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奥运话“极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悉尼论文,极限论文,奥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9年6月16日,美国选手格林以9秒79打破了加拿大的贝利于1996年7月27日在亚特兰大创造的男子100米9秒84的世界纪录。 这项被认为是“历史性突破”的成绩竟然与汉城奥运会(1988年)上靠服用违禁药物创造“新纪录”并骗得世界冠军的本·约翰逊跑出的百米成绩一模一样。多么惊人的巧合!11年前,跑出9秒79的约翰逊骄傲地宣称, 他的成绩在今后50年内没有人能打破,除非是他自己。可惜他高兴得太早了。三天之后,药检的结果使他的“新纪录”和“世界冠军”被取消。从那时起,许多人就认为9秒80的大关是不可逾越的,是人类体能的极限。
自本·约翰逊事件后,奋斗在百米跑道上的汉子们先后5 次打破了百米的世界纪录,但没有人能够突破9秒80的大关。格林, 终于成为第一个突破“极限”的选手。那么,他的“历史性突破”是否就真是人类体能的“极限”呢?
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世界纪录的发展过程出现一些令人迷惑不解现象,有时一大批运动员突破了一项世界纪录,有时一项世界纪录在许多年都无法打破。如美国的海因斯1968年在墨西哥高原上创造出9秒95的百米纪录,保持15年才被突破。 那么现在的世界纪录是不是已经达到了人类的“极限”?世界纪录究竟有没有极限?
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世界纪录是怎样产生的?
世界纪录的产生源于一个巨大的系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现的社会产品,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一定的训练过程和一定的竞赛过程而实现的。它的产生过程具有如下特点:1.复杂性。世界纪录的产生,牵扯到社会的、生物的、心理的、人的、物的、选才的、训练的、竞赛的、运动员的、裁判员的等诸多方面和诸多因素,是这些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庞大性。世界纪录系统的若干子系统都可以推导出无限多个因素来。比如身体素质一项可以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等,而其中仅速度一项又可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等等。正在发展的生物遗传工程的研究,也将会直接介入未来的选才和训练,成为未来的世界纪录构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3.动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化,场地器材在更新,竞赛规则在改革……世界纪录构成系统的诸多因素在时间流里发展着、变化着、此消彼长着,世界纪录构成系统的诸多因素具有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性特征。4.随机性。世界纪录的诸多因素是通过偶然的随机的方式实现的。比如说,一个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遗传条件,在什么时候参加了运动训练,训练环境和条件如何,碰到了一位什么样的教练员,创造世界纪录时的天气、地理、观众、裁判的情况如何等,这些因素都是随机地组合到一起,汇聚到一个人的身上,发生在一定的时间里的。这就是世界纪录构成系统的随机性。
知道了世界纪录是怎样产生的,那么,什么又是它“极限”呢?世界纪录在产生过程中各因素的最高发展水平以最佳的组合方式结合起来的最大限度就是世界纪录的“极限”。
如何认识世界纪录的“极限”问题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第1种观点是有限论。他们认为世界纪录的发展是有极限的。30 年代,当黑人选手欧文斯黑色闪电般地跑出了10秒2成绩, 当时的人就断言这是百米跑的极限;60年代,哈里以10秒的成绩再次改写百米跑的纪录,人们更是惊讶:人居然能用1秒钟的时间跑出10米的距离, 这一定是百米跑的极限了。随后,又出现了对海因斯的9秒95、贝利的9秒84,包括格林的9秒79的成绩的“极限论”。可见, 人们对百米跑“极限”的认识在不同时期有很大的差异。研究人员用数据也证明了世界纪录是有限度的。例如艾里尔博士(美)用生物力学的试验,证明了百米的极限是9秒6、跳高是2米7,跳远是8米96。他认为,要超过这个限度, 运动员的肌肉就会发生断裂。由此看来,有限论不无道理。
第2种观点是无限论。无限论认为,100米世界纪录是无限度的。美国的雷蒙德斯蒂芬尼博士(1977年)研究了39个奥运会田径单项世界纪录的发展情况,找出了世界发展的最佳常倍数,由此预测世界纪录的发展。他预测的2000年的纪录是:百米9秒72,跳高2米46,跳远9米14。 他认为:“人类的运动成绩是没有极限的,惟一的限度也许在运动员缺乏取胜的愿望。”更有针对这一观点的精彩论述,如美国学者托马斯认为,“运动成绩同能力的提高一样是没有限度的。100万年后, 由于人类智慧的力量,使身体瞬间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的移动成为可能,这时百米纪录是0.0秒。”他的分析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
那么,世界纪录究竟有没有极限?借用以上观点,我们认为:
第一,从人类形态结构、机能能力的发展过程看,世界纪录是可以不断被突破的。
世界纪录是由人创造的,人类形态结构、机能能力、智力等等是产生世界纪录的基础条件。比如,决定百米跑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步长与步频。运动员的腿长和腿部力量会限制步长,所以,步长相对每个运动员来说是有限的。步频主要与运动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等等有关,相对个人来说也是有限的。但人类的形态结构和机能在进化过程和训练过程中将不断得到改善与提高,这种改善与提高又将不断地逼近自己的发展极限。此过程呈无限发展的趋势。
第二,从产生世界纪录的准备过程看,世界纪录永远都是相对的。
世界纪录的准备过程就是运动训练过程。培养一名优秀选手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进行的,这个历史阶段所提供的可供创造世界纪录的条件是有限度的。首先,社会提供给训练过程的人力、财力、物力是有限的;其次,社会提供给训练过程的科研成果是有限的,一定历史阶段社会造就的教练员、运动员、科研、组织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水平是有限的。此外,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对训练客观规律的认识也是有限的,这种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训练水平。但是,这些限度又不是绝对的。如何使训练过程的诸多因素合理组合,产生相应的更合理、更好的方式去创造新的世界纪录。这种合理组合方式的探索是无限的,谁越接近这个限度,谁就有了创造新的世界纪录的基础。
第三,从产生世界纪录的实现过程看,世界纪录都存在着可以突破的空间。
世界纪录的实现过程即竞赛过程。通过竞赛,将训练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兑现为世界纪录。竞赛中,运动员的临场发挥、赛场的条件、评判的尺度都有一定的限度,相应的运动成绩也应该有一定的限度。事实上,人们在一定的训练水平、比赛条件、评判尺度的制约下却达不到应该创造出的世界纪录,人们只能无限逼近和趋向这个有限的世界纪录。就拿运动员的临场发挥来说,科学研究证明,即使是训练有素的运动员也只能发挥自己最好成绩的90%左右。美国学者汤姆·埃卡的研究证明,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的,创造了被誉为“21世纪的一跳”的比蒙,也不是各种因素的最高发展和最佳组合方式的获得者。根据比蒙的竞技状态和比赛过程的实际情况,“比蒙在墨西哥城完全有能力跳进9米14。”因此,格林的9秒79也不能确定就是各种因素的最佳组合。首先, 雅典当天无风,如果有顺风又不超风速,这个成绩是否会提高?另外,从技术分析来看,格林的最大速度不如贝利等名将,他突出的特点是加速能力。如果他的最大速度提高了,这个成绩是否会提高?同样,跳远又能跳多远?跳高将会跳多高?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了解一下专家们预测的2000年世界纪录与实现了的世界纪录的差距:
成绩 无限论(雷蒙德斯蒂芬尼) 有限论(艾里尔)
目前的世界纪录
100米
9.72(秒)9.79(秒)9.79(秒)
跳高2.46(米)2.70(米) 2.45(米)
跳远9.14(米)8.96(米) 8.95(米)
数据告诉我们,无限论与有限论的专家们所预测的世界纪录彼此的差距并不大,他们的预测值与目前的世界纪录也同样是有的相符,有的不相符。
由此可见,世界纪录的极限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世界纪录又存在着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趋势,从这个相对意义上说,世界纪录又没有极限。它不断地逼近自己的绝对极限,但又永远达不到这个极限。从哲学意义上来说,世界纪录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新的纪录一定会出现,是在悉尼奥运会上,还是在以后,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