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赢思维:当代领导思维的新模式_思维品质论文

双赢思维:当代领导思维的新模式_思维品质论文

共赢思维——当代领导思维新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维论文,新模式论文,共赢论文,当代论文,领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共赢思维是双赢思维的扩展,它要求在处理双边和多边关系、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时,通过"1+1>2"的机制,共同“把蛋糕做大”,在不损害第三方利益、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前提下,各方均取得较自由竞争时更好的结果。

1.双边关系处理的五种思维

由于利益关系的复杂性、人性的复杂性和体制环境的不同,在双边关系——包括人际之间(含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系统内各部之间、不同系统(各类组织,含国家)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处理中,特别是有利益竞争关系的同质竞争者之间,存在着下述几种思维方式:

(1)赢。以自我为中心,只顾及自己的利益,不关心对方是赢还是输。即使双方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对对方的利益也漠不关心。

(2)赢/输,或称为零和博弈。追求自身的利益,且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对方失败的基础上(我胜你负)。因此,运用一切资源(权力、地位、关系、财产等)和手段达到目的,其极端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3)输/输。这是“赢/输”思维的另一种极端化。以损伤对方为目的,可以不顾及自己的输赢,因此可能损人不利己、害人害己,其极端是宁可同归于尽,也不妥协,决不让对方获利与发展。

(4)输/赢。这是选择自己输而让别人赢。有两种情况:其一,出于各种考虑,自己心甘情愿;其二,并非心甘情愿,或者是迫于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无力竞争,只好忍让、顺从、屈从,或者是缺乏表达自己利益、意愿、感受的勇气和方法,不审述自己的观点,不去积极维护、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轻易迎合他人并满足他人要求,而心理并不平衡。

(5)赢/赢,或称双赢。寻求自己的利益,也主动考虑并照顾对方的利益,以互利为关系基础。

2.共赢含义

共赢是双赢的扩展,它的最显著特点是,不仅要相互交往的双方互利(共赢),更重要的是不以牺牲第三者(个体,整体,环境)利益为代价。因此,下述行为不是共赢:两个或几个市场竞争主体相互勾结哄抬或压低物价,因为它损害其他竞争者或消费者的利益;权钱交易,虽然行贿受贿的双方是各取所需、互有所得,但不是共赢,因为行贿者将取得不公平竞争的地位而损害其他竞争者的权益;共同犯罪作案、集体腐败,虽然合作者都得到了好处,但由于损害他人或整体(公共)利益,因而也不是共赢。由于赢不以损害第三方利益为代价,甚至第三方也可能从中获益,故不称为双赢而称之为共赢。

共赢之所以能够实现的依据是系统整体性原理:通过改进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的关系,使得现有资源更为有效利用或开发利用新资源,从而实现"1+1>2"或"1+1>>2",即共同把“把蛋糕做大”,因而各方均可得到更多的利益,或是都改善了发展条件、有利于持续发展。

3.共赢思维何以成为当代的主导思维方式

由于利益关系的复杂性、人性的复杂性和体制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各种思维将长期共存。但共赢思维将会越来越一支独秀,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思维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其中,既有主观和客观的需要,也有客观提供的可能;即有对过去教训的汲取,也有出于现实的无奈;当然,更闪烁着人类实现未来理想社会智慧的灵光。这些是:

◆知识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作为知识经济中战略资源的知识和信息,与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的战略资源(土地,资本)截然不同,具有可共享性与利用的无限性,这无疑为共赢思维的发展和实践,提供了客观的可行性基础。

◆科学技术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达到这样的高度:世界军事上相互对立双方的力量,都足以毁灭对方,甚至毁灭整个人类。再坚持并实践“你死我活”的政治与军事思维模式,只能同归于尽。为避免同归于尽,客观形势迫使敌对的双方放弃冷战思维,以对话代替对抗,以既竞争又合作,代替原来的“赢/输”的思维。

◆在“人定胜天”、“征服自然”的信念指导下,人类对自然界的许多征服活动,由于破坏了环境或生态失衡,招来越来越严重地报复。实践使人们认识到,人类只能与环境、包括地球上的其他许多生物物种协调相处,保护环境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环境决定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特性。对待环境的态度及环境状况本身,也已成为表征个人、特别是一个地区、国家的生活品质、文明程度和发展特性的重要指标。这种认识称为生态系统观,其指导实践就是人与自然的共赢。

◆人类发展到今天,面临着许多共同性问题,如环境保护问题,生态失衡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乃至跨国走私、贩毒等犯罪问题。这些问题具有全球性,一国的失误,将殃及邻国、乃至全球。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合作,合作则共赢。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既给参与者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也使得各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衰俱衰。这种情况,决定了不同国家既要竞争,也必须合作,而且不能损害第三方的利益,只能求取共赢。

◆人类解决“你死我活”的冲突的经验教训,使人们认识共赢的优越性。如南非种族歧视制度的和平结束与民族团结政府的成立,为南非种族问题的彻底解决开拓了一条坦途,显然优于“赢/输”思维(黑人和白人,不是你统治我就是我统治你),因为后者是社会的不稳定状态,决非终久之计。再如,一些国家以暴力手段(“赢/输”思维)推翻了原来的专制统治,换来的却是新的专制,甚至是更为严酷的独裁。正反两方面的实践使人们认识到,某些社会问题、社会冲突乃至社会体制问题的解决,共赢优于“赢/输”思维。

◆管理科学和管理体制的发展为实现共赢开辟了可操作的途径和方法。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由于工人操作活动的科学化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增长,劳资双方均在此中获益;行为科学,使得管理者从满足被管理者的需求出发,更好地调动了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劳资双方也均由此而获益;无论是一个国家内部还是国家之间,原来出于良好愿望的救济性扶贫(输/赢),未必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有偿的开发性援助(扶贫)则不仅有助于受援者长期发展,而且互利;缺乏民主的体制下,被管理者面对管理者,弱者面对强者,常常被迫采取“输/赢”对策,而民主体制为共赢提供了制度保障。

4.如何实现共赢

共赢思维的普遍实现,将促进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速发展,改变人类社会的整个面貌。当然,实现共赢,既需要人们主观认识和行为的改变,也需要适宜的社会环境条件的培育和保障,当然,也还需要一些技术方法的支持。

(1)实现共赢的主观品质基础:信念、意愿和品格

共赢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只能是人们刻意追求的结果。追求共赢的前提,是清楚地认识共赢的好处,并坚信,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通过主观努力并采取恰当的途径,就一定能够实现共赢。

追求共赢,必须树立共赢的意愿,在寻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也主动考虑别人的利益,以互利、互信、互赖、合作代替独立竞争。为此,个人的品德修养十分重要。传统的特点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台上握手,台下踢脚”,“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窝里斗”,“你死我活”,使人格受到极大的扭曲,难以实现共赢。要做事,先做人。为实现共赢,需要自我修练,改变旧思维,养成正直、诚信、成熟和自信的优秀个人品格。

(2)实现共赢的客观体制基础:民主与法治

专制体制下个人正当的利益要求受到压抑,由于不能通过合法的正式途径表达与争取,口头唱高调,表面上“不言利”,背地里却在努力争取,表里不一在所难免;没有公开的正式的规则,两面三刀、不择手段在所难免。

民主与法治的基本含义是:充分地沟通(各方均公开地自由地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志,并认真听取他方的利益要求),平等地协商,明智地妥协,心悦诚服地接受通过规范程序达成的协议。只有长期的民主与法治运作,才能培育出社会上相互信赖的关系。也只有民主与法治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在交往的双方互利的情况下能够做到不损害第三者的利益,实现真正的共赢。

当尚未建立民主与法治的社会大环境时,促进大环境变革、在小环境中营造共赢的氛围,也常常可以富有成效。(3)实现共赢的技术途径:如何将“蛋糕”做大

共赢的基础是将“蛋糕”做大,即实现"1+1>2"或"1+1>>2"。整个管理科学就是研究实现"1+1>2"或"1+1>>2"的技术途径。因此,为实现共赢,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管理理论、方法和经验。

针对共赢这一特定的目标,实践证明,下述思路是值得重视的:

◆寻求第三方案。这种方案不是相互竞争者任何一方的“最佳”方案,而是通过协商、妥协、共同创造的第三方案,这是较原来的各个方案都好的方案。

◆充分认识、获取和利用无形资产。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们认识了信誉、品牌、生态环境、社会关系等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了对各种资本(包括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不求所有(占有)、只求所用”的组织形式(如虚拟组织)。

◆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又包括组织、体制、机制、方法等等方面的创新,是实现共赢的最为有效的途径。

◆加强理论学习和修养。“熟知不等于真知”(培根),而真知又有许多层次。作为管理者,特别是高层次管理者,为达真知,且是深层次的真知,必须具有宽广而深入的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的理论知识。

5.共赢思维提出的意义

除共赢外,其他任何一种双边关系,都可能在双方之中或其外出现利益受损者和失败者,即在一部分人获得利益、取得成功之际,在其他地方留下创伤。相形之下,共赢是一种无创伤行为,是一种能够保证自我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行为。因而是能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行为。站在共赢思维的高度审视,将会发现,现时社会中许多本来可以实现共赢的机会,由于其他思维的主导,造成了太多无谓的伤害。这种伤害既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和自然环境方面的,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普遍地树立共赢思维,将把人类社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个人身心更健康、完美,社会更融洽,天、地、人更和谐地朝着人类的理想社会迈进。

标签:;  ;  ;  

双赢思维:当代领导思维的新模式_思维品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