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在对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实施诊断过程中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相关价值。方法 收集在我院实施治疗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数量为100例。对于所有的患者均需要使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形式进行诊断,并需要对于患者实施上消化道内镜的检查方式对患者进行确诊,分析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对患者实施诊断过程中的相关价值。结果 通过对于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检验完成后我们发现患者在临床上的曲张静脉最大直径、栅栏状静脉扩张和患者在内镜下进行检查的曲张静脉的形态以及是否出现红色征象有着较大的关系,同时使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于患者进行诊断后灵敏度为72%,特异性为90%,均呈现出一种较高的水平。结论 在临床对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实施出血风险的预测过程中,通过使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形式对于患者进行预测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是一种能够预测静脉曲张出血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
肝硬化是目前我国人群中的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而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高速发展,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也在逐渐的产生改变,在此过程中肝硬化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的进行着提升[1]。通过使用内镜的形式,能够对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出血风险进行极为准确的预测,但是在对于患者实施内镜检查的过程中会造成极大的痛苦,也很有可能对于患者造成再次的伤害,因此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2]。我院使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方式对于患者实施检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4.2月-2015.2月一年之间进行收治的100例出现了肝硬化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使用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为肝硬化患者,同时所有患者均出现了食管静脉曲张的并发症。患者的年龄为22-65岁,同时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6岁。在患者的性别方面,本次研究中的男性患者的数量为63例,女性患者的数量为37例。
1.2 诊断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于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过程中使用的仪器为美国GE64排螺旋CT。在对于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首选需要对于扫描参数进行设定,电压为120kv,电流为250mA,层厚为5mm,旋转时间为0.55s。患者在临床接受扫描之前需要实施禁食的处理,时间在10h左右,同时需要让患者进行700ml左右的温开水的服用,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对于患者的胃肠道进行充盈的处理,并对于患者进行呼吸的训练。在对于患者实施扫描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在整个过程中进行屏气的处理,并需要使用高压注射器对于患者进行80ml的非离子型的对比剂的注射,并在此过程中对于患者实施三期的增强扫描。而对于一些体重较高,超过了60kg的患者,在临床上也需要对于患者进行150ml的显影剂的注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于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扫描完成后,需要对于患者再次的进行内镜检查,对于患者是否出现了红色征象进行诊断。
1.3 疗效标准
在本次研究中需要以使用内镜检查完成后出现了红色征象为金标准,并需要将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诊断完成后的结果和患者使用内镜诊断完成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于患者的出血风险发生率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完成后患者在临床上出现了出血风险发生率以及患者在临床上的特异性进行相应的记录,在本次研究中的灵敏度即为患者经过诊断完成后的出血风险发生率,如表1所示:
表1 患者使用两组方法诊断后的特异性以及灵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灵敏度特异性
螺旋CT 100 72% 90%
内镜诊断100 76% 92%
χ2-0.41580.2442
P-0.5190.6211
3.讨论
肝硬化在我国较为常见,同时也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对于患者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正是由于这种特点,患者在临床上也极有可能会出现食管静脉曲张的情况。对于食管静脉曲张而言,在临床上极有可能导致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而这种症状是一种能够致死的相关症状,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患者的生命军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威胁[3]。对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出血风险进行预测的过程中,使用内镜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红色征象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诊断形式,同时也是金标准[4]。
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诊断形式是目前的一种全新的诊断方式。在对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可以对于患者的门静脉期的食管静脉曲张的情况进行较好的观察。通过将扫描的范围进行扩张,并对于患者的气管分叉情况进行观察,就能够对于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症状进行观察。而这种图像为CT影像,在临床上的成像较为清晰准确,对于医师的临床诊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5]。而内镜的诊断形式也是依靠这种手段对于患者的红色征象进行观察,但由于电子内镜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也会导致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二次伤害,大部分的患者并不愿意使用电子内镜的方式进行诊断,因此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成为了一种较为有效的全新诊断形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秦将均,涂蓉,巫北海等.胃左静脉的多层螺旋CT评价对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9):1366-1369.
[2] 张俊勇,唐军,刘作勤等.多层螺旋CT评估组织胶栓塞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疗效[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4):288-291.
[3] 刘文娜,宁涛,戴光荣等.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与B超检查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对比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1):47-50.
[4] 殷小平,李彩英,田笑等.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肝硬化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分析[J].临床荟萃,2009,24(16):1392-1394,封3.
[5] 何欣,黄仲奎,龙莉玲等.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临床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11):1707-1711.
论文作者:李博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患者论文; 门静脉论文; 食管论文; 静脉曲张论文; 螺旋论文; 肝硬化论文; 多层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