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绩效论文,因素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影响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民民主意识。
从审计委托人的角度看,我国现行
审计制度的选择深受集权论、人治论、阶
级论和德治论等宪法思想的影响,而人
民民主论、法制论、民主集中论等思想的
影响作用相对有限。1949年新中国成立
以后,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没有得到足
够的重视。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
传统比较多,民主传统比较少,民主发展
的第三个阶段要求政府“取之于民,有效
地用之于民”。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六大
提出了审计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特
别是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国家审
计在由官管民到民管官的政治体制变革
中唤醒了公民公共权利的保护意识,推
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时绩效审计登
上了历史舞台。
2.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受托责任意识。
从审计客体来看,政府的受托责任
意识直接反映为政府为公民服务的意
识,政府受托责任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
政府的决策行为。政府的受托责任意识
越强,政府的决策科学性越强,政府作为
被审计单位接受绩效审计建议的可能性
越大,从而会推动政府绩效审计的发
展。目前,我国公民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不是很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受托责任意
识也不是很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公民权利保护意识的觉醒,并影响到绩
效审计的发展。
3.审计人员素质、结构和观念。
从审计主体来看,我国审计机关人
员的素质、知识结构在一定时期内会制
约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绩效审计不同
于传统的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对象广泛,
从理论上看,凡是非营利组织一切有投
入产出的领域都可能成为绩效审计的对
象,因此它需要多方面的人才,需要多元
化的知识结构。目前,我国审计机关中绝
大多数是会计方面的人才,审计人员的
知识结构也较单一。从绩效审计实践来
看,虽然各国审计机关的业务差别较大,
但各国审计机关人员构成呈多元化趋
势,如挪威、美国等国家的审计机关中有
50%以上的人员主修会计以外的学科,
他们既有律师、工程师、数学家,又有计算机专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
观念是行动的向导,目前审计机关
在进行绩效审计时出现了等待、观望的
局面,他们认为财务审计审查“对不对”,
绩效审计审查“好不好”,但审查“好不
好”必然需要审计标准,而审计标准又缺
乏统一性。这种观点不仅不利于处理好
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同时寄
希望于国家制定统一的审计标准也是不
现实的。笔者认为,绩效审计应该帮助被
审计单位解决“如何更好”,因为对于效
益来说,“好”是没有止尽的,审计不应仅
是“刹车片”,还应是“发动机”,这样才能
协调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进
一步推动绩效审计的发展。
4.国家审计体制。
据笔者调查,政府绩效审计开始最
早、发展最快的往往是立法型审计体制
或司法型审计体制的国家。政府绩效审
计将政府行为作为审计对象,我国实行
行政型审计体制,将政府作为审计对象
可能得不到政府机关的支持。关于国家
审计体制改革,此观点是非改不可,但改
革方向的主流观点较多,主要包括立法
论、双轨制、司法型、垂直论、升格论、独
立型等。笔者赞同立法型的改革方向,在
这种体制下能更有力地推动绩效审计的
发展。审计机关直接对人大负责,会进一
步强化人大的地位。
5.预算体制。
我国现行的“基数加增长”预算模
式,固化了不合理的财力配置,这种预算
管理模式不利于预算执行部门业绩的考
核,可能会导致“鞭打快牛”的不合理行
为和助长腐败行为。更为重要的是现行
预算模式不利于确定绩效审计的标准。
为推动绩效审计的发展,建议将“基数的
增长”预算模式改为零基预算模式或绩
效预算模式。“基数加增长”预算模式最
大的缺陷在于各个部门与预算审批机关
之间是一种“讨价还价”的博弈关系,不符
合公平和效率原则,是一种“软预算约
束”;而零基预算或绩效预算则不同,部门
取得拨款多少取决于“干多少”而不是“叫
多少”,制定预算时就确定产出标准,按照
绩效和成本多少来确定每笔预算拨款,并
设定了绩效指标,为评价预算分配的合理
性和绩效审计提供了标准,是一种硬化
预算约束,有利于绩效审计的发展。
6.受托财务责任的履行情况。
政府能否规范资金的使用,严格遵循财经法纪责任,并及时、正确地出具财
务报告是政府开展绩效审计的前提。较
典型的绩效审计模式是结果导向的审计
模式,这里的结果是财务结果,绩效审计
往往建立在相关资料尤其是会计资料真
实性的基础之上。在我国,现行的现金制
政府会计模式不利于进行绩效预算,难
以真实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从实践来
看,会计信息失真情况并没有得到解决,
我国之所以现在才发展绩效审计,与受
托财务责任履行情况不好有很大的关
系,并且会计信息失真还会在一定范围
内影响绩效审计的发展。
7.管理理论和实践。
政府绩效审计作为公共管理审计是
对非营利组织管理会计的再认定,而目
前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仅局限
于企业,在非营利组织管理会计方面的
研究还很滞后,非营利组织决策的科学
性难以保证,这使得绩效审计在审计非
营利组织决策时缺少科学的理论工具
(这就是我们绩效审计的审计标准)。绩
效评估理论作为绩效审计的基础也影响
绩效审计的发展。目前在国外,平衡记分
卡、标杆管理等绩效评估理论被广泛应
用,而在我国,这些理论和方法仅仅停留
在介绍阶段,作为审计人员尤其是审计
干部对这方面的知识还比较缺乏,影响
了绩效审计的发展。
8.人大监督的积极性。
目前一些人大代表受聘或应邀监督
一些部门,然后由媒体宣传,为这些部门“贴金”,而不是主动去监督。这种做法模
糊了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主体地位,使
人大代表的监督效果大打折扣。一个具
有高度政治文明的国家,需要的并不是“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而是“人大
主动对政府进行监督”。寄希望于政府“自觉”,这不应是人大监督应有的姿
态。人大应成为推动审计体制改革的主
要力量,成为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和组织
另外,绩效审计带来的政治风险也
可能成为制约绩效审计发展的一个因
素。国外绩效审计揭露的一些问题可能
成为反对党参加竞选的工具,从而使审
计机关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在我国,绩
效审计揭露的一些问题同样可能对政府
当局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