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教育的教育生态学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态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随着终身教育原则的提倡和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的逐步实现,大教育的出现成为一种必然。关于大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方面的认识,已经取得了很多建设性的成果。以往对大教育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探讨促成大教育发生发展的外因——各种社会性的要求。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把教育系统作为一个社会生态系统的子系统,从其本身蕴含的生态性(整体关联性、动态平衡性)出发,探讨了大教育存在的合理内因。
关键词 大教育 教育生态系统 整体关联性 动态平衡性
当代社会,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大经济、大科技、大农业等相类似的大教育观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所谓大教育,是相对于过去的单纯的学校教育而言的,可界定为从学前教育、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到老年教育的贯穿人的一生,并且全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参与的教育。象一切社会新事物一样,大教育的产生,必然有其复杂的社会背景,对此,已有学者做过一些分析。本文拟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对大教育作一番透视,从教育生态学的基本涵义出发,试图对大教育的发生、发展作一个新的理论辨析。
一
教育生态学是借用生态学的观点来探讨教育系统内部规律的一门科学,其存在的合理性是基于教育系统是由作为活动主导要素的人和各种教育环境构成的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且系统内部各种活动符合一定程度的生态规律。教育生态学的主旨是研究一定社会的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力求实现教育生态结构的最优化和教育生态功能的最佳发挥。
教育生态学认为,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其整体关联性,表现为教育生态系统与社会大系统的整体关联和教育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整体关联。
首先,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一样,都是人类社会自我发展的子系统,各种教育以外的社会因素都可称为与教育发展息息相关的环境。按照生态学观点,任一生态因子总要与周围环境经常不断地处于相互交换之中,因此,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也定会存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过程,教育与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适应关系,社会各因素的变化发展总要对教育系统产生影响,并制约着其内部结构的变化。
当今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改变,社会对其所需要的各种人才素质的要求也随之有了变化和发展,传统的专门人才观已被一专多能或多能一专人才所取代,个人对自身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为社会培养它所需要的人才,当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改变反应到教育系统内时,以往比较单一的学校教育系统和正规教育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多方面的需求。例如据美国对某个学科领域1970年毕业生的调查表明,到1980年他们的那一学科知识陈旧了50%,到1986年知识已全部老化。这表明,面对新的形势,传统的学校教育在适应社会发展方面已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比传统学校教育有许多优越之处的多样、开放、综合、复杂的大教育应运而生。大教育较之传统学校教育的优越之处表现在:在教育目的上,大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为社会培养各种各样的复合型人才,而且在很大成份上满足受教育者自身个性发展的需要和享受学习的乐趣,为提高受教育者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而努力;教育内容贯穿过去、现在与未来,且与社会各系统的共同进步相连;教育对象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为社会各行各业愿意受教育的人提供实现其愿望的机会;教育方式力求突破传统的讲授方式,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采用多种多样的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大教育是教育生态系统适应社会大环境变化的结果,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多样性人才的需求,也为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提高充实自身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关联性还表现在教育系统中的任一要素都和其他要素存在相互关系,并且任一要素都处在由位于同一层级的要素共同组成的某一相对的系统之中。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随便脱离其他要素而无限制地发展。教育生态系统的每一要素都不是消极被动生硬地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其存在状态也不只隶属于一种社会力量的左右,而是整个系统与其他各种社会要素(环境)相互间进行各种形式交流的结果,其发展状况也一定会与教育系统和环境之间交往程度相协调。教育生态系统内部的整体关联性表明作为一个隐定生态系统的教育系统是多种教育形式的统一体,这种教育必定表现为大教育的形式。同时,它也表明大教育的各种教育形式相互依存的必然性。这是社会各种教育资源潜力充分发挥的可能性之所在。从大教育的纵向结构看,各种教育形式的入学人数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到高等教育应该呈递减趋势,并且只有前一教育形式正常发展了,后一教育形式才会有充足的生源和良好发展的前提。当然,这种次第的人数减少现象还与社会办学实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各种职业学校学生分流、各级毕业生直接就业等有关。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状况与正规教育在入学人数上并无很大关系,它们的发展规模与办学形式等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们就学愿望程度密切有关。不过,除入学人数方面外,成人教育、老年教育与正规教育的关系还是很密切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受过良好的、系统的正规学校教育的人,其社会形势感悟力相对强些,对个人的要求也较高,他们接受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等各种充实自身、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的教育形式的教育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各种非正规教育形式也会对学校教育产生或正或负的影响。这不仅是社会力量单方面作用的结果,更多的也许决定于人们的意愿。比如,没有很好地接受正规教育的父母,在接受了各种非正规教育形式的教育后,意识到在青少年时期接受学校教育系统训练的重要性,便有可能强化对其子女进行正规教育必要性的认识,从而一定程度上促进正规教育的发展。
从大教育的横向结构看,大教育体系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大形式。在这个体系中,正规的学校教育无疑仍居于中心位置,它将在自身不断地发展完善中给其他形式的教育提供经验和场所,同时也增加了学校教育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如兴办适合社会多方面需要的各种类型的学校,组织各种长、短期社会急需专业培训等,并在某些方面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为青少年和成人提供更多的学习和进修机会。各种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的兴起,不仅是正规教育的合理补充,同时也是充分利用教育人力、物力资源,发挥各种教育形式最佳效益的重要途径。尤其在目前,政府将办学权力下放,扩大地方办学自主权,广开办学渠道的情况下,更应依靠社会各界兴办社会急需的形式多样的业余教育,包括各种远距离的教育、电化教育、函授教育、自学教育等。从社会总体效益上看,教育体系对教育资源的利用总是越充分越好,这就自然要求大教育系统尽量广设多种教育形式,以适应各类求学者各方面学习的总需求。
二
教育生态系统另一重要的基本特征是其动态平衡性。动态平衡是任一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特征,教育生态系统也不例外。教育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教育不只被动地受制于社会各因素的发展,它也要根据社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及时调节完善自身内部结构,主动积极地配合社会的发展。如此,教育与社会之间才可能是一种和谐共生关系,教育也才有其生存之地。这些都要求我们对教育生态系统的研究应以一种开放系统的观点来进行。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输入的是未达到某种智能和人格发展水平的学生,通过在教育生态系统内部的“加工”,进行德、智、体、美、技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出各种类型的社会所需人才,输出到社会的各个部门。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社会信息反应到教育系统内各个环节、各种教育形式中来。这些信息很复杂,包含有各种社会因素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等,反映了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当一定量来自社会方面的物质、能量、信息输入进教育系统后,就会引起教育系统与社会大系统之间一定程度的不平衡,为了达到新平衡,教育系统就会据自身特点和现状协调内部结构,主要是合理调配各类教育形式在整个系统中的比例关系,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形式的内在潜力,促进它们的功能得以最佳发挥,培养出各种社会急需人才,将种种新信息反馈给社会,以保持教育生态系统与社会大系统之间的动态稳定。但是,任何事物的稳定都是相对的,变化发展是绝对的。教育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也只能是相对于一定的历史条件来说的,教育生态结构也必然随着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只有与各种环境条件相协调的教育生态结构其存在才是合理的,建立在与各种社会因素相对应基础上的教育生态系统才能称之为一个开放平衡的系统。
从教育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性来看大教育,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教育的出现既受教育生态系统自身发展均衡性要求的推动,其内在类别构成又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及其结构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社会各种因素发生了巨大变化时,多种教育形式以一定比例关系组成的集团式的大教育比单一的学校教育更能使整个教育系统迅速地适应社会,从而避免单一教育形式面对众多社会要求不能胜任地尴尬局面。从生态学意义上说,也就是维持了系统内的动态平衡。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大教育是由多种教育形式组成的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体系,它的产生正是迎合了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异从而使教育生态系统于狭处逢生的有力举措。因此,大教育也是教育生态系统作为一个一定意义上的自组织系统为了维持其平衡“自然”进化发展的结果,其出现也具有不可驳倒的内在合理性。
另外,大教育内部各种教育形式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变化明显地反映了教育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性。比如,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地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与技术教育的比例关系是有所区别的。一般地说,在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时期,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低,教育系统内部功能的发挥也不太全面和充分,普及初等教育,提高成人识字率就可基本维持系统平衡。在经济“起飞”时期,社会对教育要求有了转移,则有个职业和技术教育加速发展的时期。而在经济飞跃时期,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相应教育系统内各种教育形式都蓬勃发展,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都能有重点地适度发展,各种教育形式之间比例关系合理,整个教育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就可达到极致,系统就会维持一段良性的动态平衡时期。虽然,有时在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不同地区,教育内部层次结构不一样,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教育普及程度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也相应提高,这几乎是一个基本的趋势。同样,虽然在不同地区其教育的类别结构不一样,但在相似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也可能有相似的教育形式的发展。如在社会工业化过程中都有一个职业和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时期。值得说明的是,上面所指的各种教育形式只能是大教育称谓下的教育形式。在不同的社会形势下有不同的大教育内部结构,在相似的社会环境下有较一致的教育发展形式,这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育生态系统随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努力维持了其内在平衡。这种平衡只能是相对的,不断地随社会发展而改变的,因而只能是一种动态平衡。
目前,人们对大教育现象的形成有各种说法,对其产生的深刻社会背景也已作出比较详尽的分析。如果从教育生态学角度来说,大教育是教育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和水平的产物。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对大教育的研究,就决不能忽视教育系统作为一个社会生态系统子系统其本身蕴含的生态性,也不能仅仅止于对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分析,而应对其存在的合理内因进行探讨,这样才是更有效的。这体现在组织方法上,就是不仅要从教育系统和社会大系统整体协调发展的角度着手,还要突破孤立研究教育系统内部问题的局限。在研究内容的安排上,要从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各种教育形式之间的合理配置,维持大教育整个系统的动态平衡,从而保证大教育系统蓬勃健康地发展,为社会培育更多更适用的人才。
(本文得到导师庞学光教授的悉心指导,谨致谢忱)
收稿日期 1996-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