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计算能力是初中学生具备的重要的数学能力。培养和提高初中生的计算能力,除了提高数学成绩外,还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当前学生的运算能力较低,运算速度达不到教学要求。本文根据目前初中生运算能力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提出对如何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几点拙见,以求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11-180-01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计算能力“两级分化”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也直接造成了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上的差异。由于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数学基础、数学思维、计算习惯以及对计算技巧的掌握密切相关,所以学生数学计算素质的培养,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提升的过程,企图通过短时间的大量习题训练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科学。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时,一定会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将统一化教学与个性化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战胜困难和有效纠错中收获数学计算的信心、方法、技巧,进步不断提高数学计算的准确性和高速度。
一、分析学生计算时出错的原因
1缺乏良好计算习惯
在平日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普遍存在速度慢、对运算不重视,不够严谨。许多学生在计算时没有养成良好的运算和验算习惯,解题方法不灵活,而使运算时出错,有些过度依赖计算器等问题,最终影响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学生没有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
学生对数学学习中的计算能力认识较为缺乏,对学习目的缺乏明确认识。因此常有“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写得模棱两可”“计算过程中没有打草稿的习惯,如多位数的加法、减法计算中就易导致错误”“做作业过程中思想精力不集中”,从而导致计算结果出差错。
3.计算法则认识不清楚
如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减法基本的运算性质,还有数学计算中的和、差、积以及商所具有的规律,学生都没有对其科学学习,牢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高度重视做题层次。
二 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
1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计算方法与技巧,提升学生的计算效率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数学计算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对学生的能力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计算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计算方法与技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计算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相关计算方法与技巧的教学,使学生从理论上对相关的计算方法与技巧有一定的了解,进而针对不同的计算方法与技巧让学生结合实际的练习题目去应用,这样就达到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计算方法与技巧,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才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找出更加有效的计算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计算效率与准确度。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保障。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在计算过程中做到准确计算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可分为三个步骤进行。第一,加强学生的读题能力,提高学生的读题技巧,做到完全理解题目的意义,然后从题目中准确地提取数据。特别是在解答计算题时,做到深刻理解题目意义,准确提取题目中的有效数据显得特别重要。第二,教师要加强提高学生的书写规范程度。学生在解答、书写计算步骤时,往往条理不清晰、逻辑混乱。这种混乱的书写答题,在学生考试时表现出的危害很大。即使学生自己明白题目的意义,能够准确地计算出题目答案,但是验卷教师只根据解题的过程、步骤、思路的高低给予相对应的分数,这就造成了学生会解题,但却不会正确书写计算步骤的现象,从而导致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这种现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屡见不鲜。第三,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好习惯。数学题目在解答时,第一遍的计算过程往往或多或少会出现错漏,这就需要细心地检查、验算题目,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教育学生不怕麻烦、耐心检查的优秀品质是提高计算技能、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必经之路。
3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计算是枯燥的,如何提高学生对数学计算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数学练习题目的选择方面,需要做好“少食多餐”,同时保持好对数学计算的新鲜感。因此,教师不能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做到一蹴而就,这需要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天天练”的方式,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处理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计算练习创新,例如游戏法、竞赛法、抢答方式、限时口算以及小组比赛的方式等,从而挖掘出对数学计算的潜力。再者需要注意进行横向和纵向知识对比,防止数学知识出现遗漏的问题,帮助学生在数学计算方面做到触类旁通,实现新、旧知识之间密切联系的目的。教师还需要重视对学生的表扬,学生才能够有效提升数学计算的能力。通过给予学生精神鼓励以及正面引导的方式,促进学生在数学计算方面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投入到数学计算的过程中。
4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强化知识的积累
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做一个策划者和启发者,让学生主动学习和运算。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去探索。教师要指导学生经常回顾旧知识,加强学生对定义、概念的理解,公式、定理、法则的记忆,对于一些经常出现的错误,每天上课时要利用3到5分钟的时间,进行提问,强化记忆,为正确计算打下理论基础。结语:数学教学中加强计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这项教学任务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加之教学必须遵从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要结合平常的教学和反思。需要教师经常指导,有计划、有目标、有意识地进行长期的渗透,让学生坚持训练,养成正确、快速进行运算的习惯,逐步领悟运算能力的实质,才能提高运算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卢德均.初中数学教学渗透中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6).
[2]劳汉罡.浅谈初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2012(14).
[3]李静.初中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S1).
论文作者:何昌智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能力论文; 习惯论文; 教师论文; 技巧论文; 题目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8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