面发展,并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来认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响亮地提出不断地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口号。这就把代表人民利益的要求具体化了,一切为了人,为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宗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唱响人的发展的主旋律,努力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

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质量

人是自然的存在物,作为生命的有机体,任何人都有物质方面的需求。吃、穿、住、行、用是人们的基本生活必需品。社会主义社会优越于资本主义社会就表现在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的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质量。为此,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物质文明和经济建设搞上去。江泽民提出共产党要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其实质就是通过发展生产力,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的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应该说,我们党是非常重视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把自己的历史命运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方向联系在一起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坚决彻底地同严重阻碍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斗争,使中国从长期四分五裂、连年战乱、任人宰割和贫困不堪的状态中实现独立、统一、安定,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刚建立时,主要生产方式还是手工劳动,人均寿命只有35岁,他逝世时人民虽不富裕,但我国已是拥有“两弹一星”的世界五强之一,国内人均寿命达到67岁。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批判了“四人帮”鼓吹的“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的谬论,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高举富民政策的伟大旗帜,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胆进行改革开放,调动了亿万人民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一举解决了中国12亿人的吃饭问题。邓小平提出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为中国人民的富裕道路指明了方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更高地举起党的富民政策的旗帜,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迎接新的经济挑战,建立国家创新体制战略决策,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进一步改善。12亿中国人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尽快地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坚持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通过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

我们为什么要把物质生活的满足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物质生活是基础,人们只有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才能从事其它社会活动。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5](P31)不满足这些生活需要,人就会像动物那样弱肉强食、互相争斗,根本不可能会全面发展。日本学者上田耕一郎指出:在饥饿和贫困面前,人的尊严将失去光彩。物质上的匮乏,把人的劳动和生活的创造性剥夺净尽,并积累起精神上的贫困。只要我们不同它作斗争,就会使人的一切价值完全丧失,就会使人的生活变成非人的形式。马克思也指出:“生产力的这种发展(随着这种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狭隘地域性的存在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就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也就是说,全部陈腐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5](P39)从这种意义上,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江泽民关于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发展先进的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

三、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人不仅是自然的存在物,具有物质生活的需要,人还是精神的存在物,具有精神生活的需要。物质生活的富足与精神生活的贫困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病。因为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不能摆脱百万富翁和超额利润,不能摆脱剥削和掠夺,不能摆脱经济危机,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不能避免各种极端严重的犯罪、堕落、绝望。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美好的制度,人们之所以要为社会主义而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社会主义制度不仅为人们的物质生活的满足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为人们精神生活的满足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但这不等于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精神境界和精神文化素质可以自动提高,人的全面发展可以自动实现。这是因为,精神需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精神不仅要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且它也受到其他精神因素的影响。精神一直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正当的、高尚的精神需求需要引导,先进的科学文化需要学习和继承才能掌握,这就决定了重在建设是精神文明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精神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的文化,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着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人受消极腐朽思想的影响,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造成价值观念混乱,精神家园失落,理想和信仰迷惘,政治意识淡化,道德行为失范。这些问题尽管不是整个社会思想的主流,但却在腐蚀着人们的思想,毒害着社会的空气。如果任其发展,就会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法轮功”的滋长蔓延,就是极其深刻的教训。江泽民指出,越是变革时期,越要警惕各种错误思想观念的发生和对人们带来的消极影响。为此,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反对、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腐朽思想,增强全国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除了用先进的思想道德教育人以外,还要用先进的科学文化塑造人。现代科学文化,是整个现代生产和现代文明的知识基础,是人类更有效地征服和利用自然力,促进社会现代化和全面进步的智力条件。现代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从中孕育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能帮助人们消除愚昧和落后,战胜迷信和谬误。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宣传和教育。使用毛泽东过去的说法,思想道德素质可以说是红,科学文化素质可以说是专。红与专要辩证地统一起来。只有做到又红又专,才算精神生活方面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加强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权利,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1]这里,江泽民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问题。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觉悟,又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就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来说,就是要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就是全面发展的人。

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不断改善人和环境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实现人和环境的良性互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改善。无论是人的身体,还是人的精神,都受到环境的重大影响。据调查发现,80%左右的各种癌症,在不同程度上与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有关。马克思说过,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损害自然,就等于损害人的有机的身体。因此,人们对自然的改造,应当遵循自然界发展的规律,在获得人们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创造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否则,自然界就会报复人类,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好的生态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仅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也能够培养和陶冶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来说明人和自然的关系,为解决当前我国的环境问题指明了方向。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改善。人在社会中生活,各种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各种社会环境,包括人际关系等对人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如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人的发展就有重大的影响,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得不到重视,好坏都是上边负责,压抑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市场经济是主体性的经济,它对人的发展和解放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有利于形成人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有助于形成人的理性意识,有助于确立人的自由、平等意识,有助于确立人的能力意识、法治意识和人道意识等等。同样,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也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1]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制度,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最好的社会环境。它既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的,又努力创造条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它既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尽可能地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机会;它既重视经济的增长,又体现分配的公正性;它既重视人的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又重视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它既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外在的物质条件,又十分注意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它既重视落实人在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各项权利,又十分重视培养和调动人在管理各种社会事物中的主体能动性。江泽民强调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的创造精神,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即使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一个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也不会自动实现。我们社会的发展和我们人民的发展都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从而不断创造人的全面发展的良好的环境。

五、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相互促进

既然人的发展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那么,人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就是互动的,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社会需要提供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如,人要满足劳动的需要,社会就要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人要满足衣食住行的需要,社会就要提供足够的物质财富;人要满足受教育的需要,社会就要兴办足够数量的学校等等。没有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是空的。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又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为,社会经济、文化不会自动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需要人自己来创造,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不积极地劳动和创造,社会就根本无法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辩证地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1]弄清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告诉我们,人的全面发展不能仅仅是一个良好的愿望,还必须是现实的行为活动。人要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不能仅从社会索取,还要积极为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也就是说,人能否全面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人自己的创造性劳动。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无论是人的发展还是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都是一个过程。事物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这是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理。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如此,人的“全面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社会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向全面发展迈进的一步。我们不可能一步达到全面发展的状态,但我们总是不断地接近这种状态。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1]在人的发展问题上坚持过程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过去犯过急性病的错误,在物质条件尚不具备的条件下,急于提升人的发展的层次,如1958年,我们搞过大食堂,吃饭不要钱。但由于缺乏强大的物质基础,没有坚持多久就搞不下去了。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即在什么样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历史条件下,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的发展的现实状况。任何离开社会经济、文化的超前发展都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的发展问题上,我们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之前,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有许多失范、失序的现象。如一些个体采煤、采矿户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重视安全生产,导致重大伤亡事故,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社会上假冒伪劣产品,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了严重威胁;我们还有少数群众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有相当一部分青年不能进入高等学校接受教育等等。看不到这些问题是不对的,但决不能被这些问题吓倒。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落实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就一定能够在不断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全面发展的同时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收稿日期:2001-10-08

标签:;  ;  ;  ;  ;  ;  ;  ;  

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_人的全面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