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婷
(安徽省明光市人民医院 安徽明光 239400)
【摘要】目的:探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5例患者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对照组36例患者选择宫颈冷刀切除术的治疗,比较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以及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上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伤口的愈合时间上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可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治疗安全性,并发症少,有助于身体愈合,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0-0034-01
宫颈上皮内瘤变为和宫颈侵润癌相关的癌前病变,可对宫颈癌发生的连续过程进行反映,包括子宫颈原位癌以及子宫颈非典型增生。对该疾病给予有效、彻底的治疗,能够防癌、治癌[1]。目前该类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通过各方面技术的发展,宫颈环形电切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而且损伤较小,费用低,手术后创面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2]。诊断和治疗同时进行,既减少患者的病痛,还可提高治疗效果。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45例,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59岁,平均年龄为:(37.56±3.72)岁,妊娠次数:0~6次,平均次数为:(2.58±0.85)次,阴道分娩次数:0~5次,平均次数为:(1.28±0.49)次。对照组患者36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60岁,平均年龄为:(38.03±3.25)岁,妊娠次数:0~6次,平均次数为:(2.44±0.80)次,阴道分娩次数:0~5次,平均次数为:(1.27±0.52)次。两组患者没有身体资料上的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实验组 该组患者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月经干净3至7天,禁止性生活,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白带常规,凝血功能等排除禁忌,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充分暴露宫颈,宫颈醋酸和碘液染色确定病灶范围,高频电刀,功率约约25至50赫兹于病灶外测3至5mm环形,连续性切除病灶,深度15至20mm,如范围不够可补切,但尽量保证完整性,后用针状或球状电刀止血,修整宫颈形态,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对创面进行电凝止血,并将烧伤膏涂抹在表面。若患者宫颈明显肥大或者重度糜烂,则锥切深度要大于20mm,手术结束2个月后定期复查。
1.2.2对照组 该组患者采用宫颈冷刀切除术的治疗,首先了解大致的病变区域,给予连续的硬膜外麻醉,将病灶环形切除一直到病灶外5mm左右,逐渐深入切口。缝合后采用纱布条来压迫止血,并将组织送病检,2天后取出。手术结束2个月后要定期复查。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检验,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上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伤口的愈合时间上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的对比
2.2 并发率和治愈率
实验组没有患者出现宫颈狭窄,有1例出血,并发率为2.2%,43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95.56%。对照组4例宫颈狭窄,2例出血,并发率为16.7%,33例治愈,治愈率为91.67%,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宫颈癌患者的人数不断上升,而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这一疾病有密切联系。宫颈上皮内瘤变属于常见疾病,可采用电凝、冷冻、锥切、激光、子宫切除等多种方法治疗[3]。实验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治疗,能够将宫颈,从外到内给予圆锥形切除,达到治疗后额取样的效果,而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效果显著,对患者进行2个月的随访观察,很少有并发症的出现,而且复发率低,治愈率高,还可减少女性的病痛和对身体的损害,可在临床广泛推荐[4]。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上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伤口的愈合时间上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可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治疗安全性,并发症少,有助于身体愈合,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周洁云. 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对比[J].河北医学,2012,11(10):1607-1609.
[2]陈建英.LEEP刀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3,15(04):412-414.
[3]颜琳,沈健,黄磊,张庆华.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13(11):2101-2103.
[4]汤木莲.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3(10):3088-3089.
论文作者:朱永婷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宫颈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环形论文; 手术论文; 意义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