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林业发展产业,林下经济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论文对林下经济发展思路做了论述,分析了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效益,以期促进林下经济稳步发展,为增加林区和农村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做出贡献。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思路;发展模式
发展林下经济可以充分利用林下资源优势进行种植和养殖, 实现各种资源的共享,优势互补,培育林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进入21世纪,人类正在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开始向生态文明迈进。我国也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林下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特殊作用。
1.林下经济发展思路
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按照政府引导、部门配合、市场运作、企业引领、全面推进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种植、养殖生产为重点,推进林下资源培育优化升级与产业化发展,提高林地综合经营效益,增加林农收入。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尊重林农主体地位,面向省内外市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整合各方资源要素,实现林下经济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助力精准扶贫,促进林下经济、社会、生态协调持续发展,实现“环境美、百姓富”的要求。
2.经营方式
2.1 典型示范
要把林下经济示范建设作为林下经济的重点来抓,通过帮扶基础较好的林下经济基地,或通过招商引进有实力、有技术的企业参与林下经济基地建设。对示范基地,要争取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进行扶持,并在林业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提供支持。
2.2 科技支撑
加大科技扶持和投入力度,加大主导产品和优势品种的科技研发,加快种苗选育、造林育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林产品加工等先进实用技术转化推广。积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搞好技术培训,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强化信息发布,搞好市场营销,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不断提高林农经营管理水平。林业、农业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林下经济发展一 线进行技术指导。
2.3 创新形式
大力支持林农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形成以基地(企业)为带动、专业合作社为支撑,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林下经济发展局面。抓好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延伸产业链,打造品牌,以加工促种养,以龙头辐射拉动区域林下经济发展。重视市场开发和营销队伍建设,抓好林下绿色产品的市场开发,不断提升林下经济产品市场化水平。
3.发展模式
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它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创业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模式,达到林地生物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的一条新路子。当前,林下经济发展迅速,主要种植模式有以下8种。
3.1 林禽模式
在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在周边地区围栏,养殖鸡、鸭、鹅等家禽,树木为家禽遮荫,是家禽的天然“氧吧”,通风降温,便于防疫,十分有利于家禽的生长,而放牧的家禽吃草吃虫不啃树皮,粪便肥林地,与林木形成良性生物循环链。在林地建立禽舍,省时省料省遮阳网,投资少;远离村庄,没有污染,环境好;禽粪给树施肥;林地生产的禽产品市场好、价格高,属于绿色无公害禽产品。
3.2 林畜模式
林地养畜有2种模式:一是放牧,即林间种植牧草可发展奶牛、肉用羊、肉兔等养殖业。速生杨树的叶子、种植的牧草及树下可食用的杂草可用来饲喂牛、羊、兔等。林地养殖解决了农区养羊、养牛的无运动场的矛盾,有利于家畜的生长、繁育;同时为畜群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有利于防疫。二是舍饲饲养家畜如林地养殖肉猪,由于林地有树冠遮荫,夏季温度比外界气温平均低2~3°C,比普通封闭畜舍平均低4~8°C,更适宜家畜的生长。
3.3 林菜模式
林木与蔬菜间作种植,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模式。林下可种植菠菜、辣椒、甘蓝、洋葱、大蒜等蔬菜,一般667m2年收入可达700~1200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 林草模式
该模式特点是在退耕还林的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树木的生长对牧草的影响不大,饲草收割后,饲喂畜禽。一般说来,667m2林地能够收获牧草600kg,收入300元左右。
3.5 林菌模式
在速生林下间作种植食用菌,是解决大面积闲置林下土地的最有效手段。食用菌生性喜荫,林地内通风、凉爽,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栽培程序,提高产量,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空间,而食用菌采摘后的废料又是树木生长的有机肥料,一举两得。
3.6 林药模式
林中空地适合间种金银花、白芍、板蓝根等药材,对这些药材实行半野化栽培,管理起来相对简单。据调查,林下种植中药材 667m2年收入可达500~700元。
3.7 林油模式
林下种植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也是一个好路子。油料作物属于浅根作物,不与林木争肥争水,覆盖地表可防止水土流失,可改良土壤,秸秆还田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3.8 林粮模式
这种模式适用于1~2年树龄的速生林,此时树木小,遮光少,对农作物的影响小,林下可种棉花、小麦、绿豆、大豆、 甘薯等农作物。
4.政策扶持
采取政府奖补、信贷支持、招商引资、群众自筹相结合的投入机制,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整合资金,按照“创特色、出亮点”的工作思路,将林业项目、扶贫开发项目、科技开发项目、农民工培训资金 等向林下经济产业倾斜。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引导农民参与土地流转,采取土地租赁、土地入股、组建合作社等形式,集中土地资源,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大规模、集中连片发展。要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按照“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强”原则,选择投入产出比大、发展势头好、科研水平高、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林下经济企业,在项目、贷款、租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发挥其综合带动功能。
5.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
林下经济的发展品种多,分布较广,受管理水平、种植区域、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各品种均存在产量、质量和价格差异,且各品种达产年份不一,加之近年来人们富裕了,社会供需量大,林下经济的发展可谓景上添花。
5.2 生态效益
林下经济发展丰富了资源培育,既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地生产力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改养林地水肥状况,提高土壤肥力,又可以构建综合生物链,改变林区单一物种组成结构,形成复合结构混交林,增强林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功能,促进生态系统协调稳定。
5.3 社会效益
林下经济的经营是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森林复合经营对优化农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调动农民经营森林的积极性,维护生态安全,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提高林地利用率,缓解生产用地矛盾。二是增加林地附加值,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三是开辟了很大的就业空间,增加林农经济收入,促 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5.4 扶贫效益
林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可针对有劳动力且有发展意愿的脱贫户家庭,通过引导发展林下资源培育,持续加大产业帮扶,提升脱贫户产业发展的自身能力,鼓励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内动力,促进脱贫户产业发展、生活富裕,最终实现扶贫开发,脱贫致富。
6.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林下经济见效快、潜力大,今后要注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精细化研究。但林下经济也存在多种不同的发展模式,这些发展模式之间的经济效益也存在一定差别,因此,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林下经济与地域差异的研究,而在推广应用中,更应结合当地实际,综合效益评价,选择最优模式。
参考文献:
[1]田玉铎.浅析林下经济发展[J].建筑遗产, 2013.
[2] 陆德辉. 浅谈林下经济[J]. 中外交流, 2016(18).
论文作者:潘国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林下论文; 林地论文; 经济论文; 模式论文; 林农论文; 牧草论文; 生长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