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治疗探讨论文_张兰豫

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治疗探讨论文_张兰豫

(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白银730900)

【摘要】目的:探讨首次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无反应性川崎病(KD)的发生率及其再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008--2018年我院87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为首次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48h后体温仍超过38.5℃,或治疗后2-7天,甚至2周内再次发热,并符合至少一项川崎病诊断标准者。结果: 87例均在急性期治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6例对首次丙种球蛋白治疗无反应,发生率6.8%。对丙种球蛋白无反应者6例给第2次2g/kg丙种球蛋白静滴,5例热退;1例未热退,给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论:约6.8%KD患儿对初次丙种球蛋白治疗无反应。对初次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患儿推荐使用第2剂丙种球蛋白2.0g/kg,对2次2.0g/kg丙种球蛋白治疗仍无效者,可以选用第3次2g/kg丙种球蛋白静滴和糖皮质激素治疗。

【关键词】川崎病;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IVIG无反应性;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032-01

川崎病(KD)发病率逐年增高,尽管KD病因不清,但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IVIG)可使多数患儿迅速退热,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但在IVIG治疗过程中发现部分患儿对初始IVIG治疗无效,治疗48h后仍有发热超过38.5℃,或治疗后2-7天,甚至2周内再次发热,并符合至少一项川崎病诊断标准者,称IVIG无反应性〔1〕。本文总结分析了2008--2018年我院的KD患儿的临床治疗,了解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患儿的发生率及再治疗。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8年01月—2018年08月我院儿科住院的全部KD病例。

1.2一般资料

患儿一般资料:87例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其中82例满足6项主要临床表现中的5或6项,5例(9.5%)临床表现4项,但合并有经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冠状动脉异常。男56例,女31例,男:女=1.81:1。年龄6个月至8岁,93.1%患儿<5岁。

1.3诊断和纳入标准KD诊断标准使用第7次世界小儿川I崎病研讨会(日本Hakone,2002)修订的KD诊断标准〔2〕,若患儿具备6项主要临床表现中至少5项,则被临床诊断;若临床表现不满足5项或以上表现,但超声心动图检查或心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了冠状动脉瘤或者扩张,在除外其它疾病的基础上,也可诊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冠脉扩张的标准:轻度扩张;瘤样扩张明显而局限,内径<4mm;中度扩张:可有单发、多发或广泛性,内径4~7mm;重度:巨瘤内径≥8mm,多为广泛性。

治疗48h后仍有发热超过38.5℃,或治疗后2-7天,甚至2周内再次发热,并符合至少一项川崎病诊断标准者,称IVIG无反应性。

2.结果

2.1 患儿一般资料:发热为最常见临床表现,87例均有发热,发生率100%,热程4—15d。其次依次为口唇改变86例(98.8%),双侧结膜充血85例(97.8%),颈淋巴结肿大75例(86.2%),四肢末梢改变73例(83.9%),多形性皮疹70例(80.4%) IVIG无反应性6例, IVIG再治疗6例KD,5例有效,1例无效后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87例均接受了IVIG治疗,方案:1.0g/Kg,连用2日方案,所有患儿均接受了阿司匹林30mg/Kg.d口服治疗。81例用药后体温减退,属初始IVIC治疗敏感;6例对首次IVIG治疗无反应,发生率6.8%。6例IVIG无反应性患儿接受第2次2.0g/kg的IVIG治疗,5例(62.5%)热退;1例仍有发热,转入省级医院第3次应用2.0g/Kg丙种球蛋白,配合糖皮质激素应用体温正常。

3讨论

川崎病至今病因不明,但临床和流行病学支持该病的病因可能与感染有关。该病有明显的自限性,有明显的季节发病规律,发病年龄多为5岁以下婴幼儿,男性多于女性。北京市45家医院近5年来KD病例分析显示,KD无反应性患儿发生率达12.8%,〔3〕我院初始WIG无反应性发生率为6.8%,初始WIG无反应性显著低于国内其他作者报道资料,可能与我院的病历数较少有关。临床上如果患儿血沉、WBC或血浆GPT升高严重,血浆白蛋白减低明显者应注意IVIG无反应性的可能,治疗应更加积极。对IVIG无反应者的治疗方法接受第2次2.0g/(kg·d)IVIG治疗患儿中,有83.3%患儿体温恢复,有1例体温仍高并需要多次IVIG输注或再加糖皮质激素治疗。

本文有1例第二次2.0g/kg的丙种球蛋白体温仍高,后应用第3次丙种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后体温很快降至正常,且未出现冠状动脉并发症。我们建议初次IVIG治疗无效患儿应首先采用2.0g/kg的IVIG重复治疗,仍无效者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再次给予2.0g/kg IVIG治疗,否则可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但在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结果报道之前,糖皮质激素治疗还应慎重。〔4〕

【参考文献】

[1]王永清,曹晓军.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诊治现状[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3):226-228.

[2]Yanagawa H,Sonobe T.Changes in the diagnostic guidelines for+Kawasaki disease.In:Yanagawa H,Nakamuru Y,Yashiro MiKa—wasaki T,editors.Epidemiology of Kawasaki disease:a 30-year 8.chievement[M].Tokyo:Shindan—To—Chiryosha,2004:24-32.

[3]杜忠东,张永兰,赵地等,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治疗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10):738-741.

[4]张雅媛,钱小青,李娟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相关因素及治疗探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0;26:1036-1038.

论文作者:张兰豫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  ;  ;  ;  ;  ;  ;  ;  

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治疗探讨论文_张兰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