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性通讯社垄断竞争概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性论文,通讯社论文,概况论文,竞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际上把哪些通讯社列入世界性通讯社有不同说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53年出版的《各国通讯社介绍》一书,把美国的美联社、合众国际社和法国的法新社、英国的路透社、苏联的塔斯社这五家通讯社称为世界性通讯社。划分的理由是它们具有雄厚的资本和技术优势,有遍及全球的收集与报道新闻的机构和记者网。1982年美国出版的《世界新闻年鉴》,在上述五大通讯社之外,又加上五十年代后期迅速发展国际业务的中国的新华社、意大利的安莎社、联邦德国的德新社,称为八家A级“世界性通讯社”。还有一种说法是上述八家通讯社之外, 再加上七十年代壮大起来的日本的共同社、苏联的新闻社和西班牙的埃菲社,共称为11家“世界性通讯社”。
80年代以来,由于经营不景气,合众国际社已经申请破产,几易其主,现为—沙特阿拉伯人收买,景况仍不佳。近些年来,它经营困难,规模和影响大为缩小。由于该社在占领国际国内新闻市场上节节退缩,美联社实际上已不把合众国际社作为它的强大竞争对手,路透社在美国新闻市场占有的份额已超过合众国际社。随着合众国际社新闻的覆盖面日益减少,它在人们心目中的世界性通讯的地位已大不如以前了。
1991年12月21日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前苏联的继承者,塔斯社也顺理成章成为俄罗斯的官方新闻机构。1992年1月22 日叶利钦总统签署第37号命令,以原塔斯社和原新闻社的一部分为基础组建新的国家通讯社——俄罗斯通讯社,直属俄罗斯政府,并开始以俄通社——塔斯社这一新的代号发稿,这标志着俄罗斯新闻媒介中的新变化:尽管保留了塔斯社的牌子,通讯社却是一种新的体制了。随着社会体制的重大变革,塔斯社的垄断地位已不复存在。1994年4月, 俄联邦政府确认俄塔社为唯一的国家通讯社。
综上所述,当今国际上公认的世界性通讯社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世界性大通讯社,包括美联社、路透社和法新社;另一类为一般性世界性通讯社,如:新华社、安莎社、德新社、共同社、合众国际社和俄塔社等。
那么,九十年代以来,世界性通讯社是如何进行垄断竞争的呢?所谓垄断竞争,按照经济学的定义,属于不完全竞争(它既非完全竞争,也非完全垄断)的一种形式,其特点表现为“许多卖者密切相关但产品又不完全相同”。这种情况很像完全竞争:有许多买主和卖主,自由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而且每个厂商都把其他厂商的价格作为既定的。它与完全竞争的差别在于:在垄断竞争条件下,产品是有差别的。因此,世界性通讯社的垄断竞争就是指在国际传播领域中,世界性通讯社为了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提高新闻产品的覆盖率,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现代化的通讯技术以及遍及世界的新闻信息的采集网和发布网,通过扩大服务范围、改进产品质量所进行的竞争。
可见,强大的竞争实力,首先必须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基础。美联社的总收入1990年达3.1亿美元,1991年达3.3亿美元,1993年为3.6 亿美元,1994年为3.7亿美元,1996年达4亿美元,1997年为4.3亿美元, 呈逐年递增趋势,资金力量雄厚。路透社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业务飞速发展,经济新闻和各类信息服务已成为该社的主要特色和主要财源。路透社的总收入1991年为14.7亿英镑,1993年为18.7亿英镑, 1994 年为23.1亿英镑,1995年为27亿英镑,1996年为29.1亿英镑,1997 年为 28.8亿英镑。路透社在世界性大通讯社中人力、财力、物力都是最雄厚的。法新社经费收入主要有三个来源:1、政府补贴性订费, 即由政府机构、国营大公司订阅法新社的产品,照章付费。这方面的收入占大头,为48%;2、报刊传媒订费,占27%;3、私营机构、企业订费,占20%。1994年收入11.6亿法郎,1995年收入12亿法郎。该社已扭转过去的亏损现象,它近两年年均盈利1500万法郎左右。另外,德新社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赢利的通讯社之一。1994 年的营业额为2 亿马克。 共同社1998年的预算规模达443亿日元。
俄塔社是国家企业单位。经费支出的三分之二靠国家拨款。自己搞一些经营,赚钱用于通讯社的发展。国家对俄塔社经营的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优惠。1995年支出约需700亿卢布(约合2260万美元), 国家拨款490亿卢布(约合1580万美元),国外事业需支出1000万美元, 国家仅拨付700万美元。不足额靠自己赚钱弥补。
世界性通讯社为了维持庞大的开支,并且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开展多功能、多渠道、多层次的多种经营,还竞相提供名目繁多的服务项目,为各行各业的用户和读者服务。
拿经营得最成功的路透社来讲,它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财经新闻的主要发布者,卖金融信息的所得,占到其总收入的90%以上。路透社主要有三大类产品:(一)金融信息:信息产品和交易产品。信息产品又分为七大类:货币和金融期货、股票和证券、资本市场、期货和现货、海运、能源和数据输入。这占总发稿量的79%。交易产品占总发稿量的18.1%,其中包括交易监测服务、交易2000、环球和现场网络。(二)专业产品:包括向公司和专业市场提供实时和历时的金融信息新闻产品和相关技术。此外,还向用户提供来源于世界上最完善数据库的最近十年的商业信息。(三)媒体产品:文本新闻、电视新闻、新闻图片和图表新闻,以及提供给网络在线服务的内容的包装和销售。
法国的法律不允许一家通讯社插手别的领域,连广告和公关业务都不能搞。尽管如此,法新社仍致力于开辟新财源,特别是努力开发赢利多、见效快的产品,如法新社开发的各种技术软件、图片传真系统等,倍受用户的欢迎。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1991年法新社同英国EXTXL 金融公司合作创办的法新社英文经济专线。这条专线尽管比路透社、美联社的经济信息晚了30年,而且又是在西方经济危机严重的情况下开设的,但法新社仍以其产品的高质量赢得了客户,成为法新社的一大“名牌产品”。
尽管世界性通讯社的产品系列广泛,向国际媒体提供全部原文新闻仍是通讯社国际运营的精髓。换言之,世界性通讯社的垄断竞争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向用户提供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的新闻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读者的各种需要,力争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好”。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在通讯社的新闻竞争中,新闻服务质量的好坏、服务范围的大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像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不同厂家的产品,质量不相上下,谁的服务工作做得好,谁就能吸引顾客。同一个新闻事件,几家通讯社都报道,除了时效因素以外,如果消息的长短、内容多少、写作的方法等等均符合用户的要求,人家自然就会采用,否则就无人问津。面对激烈的竞争和用户及读者的需要,各大通讯社想方设法推出花样各异的服务项目。
以一项对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合众国际社、共同社和埃菲社所进行的不完全的调查统计为例,服务项目就多达34类70多项。据初步分析,这些项目大致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服务项目,又可分为两种。一是指在播发动态新闻(包括述评、综述、新闻分析……)的时候,使用方便用户和读者的发稿流程。例如在一条消息播发的前后,快讯、简讯、短讯、摘要、详讯和目录,这些都是为了这条消息被最大限度地采用而搞的服务项目。这些服务项目也可称为不同的新闻品种。二是为了满足用户和各类读者的需要,通讯社播发的各行各业的信息,以及由各类专门稿件所形成的名目繁多的新闻新品种,这些也是服务项目。第二部分是和新闻报道关系不大,或根本无关而仅仅是为了营利的服务项目。
世界性通讯社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增强经济实力和改善经营服务上,也表现在对传播技术的重视上,它们总是不惜代价地采用最新的现代化通讯技术、更新设备,扩大通讯网络的覆盖范围和通信传输速度,在通讯技术上走在其他新闻媒体的前面,确保新闻信息传递的畅通无阻。
世界性通讯社竞争的最终目的是在世界舆论阵地占有重要地位并产生巨大影响。如果说发行量和视听率是衡量报刊和广播电视的影响力的标志,那么“落地率”或“覆盖率”则是通讯社竞争实力的主要体现。也就是说,通讯社发挥作用的大小,最终要取决于用户的多少,取决于占领新闻市场和信息市场的总体水平。
据统计,美联社在全球有订户近两万家, 其中在美国国内有订户7700多家(报纸1781家,电台、 电视台6000 家), 其中国外订户遍及110多个国家,达8500多家。法新社的国内订户有2750家(其中650家报刊、400家电台、200家电视台、1500多家机关单位和企业),国外订户有10500家(通过100家通讯社向7600家报纸、2500家电台、100 家电视台供稿)。路透社的新闻用户遍及世界各地,媒介直接用户为3000多家(其中报纸1000家、电台700家、通讯社130家、图片社40家、图片订户100、电视新闻订户900家),间接订户在10000家左右。 路透社的国内外订户总数为42000家,其中包括新闻媒介、公司、研究机构、 代理人等。在意大利国内,安莎社有628家订户,在国外有329家订户,总计有近1000家订户。德新社在全世界大约有2000 家订户。 俄塔社目前有8000家订户,其中包括100多个国家的政府部门、世界各大通讯社、 报社、电视公司以及独联体国家内的近500家中央和地方报纸。 共同社提供稿件的对象约有3000家,其中包括加盟社、合同社、海外日系报纸及日语广播电台、海外船舶和渔船、驻外使领馆以及交换消息的国外通讯社。目前埃菲社用户接近1600家,仅美洲就有400多家。 用户的新闻采用率在该地区可与世界性大通讯社一比高低。新华社各类新闻用户的总数由1992年的686家增加到现在的近5000家,增长6倍多;电子信息用户从无到有,达到3000家;新闻媒体用户采用新华社新闻的数量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大大拓展了新华社在国内外新闻市场的覆盖面,使新华社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虽然近年来新华社努力在抓新闻落地工作,但是用户仍然有限,尤其是国外用户的数量与世界性大通讯社相比还是少的。从总体上看,新华社在新闻数量、质量、品种、时效、服务等方面,竞争力还落后于经营了百年之久的世界性大通讯社。
在世界新闻传播领域中,长期以来,世界性大通讯社的国际新闻占新闻流通总量的80%。这个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权威数据表明,世界性大通讯社依然垄断着国际新闻的传播,对世界舆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其他世界性通讯社要想赶上并超过它们,打破目前的这种垄断局面,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传播技术的发展对世界性通讯社的影响越来越大,谁抢占了新技术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这一点从世界性通讯社纷纷涉足电视新闻市场,以及争先恐后地在因特网上抢占地盘可以得到充分证明。1992年路透社买下维斯电视新闻社的全部产权,现已每日通过卫星向全世界传播电视新闻:美联社于1994年底成立了电视部,正大张旗鼓地展开全球性的电视报道:埃菲社的电视报道90年代覆盖了拉美各国。俄塔社的前身塔斯社从1990年起开发音像事业。合众社的合众国际电视新闻机构(世界电视新闻社)是由合众国际社新闻影片机构与英国独立电视台合资组成的一个世界性的新闻影片机构,每年向全世界约80个国家的近1000家电视台提供约2000万英尺的新闻影片。
全球经济正向一体化方向加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趋势已日渐明朗。特别是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为信息共享又提供十分便利的条件,而对于世界性通讯社的垄断竞争来讲,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特网技术可以使上网用户在网上浏览和发布包括文字、声音、图片、动画乃至电影等多媒体信息,这种浏览和发布都是没有国界的。它现已遍及180多个国家地区,容纳了2000多万台计算机,已经为1.13 亿用户提供多样化的网络和信息服务。美联社和路透社在它们的网址上都投入了很大的力量,设计了漂亮的网页,放进专门制作的新闻和信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Yahool Sohoo这样的因特网的信息服务商,它们的手已经伸进通讯社的后院——通讯社传统的新闻报道领域,它们通过许多不同的超级链接发布政治、经济、军事、金融、证券、体育、文化、艺术、科学、社会等各方面的新闻和信息。因此,可以预料,世界性通讯社的垄断竞争将随着以电脑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的到来而日趋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