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用数据说话”的校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长论文,说话论文,数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理想中的初中学校
广文中学是2006年7月在潍坊市区教育资源调整过程中,由原潍坊一中和潍坊二中初中部整合而成的一个新校。潍坊二中历史悠久,已有百余年历史,文化如何传承?原一中和原二中都是完全中学,现在成了一所初中学校,发展如何定位?两个学校的教师走到一起,带着两种传统、两种文化,如何凝聚人心?赵桂霞的行动研究就从这里开始了。
第一个行动研究就是:初中理想学校的要素。
要让广文成为师生非常喜欢、家长非常满意、社会非常认可的一所初中学校,这样的学校有怎样的特征?赵桂霞认为,这只有从服务对象、专家当中寻求答案。于是,学校面向学生、教师、家长、校长和专家,进行了“理想初中学校的要素”问卷调查行动。
调研是开放式的:“请写出你心中的理想学校的10个关键要素,从最重要的开始”。再按照顺序进行赋分,初中理想学校的关键要素便通过数据显示出来。
她发现,对比学生和家长的选择,内容近似,但关注程度有异。
相比较而言,学生们更加关注显性的东西,校园环境、学生活动、充足的休息时间在学生的心目中位次较高;而家长们更加关注影响学生发展的隐性要素,如校风校纪、校长的高瞻远瞩、学习氛围等。可喜的是,学生和家长都特别关注课程的建设,期望学校能够开发出丰富多元、学生喜欢、可供选择的课程,以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而且在学生的心目中,课程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都被排在了前五位。
同时,学校还针对专家、校长、教师进行了理想学校要素的调研。
综合各类人员对理想学校的描述,以下几点成为各类人员关注的重点:
课程:适合学生发展,可以选择;
课堂:师生互动,学生喜欢,学习氛围好;
学生:有自主、自由发展的空间;
教师:素质高,幸福、愉悦;
校长:专家型,高瞻远瞩,办学理念先进;
文化:积极向上,制度人性化,校风校纪好;
环境:校园优美整洁,办公和教室环境好;
条件:设施完备,充足。
回顾学校123年的发展历史,最为辉煌的广文、文华、文美时期,也都是因为关注了这样一些要素,才使得学校有了飞速发展。由此,赵桂霞和她的同事们确立了学校的办学目标(构建和谐校园,奠基幸福人生)、办学理念(发展教师,成就学生,服务社会)、学生发展理念(从自主参与中来,从实践体验中来)、教师发展理念(自主发展,智慧行动,反思创生)、课堂改革理念(自主学习,高效教学,愉悦互动)等价值观。
最关键的是发展教师
在“初中理想学校”的调研中,学生和家长都特别关注教师素质,他们认为,一所理想的学校一定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则特别关注内心的幸福愉悦和环境舒适。这两者有无关联呢?学校展开了进一步的调研。
先从教师切入。在面向校内外进行的“老师,您的幸福指数有多大”、“幸福的缘由是什么”的调研中,调查者将幸福指数从最高到最低分成了10个等级。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的幸福指数比较高,但个体之间的幸福指数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他们工作的幸福感均源于工作成就。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教师工作成就的具体体现,学校在校内随机抽取了百名教师,请他们“写出自己有成就感的几次经历,从印象最深的写起,不少于5条”;同时,请他们“写出学校中的哪些人士算是成功人士,并说明理由”。结果,“课堂教学效益高”、“得到学生的喜欢”以绝对优势排在了第一位和第二位。此外,自己专业上的发展、获得荣誉称号、受到奖励、学生信任、家长认可等都被列入了教师产生成就感的重要要素。
这下,赵桂霞心中更有数了。教师的幸福在哪里?就在“高效课堂”里,就在“学生的喜欢”里,就在“自己的发展”里。教师的幸福感源于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学生和家长同样渴望有高素质的教师。发展成为每个教师的内心需求,成为学校的第一要务。
怎样发展教师?学校把目光转向了名师。追寻30位名师的成功轨迹,发现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关键书籍是教师成功的关键要素,入职期是名师成长的关键期,而个人理想和追求、坚韧不拔的毅力、爱学习等个人因素最终决定着名师走向成功。
于是,广文中学不断给教师创设关键成长事件;设立名师工作室、邀请专家、实施“青蓝工程”等,帮助教师走近关键人物;紧紧抓住教师的入职期,为成长关键期的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满足了自身的发展需求。
与此同时,一系列教师发展制度相继建立:“周四沙龙”制度,教育随笔日交周评制度,常态课堂开放制度,教师发展状况每周盘点制度,购买教师的知识产权制度,专家月报告制度,青年教师联合体制度,教师发展共同体制度,等等,教师发展制度保障了每一个教师最大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
高效愉悦的课堂才是好课堂
“课堂是学生的。”赵桂霞说,“在一定程度上说,学生喜欢的课堂才可能高效。因此,建设什么样的课堂,必须向学生倾听。”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学校随机抽取了本校5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是,开放式课堂、注重实践体验的课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堂等被排在了前10位。
学生们之所以喜欢开放式课堂、实践体验课堂、联系生活的课堂,是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真正感觉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学生们的渴望和潍坊市教育局区域推进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走向了一致,改革课堂不再是被动执行上级规定,而成了教师自觉主动的行为。新课堂有四步教学流程:明晰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围绕目标,同伴解决困惑;小组展示,教师精讲点拨;巩固训练,当堂反馈矫正。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带来了课堂“生态”的变化。学生们在课堂上更加投入和专注,而且对这种课堂给予了高度认可。在每年一次进行的“学生幸福感的来源”调研中,新课堂成为学生幸福感来源的第七位要素。
但是,赵桂霞发现,这种课堂有时并不高效。问题出自哪里?分析听过的所有课堂,她认为问题不在四步教学流程上,于是,面向全校师生,进行了“高效愉悦课堂”的关键要素大型调研活动。
调研分教师、学生两类对象,高效、愉悦两个层面,正向、反向两个角度进行。每个维度都是先进行开放式调查,生成相关要素;再在全校进行问卷调查,形成关注度;当发现教师、学生对同一内容的关注度差异较大时,又进行交叉调研。8个维度几百个数据出来了,数据表明,建设“高效愉悦”的理想课堂,教学环节、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师生配合至关重要;教师语言、课堂气氛、教师状态、学生状态等,也都是不可忽视的要素。
学生喜欢的教师才是好教师
教师最大的成就感,是来自学生的认可。学生喜欢老师了,也就会喜欢老师执教的学科。
学生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呢?当然还要在学生中进行调研。调研是开放式的,“请写出你心中的好老师的标准,从最重要的开始,不少于10条”。全校常态选取学生504人,有效票494张。汇总时按照顺序和数量进行排列。排在前10位的要素是:
尊重学生,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学方法独到、新颖,有渊博的知识,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拖堂,布置作业适当,不随便找家长来学校。
这些要素基本上是职业道德的要求,10条中占了7条;排在前四位的,全部与此有关;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只有3条,而且最高排在了第五位。
这个结论引起了赵桂霞的反思:平时,我们总在研究课堂,研究教材,关注教学本身,但对于孩子的关注程度有多大?孩子的声音,是否该促使我们思考一些什么?
这个调查结果和在校长中进行的调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校长们更加关注教师外显的素质,如教学成绩、工作态度等;而学生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以求得心中的愉悦。
在教师中同时开展的对该问题的调查,显示出不同年龄段教师之间的差异。分年龄段的调查结果显示,20年左右教龄的教师,心中的“好教师标准”更接近于校长的标准,特别关注教学业务、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尊重学生被排在了第八位;而5年左右教龄的年轻教师和学生的心贴得更紧一些,他们的标准和学生的标准非常接近,把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排在了第一位。正如有人说:“你告诉我怎么评价我,我就告诉你该怎么做。”制度对人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哪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从2006年开始,学校连年进行“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不仅验证了孩子们内心的渴望,选出了教师的榜样,而且进一步丰富了“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十大特征”。
学校汇总“学生最喜爱老师”的共同理由,形成了“广文教师形象十要义”,印发并张贴在教师办公室里,成了办公室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迈向了成功教师的关键一步。”赵桂霞得出的结论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学生喜欢的教师就是一名成功教师”。
适合学生的课程才是好课程
在针对学生进行的“初中理想学校的要素”调研中,学生们把“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丰富的、学生喜爱的、可供选择的课程内容”排在了第二位和第三位。
赵桂霞说,想起上小学、中学时的事情,记得最多的,往往不是课堂,而是某一次活动。过去总以为,课堂是主战场,对活动印象深刻是理所应当的。但调研让她发现,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根本的在于,这些活动让每一个在校园里的学生,感受到了童年和少年时的快乐。学生们是多么渴望老师把“枯燥的课程进行整合”,“把课程变成感兴趣的内容”。
因此,开发课程,构建适合学生的、可供选择的课程,就成了赵桂霞建设理想学校、打造高效愉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之举。
广文学校的课程体系包含三个方面:生本化的国家课程,特色化的学校课程,个性化的活动课程。
国家课程的生本化源于一次调研数据。学校2007年到高中回访毕业生,在问及“初中阶段你最喜欢和最感轻松的学科”时,化学排在了9个学科的第二位;而在另一个问题“你在高中阶段学习轻松的学科”中,化学落到了第六位。原因何在?
带着这个困惑,学校开始了学生学习难点调查活动。先让各科教师对本学科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梳理,然后在师生中进行调查。最后统计的数据让学习难点一目了然。
对造成这些难点的原因,从师生两个方面进一步探寻,发现学生存在着思维障碍和应用障碍,比如,思考问题缺乏全面性,知识之间难以相互联系,知识不能运用于生活实际等。尤其是前置知识给后续知识的学习造成障碍,成为学生学习难点产生的重要原因。国家课程生本化由此开始。
“整合教材”是国家课程生本化的重要内涵。以选用教材为基础,将其他3-5种不同版本教材中对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处理方法进行整合,以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设计“引桥课程”,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搭桥”。
“特色化的学校课程”建设,同样是从调研学生的需求入手的。通过对学生的需求进行排序,学校构建了“培育广文学子大家风范、文化底蕴、探究精神”的13大模块、39个系列的学校特色课程。这些课程均从学科向外延伸,由大家系列、文化系列、实践与探究系列组成。
个性化的活动课程,既体现出将学生活动课程化,也体现着活动课程是学生根据个性发展自主参与的。在针对毕业生的回访中,倾听“初中阶段你最喜欢的活动”,赵桂霞获得了有价值的信息。对这类课程,最有效的实施方式是自主和体验。学生主动参与,切身体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在不断征询意见的过程中,以体验为主线的“六大”成长体验模块——“环境体验、成功体验、困难体验、劳动体验、责任体验、艺术体验”成功构建,并将其贯穿于各项主题活动中。
在课程建设上,总而言之一句话: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
科学民主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在2007年“山东省十大教育创新人物”评选中,广文中学的教师赵磊榜上有名。赵磊是一位年仅28岁、教龄不足5年的年轻教师,在广文中学这所一大批优秀教师云集的百年老校里,这样一位年轻的教师能够脱颖而出,而且大家心服口服,这得益于学校形成的科学与民主的管理文化。
在广文中学,“优秀是计算出来的”。学校坚持“分层决策”制度:特别重大事项由教代会决策,重大事项教职工委员会决策,一般事项办公会决策;每一项决策都坚持“先调研后决策”,大大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在推选“山东省教育创新人物”候选人的过程中,教职工委员会吸收8位参评人员参加,根据推选标准,制订了详细的评选方案和具体量化标准,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每个人的量化分数。最后,赵磊以绝对优势名列第一,被作为候选人向市里推荐;在潍坊市、山东省初评和终评过程中,因为其创新成果突出,被评为十大教育创新人物,成为山东近百万教师中的优秀代表。
在广文中学,“制度是商量出来的”。学校的重大制度提交教代会研究通过,比如《广文中学内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重要制度由教职工委员会研究通过,必要时教职工委员会吸收有关人员参加,比如《责任事故追究制度》;而一般的制度则由相关部门制订,办公会研究通过,比如《报告厅使用管理规定》。因为改变了过去由管理者制定制度、被管理者执行的做法,使得制度的形成过程成为大家统一认识的过程,制度也就自然成了大家自觉遵守的公约,不仅易于执行,而且能够做到“墙上无制度,心中有规范”。
“制度是商量出来的”,“优秀是计算出来的”,既体现了民主,又确保了科学。科学,意味着回归事物的本来面貌,尊重事物固有的规律。因此,包括部门设置,也改变了过去的德育处、科研处、总务处等称号,代之以学生发展部、教师发展部、教学保障部。学生们由过去的最怕见德育处主任,到现在更加愿意到学生发展部来;后勤服务人员由过去的“红管家”到现在的“寻找服务对象”,当好服务员;教师也不再抱怨科研处找麻烦,而是更加愿意参与教师发展部搭建的各种发展平台。
民主是科学的基础,没有民主难以保证真正的科学。校务公开、网上点题、倾听教师抱怨、课程对话等,与教师沟通交流的平台一个个搭建起来。教师需要了解的,需要帮助的,需要倾诉的,有各种机会表达。对这些倾诉出来的内容,学校会安排专人整理,按照数据由高到低进行排列,轻重缓急的解决顺序便确定下来。2007年教师节期间“倾听教师抱怨,破解教师难题”活动,就一次性解决了教师提出的电脑配备、网络更新、扩音器、接送孩子等诸多问题。
搭建学生自主成长的舞台,是校园民主的最终体现。在“倾听孩子的声音”中,得知学生幸福感的第二大来源,是学生自主举办、自主参与活动。在“回访广文毕业生”中,在初中阶段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排在前10位的有6项是活动。因此,学校确立了“从自主参与中来,从实践体验中来”的学生发展理念,学生参与到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管理有他们的身影,文化建设有他们的意见,活动组织全部竞标承办,“成长对话”每周定期进行。学生参与其中,从他们的视角看学校,提建议,真正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
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师生都把广文当成自己的家,学校岂有不是最好的理由?“数据”显示,广文的师生越来越爱广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