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科技成果推广奖激励机制促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激励机制论文,科技成果论文,成果转化论文,高校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都是政府设立象征最高荣誉的国家级科技奖励。自从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建立和完善了各种奖励制度,奖励了一大批有重大进展的科研项目和有功人员。这些奖励措施的实施,推动了科学技术进步,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家科技奖励政策实施近20年的时候,国务院作出了“改革科技奖励制度,设立国家科技成果推广奖……”的重要决策。将科技成果推广奖作为科技奖励的一部分,表明了国家对科技推广的重视,其目的是利用奖励机制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业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开发等重任。改革开放以来,农业高校不断发展、完善,学科门类齐全,基础研究实力雄厚,重视学科建设,学术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大量研究工作居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在各级各类获奖农业科技成果中,农业高校约占30%。但农业高校的许多科技成果还处于较封闭式状态,没有走向市场的生机和活力。许多项目,一旦鉴定、报奖完成后,该成果的影响也似乎销声匿迹了。当然科学技术也是在不断地更新发展, 但在鉴定或获奖的2~3年内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国家教委于1990 年开始设立的科技进步奖丙类奖,旨在加速高校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该奖励实施以来,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从事科技成果推广的积极性,对推动高校成果的转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国家设立科技成果推广奖,各部(委)、省市也将设立相应的推广类奖,这对于农业高校的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将注入新的活力。面对新形势,关键是要抓住机遇,通过引进科技成果推广奖的奖励机制,重奖直接进行成果推广应用、开发转化的有功人员,奖励经济效益好、社会效益高的优秀成果,促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一、农业高校科技成果有待进一步深入转化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30%~40%。农业高校由于基础研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成果数占获奖成果30%以上,这一部分是没有经济效益或在近期内不可能转化成生产力。另一部分是应用研究成果,从立项开始,面向生产实际,解决国民经济生产中一些关键性问题,像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区域开发综合治理等一类应用成果,在鉴定或在第一次科技进步奖申报时,就形成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高校除一部分农机、食品科技科研成果因为缺乏接产单位等原因没有转让或推广,其它如农学、植保、土肥、畜牧、水产等科技成果因有一定推广面积,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科技奖励。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深入开发,即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扩大影响,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进一步深入转化具有以下意义:
1.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服务社会。农业高校有一批相对稳定的科研队伍,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已经形成。农业高校的科研成果在立项时起点比较高,在研究过程中,既注意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又根据生产需要、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研究内容,当项目结题鉴定时评价比较高,特别是一些重大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对这类科技成果在获得奖励后进一步深入推广,将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有利于提高科学研究效率。农业科研项目因周期比较长,并受环境、政策等因素影响较大,获得一项成果,特别是获得一项应用前景广阔的科技成果,有时凝结着师生几代人的心血。加大力度推广新品种、成熟配套的新技术,在目前人、财、物较为紧张的情况下,能使较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农业科技成果在推广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解决成果本身有些不成熟、不配套的问题,更好地面向生产,让使用者更容易接受。
4.科技成果的深度推广,有利于以科研促开发,以开发养科研。我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华杂二号”,推广到全国十几个省市的主要油菜产区,取得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学校和该课题组也因此获得了较好的收益,科研条件得到了改善,研究经费充足,研究出的又一新品种“华杂三号”通过审定。科研人员稳定,后劲足,实现了良性循环。
二、更好地利用奖励机制,重奖直接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功人员
农业科技成果只有从研制者手中转移到广大农民手中并被他们采用后才能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传递过程中必须依靠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推广人员。在农业高校,这批人员主要来源于:①科研成果的研制者;②学校、院系一些管理人员,这里包括专门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和产业开发的专职人员和部分兼职人员;③学校派驻在县、乡一级科技扶贫、科技开发人员。
国家设立科技成果推广奖,其实质与其它科技奖励一样,就是引导全社会注重和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承认科技人员在成果推广应用的作用和成绩,激励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高校申报科技成果推广奖应注意:
1.科技成果推广奖应主要奖励直接从事成果推广应用、开发转化的人员。农业高校大部分人才是教学、科研双肩挑,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成果推广和转化。农业高校的推广工作应主要依靠上面所述的第②、③类人员。对他们来说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科技成果的研制,但因为同属一校或一系,对成果本身的特点、先进性和实用性比较了解,而且长期的推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在成果研制者和成果使用者之间架起桥梁,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这批人员来说推广现有的科技成果,获得一项成果推广奖,无论对社会、对学校还是于自身的发展都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将获得科技成果推广奖的数量等级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作为对农业高校进行评估以及下一轮科研立项的主要依据,特别是要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工程中心建立挂起钩来。
3.科技成果推广奖与其它相应奖励享受同等待遇。在农业高校,开发、推广一项科技成果比研究获得一项成果往往更难。对于获推广奖的主要人员在职称晋升方面应优先考虑,特别是要晋升推广教授、副教授,强调要获得过科技成果推广奖。
三、科技成果推广奖的组织与申报
1.申报科技成果推广奖的项目应是:①曾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②列入国家、省(部)重点推广计划、星火计划、丰收计划和科技兴农项目。对于其中推广价值较大的项目应跟踪管理,注意其推广的广度和深度,在推广效益累积达到相应推广奖的要求,并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时,可以申报科技成果推广奖。
2.科技成果推广奖完成单位和完成人的确定。一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涉及到多个单位的众多人员。农业高校在目前自身推广网络尚未形成的情况下,其推广工作必须依靠其它部门已建立的推广体系,如各级各类农业技术推广站、种子公司等,所以申报推广奖,其完成单位较多。确定完成单位的排名主要应依据推广该项成果所取得经济效益的大小以及推广的难度。完成人员的确定应遵从推广奖主要是奖励那些直接从事成果推广、应用开发转化人员的原则。
3.经济效益计算和经济效益证明的获取。申报科技成果推广奖应是在获得其它科技进步奖两年以后,并在原来的基础上推广应用面更大,效益更高。其经济效益不包括获奖以前的效益。经济效益证明是科技成果推广奖的核心部分,一方面要实事求是,谨防弄虚作假,另一方面应将应用单位的经济效益证明收集齐全,不要遗漏。科技成果推广奖不仅要看经济效益,也要看其辐射面,特别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涉及到千家万户,其推广面积都是细小的部分累积而成。按照要求,农林牧成果应由地、县(市)农业局、林业局出具证明,并加盖单位财务公章。申报科技成果推广奖,难度最大的就是获取经济证明,在目前情况下,农业高校在加大推广力度的同时,还应协调好与其它应用单位的关系。
4.国家设立科技成果推广奖,对科技成果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改变原来只管鉴定、奖励申报,而不管获奖后实施情况的做法。对获奖后的应用成果,在科研处的协调组织下,与从事科技推广人员互相沟通信息,深入了解情况,只有掌握每项成果推广的深度和广度,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对于哪些项目能申报推广奖、申报哪类部门的推广奖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目前,农业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尚存在许多问题,如机构不健全、人员不稳定、经费短缺等,但缺乏激励机制也是制约科技成果推广的原因。设立各级科技成果推广奖,如同科技进步奖一样,一旦走上正轨,将会激励一大批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面向生产,走向市场,克服困难,科技成果转化将会出现新的局面。
(收稿日期 1997—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