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视角下农民职业能力及其培训现状分析
徐 彤1,印建兵1,杨 光2
(1.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江苏无锡 214121;2.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摘 要 为推动我国新型农民职业能力提升以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以无锡市锡山区为调查对象,从农民培训需求、农民职业能力现状出发,分析目前农民职业能力以及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据此提出培育新型农民职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农民;职业能力;职业培训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现代农业。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增加,2018年,我国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的人数超过1 500万人,但是与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相距甚远。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处于重要的转型期,正朝着社会化大生产方向转变,也就是说,我国农业将逐渐摒弃非标准化、非专业化以及粗放式、单一式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向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其中,人才是第一要素,培养一支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1]。
1 农业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农民职业培训的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已经形成一定的人数规模,但是目前培训的内容还是以生产技术为主,培训的方式还没有脱离传统单一的培训模式,即“黑板式”教学。生产技术培训固然重要,但是农业供给侧更需要的是综合性、复合性的人才[2]。就无锡市锡山区农民客观需求来看,农民职业培训应该注重以下3个方面。
1)新型农民职业培训需要在电子商务、政策法律、市场营销、品牌拓展等方面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当前,农业供给侧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产品不能适销对路,农民由于法律、制度、政策、市场规则等知识的缺失不能有效处理经济纠纷问题,正当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2)新型农民培训需要运用新型传媒手段,例如直播、网络信息推送、视频等多样化的技术手段,将培训全覆盖、时间无缝对接地推送到农民工作、生活中。当前,农民需要全过程、无间断的培训服务,农民田间学校、“菜单式”教学实训等多种方式受到了广大农户的欢迎。
3)新型职业农民不仅需要技术培训,更需要创业型“就业培训”。目前,关于农民创业的培训虽然较多,但是绝大多数还属于技术培训,只注重前期培训,不注重过程跟踪服务,创业的理念教育、财务管理、理财等方面培训指导严重缺乏。当前,农民迫切需要的是从创业前期到创业后期整个过程的实时指导。
2 农业供给侧视角下农民职业能力现状分析
2.1 新型农民职业的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在职业能力结构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据调查,当前农民专业能力的良好率超过50%,说明超半数的农民职业能力基本上处于合格的水平,但是从优秀率来看,优秀率未超10%。由此可说明,多数农民具备了从事农业工作的基本专业能力,但农民整体专业水平不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虽然政府采取了鼓励返乡从农的政策,但是返乡从农群体现有的知识经验与目前所从事的农业工作关联度不高[3]。
2.2 新型农民职业的方法能力
方法能力在职业能力结构中起着应用性的作用。在获取信息方面,农民搜寻信息能力较弱,据统计,学会运用互联网、现代媒体的人数比例只有30%,其中,虽然青年农民运用互联网技术的程度较高,但其创新能力不够,实践能力、经验等不足,经营管理的实践能力尚需加强,且在调查中农业承包经营失败的案例较多。当前,农民营销方法、手段单一,财务管理技术能力偏弱,缺乏理财、保险、环保等意识,小农意识仍然存在。
2.3 新型农民职业的社会能力
1)完善必要的硬件设施建设。教学、培训或指导既需要田间现场操作,也需要在室内讲解演示,有必要加强常态化的基本设施,加强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及时到账。2)鼓励利用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硬件设施建设,有条件的乡村可以鼓励当地乡镇企业出资或通过社会募捐等方式募集基金。3)要做好基金专款专用,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加强财务审计与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防止资金挪作他用或贪污。
在形成客观行动悖境的博弈中,博弈主体总是遵循自我利益最大的宗旨。但是在主体行动中,甲和乙都按照与对方之间的特定关系去行动,主体理性是公共知识,纳什均衡策略是一种行动理性。在混合策略<s,t>中,甲和乙彼此独自执行策略,两者的决策没有实质性的因果影响,在纯粹策略选择中也同样如此,因而导致行动悖境的产生。如果主体博弈有协商理性的参与,在行动选择中,主体可以交换信息,彼此决策的独立性招致破坏。因为有信息的流动和传递,主体决策选择会考虑通过言语行动所得的新信息,博弈主体的选择概率将呈现贝叶斯特征⑬。
无锡市锡山区有关农民职业培训问题表现在政出多门,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根据调查,目前存在多个管理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部门,基本上可以涉及农业农村局、科协、教育局、劳动局、财政局、妇联、共青团以及各类培训机构等部门。多个部门重视农民培训,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调动了农民参与就业、创业培训的积极性。然而,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1)部门之间存在重复交叉,协调性差,效率低下;2)各部门为了自身利益,降低了职业培训的公益性;3)多个部门不能协调运行,各自为政,一旦出现了问题,很难将问题溯源,弄清责任[4]。
3 农业供给侧视角下无锡市(锡山区)农民培训现状分析
这种不同部门不分青红皂白,在同一个村委会装8个大喇叭的现象,是一种资源的错配和浪费,反映了相关上级部门脱离实际的工作作风,同时也反映了部门之间信息互不联通、仍存“壁垒”的问题。
3.1 培训供需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多元化、多层次化的发展,农村所需的人才已经不限于耕种技术人才,但是,当前的培训体系还没有很好地适应农民职业分化的趋势。目前,农民职业培训的内容和层次还不能适应农民职业转换的需求,例如,农业技术培训与非农职业技术培训方面表现出严重的供需不平衡。此外,组织领导者的意识、观念守旧,认为农民只要种好地、管好生产就可以了,至于怎样管理,如何经营不是农民做的事情,导致第二、三产业领域内相关职业技术的培训涉足很少。
2)消除设计不足造成的质量问题。对有问题的质量工程应通过设计方案的改进来治理。要力促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和会审,对交底中反映出的质量问题要逐一加以研究解决。如果设计方案细致周到,即使工程造价难以降低,也可以有效的减少工程质量问题,从而减少建设后的维护费用。
3.2 规范管理问题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始终以学生为本,要把课堂主体从教师真正的变为学生,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它可以充分地凸显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建立共同的学习目标,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互相丰富,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提升了英语学习效率。
3.3 经费保障问题
4.2.1 解决好建设基金问题
近年来,无锡市锡山区较快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农民耕地面积锐减,农民在集约化生产、经营方面面临着巨大压力,政府积极引导组织农民职业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存在以下3方面问题。
4 农业供给侧视角下农民培训的改善对策
4.1 构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支持体系
针对目前农民培训缺乏系统管理、缺乏资金支持的境况,政府应当引导构建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主要在财政扶持、金融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构建一套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1)要构建长期的财政扶持,要将新增农业补贴和项目建设投入到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以项目为抓手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及其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合发展。2)加大金融保险扶持。当前,要按照中央文件的精神探索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权、承包权三权分置,引导金融部门积极助农贷款。3)鼓励保险机构针对农业生产开展农业保险险种创新,提供优质保险服务。
4.2 完善职业农民培训供给保障
根据调查,农民培训经费保障目前还没有做到专项拨款、专项使用,这主要是由于培训存在多部门管理,培训经费的使用也是各个部门各自使用,没有统一的预算与规划。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各个部门进行培训时,往往是临时任务式的,好像就是为了将仅有的一点项目经费使用完,完成上级指派的一项任务。因此,经常出现临时用教室,去找教室;临时需要师资,去找师资等现象。总结起来,农民职业能力培训存在两个严重问题:1)经费保障力度不够;2)经费使用效率不高。
社会能力在职业能力结构中起着拓展性的作用。据调查,返乡农民工社会能力水平达到“优良”的状态,绝大多数返乡农民对家乡、农业、农村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愫,而且社会关系比较稳定,沟通比较通畅。但是,农民的集体意识不强,在农业经营中经营方式单一,专业合作意识不强。另外,基层组织领导力不够,农村农业经营处于分散状态,没有形成专业合作的规模效应,缺乏集体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
4.2.2 解决好师资供给
1)建议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格标准的认定和完善工作,从而确保培训师的培训质量,形成稳定的师资队伍;2)建议构建农业专家资源库,改善师资结构;3)完善培训奖惩机制,调动优质培训资源向乡村倾斜,提高基层农业培训师的待遇[5]。
4.2.3 创新培训教学手段,构建教学资源库
当前中国城市公共消防安全服务仍是由政府主导的“指令型”供给模式,街道和社区的公共安全意识尚未充分建立,承担责任少,使得政府部门工作压力大,超负荷运转,无法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造成公共消防服务供需失衡和供需错位现象。[2]
1)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培训模式,务必将培训课堂下沉到第一线。2)加强农业培训模式数字化建设,加快建设智慧农民云平台、农机在线、微培训、在线公众号等数字化基础设施。3)改善创新教育手段、方式,形成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板块,形成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育经营管理型、社会服务型、专业技能型的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煜,陆彦,於忠祥.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的实证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6,5(4):90-97.
[2]党佳娜,魏凤.欠发达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评价及比较——基于陕西省、四川省的问卷调查[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6):8-12.
[3]郑红友,俞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研究[J].成人教育,2017,37(6):49-52.
[4]窦本洋,高霏霏.职业教育与农民素质提升问题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8):100-101,104.
[5]刘海妹,郭领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探索[J].科技咨询,2014,12(7):223.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志码: B
DOI: 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7.077
收稿日期: 2019-05-20
基金项目: 江苏教育现代化研究院招标项目“农业供给侧视角下江苏农民工职业能力及培训公共服务体系研究”(ZK-Z/2018/32);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江苏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机制研究”(2017SJB0672)。
作者简介: 徐彤(1999—),女,江苏南京人,大专在读,研究方向为会计与财务管理。E-mail:xt18360308408@126.com。
(责任编辑:刘昀)
标签:新型农民论文; 职业能力论文; 职业培训论文;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论文;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