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梧州市龙圩区妇幼保健院 广西梧州 543199;2 昭平县人民医院 广西昭平 546800
【摘 要】目的探讨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治疗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发分为两组,对照组(n=31)接受常规全麻,观察组(n=31)接受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手术前后的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睁眼时间为30.41±9.37min,对照组为30.89±11.04min,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应答时间为33.67±9.16min,对照组为34.28±9.87min,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hMMSE评分为13.21±2.71分,对照组为7.98±1.58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MMSE评分为21.54±3.11分,对照组为15.17±2.16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2hMMSE评分为24.12±4.02分,对照组为18.69±2.46分,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影响较少,患者术后恢复较快,是老年患者手术理想麻醉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麻;硬膜外麻醉;老年骨科;短期;认知功能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患者临床疾病的治疗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术后精神功能障碍是老年骨科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分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术后谵妄[1],而POCD是最为常见的术后精神功能障碍并发症,研究发现,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对患者术后精神功能存在的直接影响,因此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对于降低POCD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次研究分别考察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并对两种麻醉方法的影响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治疗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31例患者接受全身麻醉,作为对照组,31例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69.54±6.31岁,体质量63~84kg,平均体质量75.33±3.81kg,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67.14±6.08岁,体质量61~85kg,平均体质量76.11±3.52kg,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60~80岁;②患者无严重肝、肾、循环系统疾病,无恶性肿瘤疾病;③患者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④患者对受试药物无用药禁忌史;⑤患者及患者家属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方法
1.2.1麻醉方法两组患者均于术前30min肌肉注射东莨菪碱0.3mg,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全身麻醉,即使用0.5μg/kg舒芬太尼、2mg咪唑安定、、10 mg顺阿曲库铵、0.2mg/kg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常规气管插管,系数设置:呼吸比0.5,氧流量17~20mL/s,潮气量10.0mL/kg,使用瑞芬太尼0.5μg/kg/min和0. mg/kg/min依托咪酯持续泵注,视情况追加顺阿曲库铵进行维持麻醉;观察组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即患者取侧卧位,选取患者腰椎第3、4间隙作为穿刺点,常规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3 mL试验量 [2],5min后依据患者实际麻醉程度定量追加甲磺酸罗哌卡因,术中应用咪唑安定让患者入睡,术后选择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进行微量止痛麻醉,给药速度控制在2.0mL/h。
1.2.2评价指标以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手术前后的认知功能作为评价指标,其中术后恢复情况考察睁眼时间和术后应答时间,认知功能使用MMSE评分进行评价,分别考察术前0.5h、术后6h、术后24h、术后72h患者的认知功能。
1.2.3统计学方法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应答时间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3.讨论
POCD是指术前无精神障碍的患者在围手术期间由于受到各种类型的因素影响,进而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大脑功能紊乱的一类疾病[3]。老年人群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自身免疫功能较弱,且机体的组织和器官出现生理性、病理性退化,往往需要手术治疗,麻醉是手术术前必须的措施,但是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麻醉药物可阻滞给药者神经元之间信号的传递[4],加速神经细胞的死亡,改变脑血流量,从而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严重不良影响[5]。因此如何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对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全身麻醉虽然可取得理想的术中麻醉效果,但是由于为全身给药,对循环系统干扰较大,术后患者恢复较慢,且给药及量较大,患者在苏醒阶段易出现躁动等并发症,对手术治疗产生不良影响[6]。硬膜外麻醉具有“对循环系统干扰较小、手术操作方便、术后患者恢复快”的优势。本次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老年骨科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较快,与传统全麻患者恢复效果相当;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硬膜外阻滞麻醉通过局部阻滞作用,降低了麻醉药物给药剂量,对患者神经系统影响较少,可有效降低POCD的发生率,是老年骨科手术理想麻醉方式,值得推广应用[7]。
参考文献:
[1]夏燕飞,黄浩,周嘉莉,等.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2):144-146.
[2]张祥钰,董帅.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80-82.
[3]左蕾,李琪英,刘丹彦.麻醉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10):1847-1849.
[4]万成福,毛英,赵泽宇.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肺功能和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6,45(21):2978-29820.
[5]吴畏.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人腹部手术肺功能和应激反应的影响[D].长沙:中南大学,2009.
[6]伍小敏,杜忠举,吴跃,等.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388-390.
[7]安美玲.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及麻醉药用量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1):58-59.
论文作者:陈启荣1,周建森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老年论文; 认知论文; 全麻论文; 功能论文; 骨科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6年7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