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藤县人民医院妇科 543300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措施。方法:对3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出院,其中5例切口全部裂开患者行Ⅱ期缝合术愈合,愈合时间8~15d。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贫血、手术操作等因素关系密切,做好预防措施并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降低发生率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30例观察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增加切口感染率,延长治疗时间,影响患者顺利康复[1]。规范处理切口液化对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2012年7月-2014年6月间,我院妇产科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0例,现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均符合切口脂肪液化诊断标准:(1)术后切口有较多黄色渗液,但患者未出现高热(>38.5℃)、切口红肿等感染症状。(2)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坏死,游离,渗出。(3)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年龄25~58岁,平均39.27岁。体质量43~71kg,平均57.10kg,其中体质量指数>25者13例。剖宫产手术13例,子宫切除8例,卵巢囊肿手术9例。病程4~10d,平均病程6.80d。术中采用电刀7例,合并糖尿病5例,贫血4例(HGB均<90g/L)。16例患者在术后3d发现切口脂肪液化,7例为术后5d,7例为术后一周。所有患者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数无明显升高。
1.2防治方法
1.2.1预防措施
术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进行操作。术后保持腹部切口清洁、干燥。加强营养支持、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控制血糖。
1.2.2治疗措施
术后3d发现切口处渗出_淡黄色油状液体时,应仔细检查渗液部位及范围。如渗液量少、渗液范围小,可及时挤出渗液,每天纱布引流换药即可。术后5~7d发现渗液,若渗液量多、渗液范围广时,需拆除液化切口处缝线,取渗出物细菌培养,彻底清除渗出液,坏死脂肪组织,可予生理盐水和过氧化氢液交替使用,坏死组织多时可用刀片刮掉,生理盐水冲洗后予纱布引流,如敷料湿透随时换药,更换敷料。如细菌培养为无菌,无需使用抗生素,如有细菌生长,则选用敏感药物全身和/或局部应用抗生素治疗,待新鲜肉芽生长,渗出减少后行二期缝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本组30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其中5例切口全部裂开者行Ⅱ期清创缝合术,适当延长拆线时间。无1例切口感染。愈合时间8~15d。
3讨论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具体指的是切口四周脂肪细胞遭受损伤之后产生破裂、液化以及坏死的过程,当脂肪细胞出现崩解之后,脂肪酸遭受刺激,导致周围组织出现炎症,即使和切口感染存在差异,但是切口脂肪液化能够提高切口感染的出现几率,使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延长,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2]。根据文献资料显示,切口保护不当、肥胖、手术期间高频电刀使用不当、缝合技术以及糖尿病等都属于引发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重要因素,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一般在患者接受手术之后的3天到7天没有显著症状[3],但是在换药期间,一般存在淡黄色液体渗出,对切口实施按压之后,渗出物显著增多,以往研究显示渗出物会将敷料渗透,通过涂片镜检查存在大量脂肪滴,少数患者切口四周没有显著红肿和坏死,仅存在一些淡黄色液体渗出现象,在切口拆线时表面愈合良好,但是拆线之后会发生切口开裂现象,患者通常没有发热以及疼痛症状,白细胞没有显著增多[4]。妇产科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之后切口及时引流是目前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措施,及时处理切口是提高患者腹部切口愈合的重点,早期流出部分脂肪液,通过包扎处理之后能够很快愈合,倘若后期渗出液比较多,需要拆除缝线进行处理,同时加以引流,保证降低脂肪液化现象,加快腹部切口愈合,因为妇产科手术类型比较多,因此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最佳的治疗方案。
造成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因素主要包括[5]:(1)肥胖:由于脂肪组织较厚,血运差,愈合力低,加之坏死脂肪组织未被及时清除、切口缝合困难,渗液较多而出现。(2)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影响患者自身免疫和再生机制,抵抗力和修复能力低下,导致切口局部组织营养不良、脂肪液化而发生切口裂开。(3)妊娠水肿、滞产患者:手术操作困难、手术时间延长,局部组织水肿增加局部张力,压迫血管,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肿胀的脂肪组织不易吸收,影响切口愈合。(4)其他:医生缝合技术不当和电刀不规范使用及术后咳嗽、腹胀、不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等也是切口愈合不良的常见原因。
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做好积极的预防措施并早期发现,及早治疗是预防和减少该病发生率的重要措施。术前积极评估患者存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风险因素,并适当加强预防措施,如在保证充分营养供应的基础上合理控制体质量指数;积极治疗原发病,对贫血者术前及时纠正贫血;糖尿病患者术前积极调节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断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减少切口暴露时间;规范应用电刀操作,缝合过程中不可缝扎过紧或松、不留死腔等。此外,术后对切口严密观察,若切口未裂开,脂肪液渗出少,可进行挤压和消毒处理。若渗出液较多,则需将缝合线拆除后行挤压、冲洗、引流、消毒、加压包扎,可通过红外线或微波理疗辅助治疗,促进切口局部血液循环和渗液吸收,加快切口愈合。对切口裂开者须进行引流及二次缝合,以促进切口早期愈合。
4结论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属于腹部手术术后并发症,妇产科也不例外,特别是妊娠期水肿、肥胖、滞产、糖尿病以及贫血患者中出现几率高,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构成威胁,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加重了经济负担,部分患者精神也受创,预防脂肪液化,一旦发生,及时正确处理,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陈开纯.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在妇产科手术中的临床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2(15):3020-3020.
[2殷勤, 谢倩. 红外线结合湿润烧伤膏及糜蛋白酶在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J]. 激光杂志, 2015, 36(5):86-88.
[3]杨振平,王荣梅,李淑波.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41例防治体会[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6):2321.
[4黄玉平. 分析负压吸引技术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中的预防作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6(5):699-700.
[5]梁敏, 叶兆媛, 余雪霞,等.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36例分析和预防[J].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 14(2):220-221.
[6]李洪. 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J]. 医药前沿, 2017, 7(5):86-87.
论文作者:龙启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切口论文; 脂肪论文; 患者论文; 腹部论文; 手术论文; 妇产科论文; 术后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