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建筑的基本特征分析论文_陈吴,莉莎

养老建筑的基本特征分析论文_陈吴,莉莎

中南大学 湖南株洲 412007

摘要:我国的养老建筑设计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学习。建筑设计人员,除了要考虑老年人的生理需求,更应该考虑他们的心理需求,为老年人设计出优秀的生活起居空间,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在精神上得到慰藉。让养老建筑对老年人的生活产生良好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养老建筑;基本特征;设计

1我国发展养老建筑的必要性分析

人口老龄化的日渐加剧是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所以发展养老建筑势在必行,探究其必要性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疾病被攻克,老年人的平均寿命逐渐增加,这也就使得老年人的数量会长期的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线上;其次,由于社会压力的逐渐增大,子女对于老年人的照顾会愈加力不从心,尤其在一些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空巢老人的现象更加严重;最后,现阶段能够解决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办法就是发展养老建筑,这也和我国的老年福利制度不谋而合。建造能够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养老建筑,可以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得到应有的保障。纵然子女无法常常在身边照顾老人,但是优秀的养老建筑以及完善的养老体制可以让老年人真正感受到老有所依的满足感。

2 养老建筑的基本特征

衰老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可避免的问题,身体的各项机能或多或少的在衰退,这也导致了老年人在心理上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首先最为明显的就是记忆力的减退,容易忘事,做事犹犹豫豫不知如何是好,运动准确性降低;其次是体能上的衰退,这会造成行动迟缓,腿脚不便,有些曾经很轻松就能办到的事,现在却需要家里人的帮助;最后是伴随着年岁的增长,各项器官的逐渐衰老以及退休之后突然的清闲,使得老年人心理上产生巨大变化,大把的空闲时间导致其容易胡思乱想,老年人的情感诉求无法得到满足,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而且老年人与子女无论是在生活方式还是在思想状态上都或多或少的有着难以沟通的障碍,并且子女还要忙于自己的生活,完全的去照顾老人也难以实现。甚至有一部分老人的处境会更加糟糕,他们或丧子、或丧偶、或离异、或遭子女厌恶遗弃,生活孤独,心力交瘁。晚年生活中,比生理上的衰老更能逾越的是心理上的情感诉求无法得到满足,老年人感觉自己不被需要,孤独失落的感觉愈发明显,严重的还会产生厌世的心理,针对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养老建筑的建造上需要考虑需求:

2.1 针对体力的衰退

当老年人的体能逐渐衰退时,他们生活起居中的一些方面会遇到不便。那么公共设施的设计就要尤为注重老年人的需求。比如:在公共走廊的设计中,首先应该考虑设立适当的扶手,这样就使得老年人可以在劳累时靠着扶手休息一会,以便恢复体力;其次应该设置充足的休息场所,以便老年人随时休息。公共活动场所的地面必须足够平坦,使用的材料必须防滑,老年人走过的地方不要设置门槛。尽量避免设置台阶。如果不得已必须设置,应当设置坡道并且必须有醒目的标识。

2.2 针对智力减退

老年人的智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衰退,他们会有记忆力差,行动缓慢等情况发生,严重的有可能出现失语,失忆,失智等症状的阿尔兹海默症。所以我们必须将老年人智力减退这一特征充分的考虑到设计当中。在老年人的日常起居的活动范围内,如卧室、卫生间等个人空间以及公共空间中都要为他们留出足够的空间。家具和各种设备的设计一定要保证完全符合安全标准,而且操作要越简单越好,要避免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方便快捷的东西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但是有些东西对于年轻人是方便的,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往往有可能带来危险。比如,双面弹簧门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非常常见且方便设施,它既便于频繁的进出又可随时保持关闭状态,利于挡风、节能。但是如果有行走缓慢的老年人经过时,就极易发生事故,给老年人的生活留下安全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家庭住宅装修时,装置高低柜是人们非常认可的方式,这样可充分的利用房屋面积,扩展储物空间。但是在养老建筑的设计中就不能这样做,因为过高过低的柜子,会使得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极容易发生意外情况,非常不安全。

2.3结合老年人群体视力衰退的特点对公共空间进行设计

老年群体一般会表现出明显的视力衰退状态,所以在对养老建筑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针对这一特点进行设计,做到视觉无障碍,在光照设计方面也应该与老年人群体的光照需求相吻合。同时,在视力衰退的情况下,老年人群体对光线强弱的变化更为敏感,因此还应该注意空间光环境设计,避免在设计过程中材料使用不当出现眩光现象,应在入口、地面等位置尽量使用反射率较高的材料,避免因为光照设计不合理给老年人的生活埋下安全隐患。此外,高龄老年人视觉神经网膜细胞开始出现萎缩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老年人在接触蓝色、绿色、紫色等光线的过程中,当颜色反射达到视网膜底层时,与眼睛水晶体会产生特殊作用,进而产生黄斑变化方面的重叠,反映在视觉效果方面,就会造成高龄老年人无法正确的辨别色彩。所以在养老建筑公共空间装饰颜色的选择方面,应该尽量选择不会对老年人视觉退化后视觉效果产生影响的颜色,桌椅和地面的颜色也应该注意,并且尽量设置到高龄老年人能够辨别的高度,避免视觉高低差错位导致老年人跌落椅子现象的出现。此外,公共空间中各类标识的设计也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应该在醒目的位置、使用明显的颜色设置标识,为老年人提供相对合理的引导。

2.4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设计养老建筑公共空间

首先,在设计中应注意驱除老年人的孤独感。老年人的孤独感是影响老年人正常生活的重要因素,强烈的孤独感甚至会造成老年人产生心理障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所以在养老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尽量布置一些能够驱除老年人孤独感的设计元素,突出养老建筑设计对老年人群体的人性化关怀。如在公共空间中应尽量布置一些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交往空间,如小棋牌室、小绘画史、聊天室等,便于老年人休闲娱乐。同时,在公共活动区域还应该设置多媒体功能厅,便于老年人获取外部信息;健身房,为老年人提供锻炼身体的条件;园艺区,让老年人可以自由的种植一些花草,满足老年人的休闲娱乐需求。同时在公共交通空间设计方面也应该注意保证走廊的宽度,便于老年人随时停下进行沟通和交流,逐步促进老年人摆脱孤独感。其次,在设计中应该注意增强老年人的归属感。老年群体一般进入到生命的最后阶段,内心深处存在对生命的悲观心理,在潜意识层面畏惧环境的改变,在陌生环境中无法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针对这一点,在养老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尽量营造轻松的氛围,让老年人群体能够感受到亲近和舒畅,进而有效增强老年人的归属感,维护老年人身心健康。最后,帮助老年人摆脱心理失落感。老年人群体在退休后社会角色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社会地位有所下降,在生活中会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如果不对其进行引导,为其创设良好的生活和活动空间,让其能够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就极易造成老年人出现心理障碍。所以针对这一点,在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应该尽量从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入手进行合理规划,如设置多功能室、健身房、阅览室、园艺室、绘画室、音乐室等等,让老年人群体能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选择相关活动,进而在活动中真正感受到生活的乐趣,重新得到身边人的认可和肯定,实现自身价值,摆脱失落心理,维护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这样,结合老年人群体的身心特点设计养老建筑公共空间,能够有效增强养老建筑的宜居性,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2.5细化老年公寓的设计模式

从调查中得知几乎所有的老年人公寓都是"酒店式"布局,即用廊道将一个个公寓房间串联起来,平面设计极其简单,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老年人之间的交流。而棋牌间,麻将室成了部分老人每天唯一消磨时间的地方,这对于老人的生理,心理的调节都是十分不利的。改变老年人公寓的平面布局十分必要。笔者设想,老年人公寓的建筑设计是否可按照其需求进一步细化分类,大致可分为临终关怀类,康复类,健康居家类等。对于最大量的供一般健康老人公寓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先例是否可改变思路作如下探讨:每个居住单元(可分为单人房,双人房,多人房),按照需要进行组合,将公共活动(如活动,就餐,会客,洗浴)布置在其周边,公共管理空间尽量就近布置,便捷到达每个居住单元,其平面将会更实用且丰富。

2.6建筑物内外空间的地域性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从建筑史看,地域性建筑的

论文作者:陈吴,莉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  ;  ;  ;  ;  ;  ;  ;  

养老建筑的基本特征分析论文_陈吴,莉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