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大于天,筑起幼儿园安全防护网——浅谈幼儿园安全事故预防措施及落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园论文,预防措施论文,浅谈论文,安全事故论文,筑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肌肉的迅速发展使幼儿具有爱玩好动的特征;思维和行为活动带有明显的随意性;控制调节自身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差;好奇心强;缺乏生活经验;对周围环境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判断力差等。这样一系列的特征决定了幼儿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制意识的提高,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关注重点,幼儿园安全事故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现实,幼儿园安全管理不容忽视,事故的发生不但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会给幼儿身心带来伤害,给幼儿园带来严重的后果与损失。因此,筑起幼儿园的安全防护网已经刻不容缓。 一、分析、查找原因 幼儿园安全事故主要是指入园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和幼儿园开展的活动期间及范围内所发生的人身或内心(心理)伤害事故,它既包括幼儿在幼儿园内发生的伤害,也包括在幼儿园组织的外出活动(如郊游等)中发生的伤害。而所谓安全防护就是防患于未然,预先把不安全的因素规避。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 以下是近几年发生的幼儿园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案例1:2011年3月17日下午4时55分,四川省遂宁市城区燕栖街熊猫幼儿园正值放学,小朋友纷纷走出校门。突然,一辆停靠在校外的面包车里冲出一名男子,从人群中抢走一名3岁幼童后开车疾驰而去。 案例2:2010年11月23日中午,江西婺源县紫阳镇星星幼儿园小二班李某在上厕所时摔入便池中,右眉处碰撞成了3至4厘米的皮裂伤。星星幼儿园被告上法庭,赔偿医疗费用及精神损失费计人民币11260元整。 案例3:2010年12月,江苏兴化板桥幼儿园7名儿童因上课说话被该校女老师易某用电熨斗烫伤。 案例4:2010年5月12日,陕西省南郑县圣水镇幼儿园一名疑似精神病患者持刀闯入,造成9名师生死亡、多人受伤。 案例5:2010年12月,浙江省温州市区滨海园区一幼儿园内,4岁男童在午休时间独自玩耍滑滑梯,不慎衣领被滑梯一尖处钩住,20分钟后才被人发现,造成窒息身亡。 案例6:2004年,广东省肇庆市某幼儿园发生62人呕吐、腹泻事件。 从上述幼儿园发生的安全事故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复杂多样,但其根本原因相对明晰,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表述,例如: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教职工的责任心不强、幼儿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等。依据事故源头和发生方式还可将事故分为以下七种类型:外来侵害、幼儿自身伤害、教职工行为过失、自然灾害、设施隐患、制度不全、园外活动事故等。实质上可以概括为制度、环境和人等三方面的因素。因此需要从制度、环境和人的角度出发,深层次、多角度挖掘问题,来寻求幼儿园安全事故的预防之道。 二、预防措施及落实 (一)防范胜于补救,采取预防措施,构建安全防护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园安全问题的解决主要在于防范而非“救火”,防范胜于补救,幼儿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建立健全制度,明确责权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如果没有健全的安全制度做保障,就会陷于口号、流于形式。因此,幼儿园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并严格执行。如:安全责任分工制度,岗位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考勤制度,安全保卫制度,卫生保健制度,伤害事故记录、报告制度,交接班制度,值班制度,行政巡班制度,物品管理制度,食品采购、验收、索证制度,饮食管理制度,设施设备安全检查制度,消防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安全知识培训制度,门卫制度,幼儿接送制度,家长联系制度等。制度及职责均形成书面张挂上墙,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具体,责任到人。甚至还可制作成“员工手册”,让制度更加的深入人心。 2.创设保障安全的外部环境 日本、美国等国的相关部门都曾做过调查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儿童受伤种类一般有骨折、挫折伤、擦伤、扭伤等,而事故发生地点最频繁的就是户外活动场地、游戏设施等处,例如滑梯、秋千、攀登架等。因此,给幼儿创设一个安全的外部环境至关重要。 (1)根据“幼儿园环境安全评估标准”选择材料和设备进行环境创设。如:保证足够的场地与设施供幼儿户外活动使用;有适合幼儿开展不同活动的不同地面,如草地、水泥地、沙地;单杠、爬竿等攀爬类设施下面垫上塑胶垫子;玩具购买有品质保障的;材料的选择尽量使用天然无化学污染的;电源插座必须覆盖安全盖;桌椅符合幼儿身高要求;清洁剂、化学物品和其他有毒物品锁入柜内;供幼儿使用的所有房间均有两个出口,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地毯和窗帘采用防火材质…… (2)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建立台账,及时消除隐患。破旧的玩具、设备、材料要及时修理或更换。现在安全的环境设施不一定在一周后甚至24小时后还是安全的,因此需要有每日、每周、每月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 (3)做好安全宣传,园内除设置安全宣传栏外,还要在活动器材设备和园内明显位置有明确的安全提示。幼儿园里的安全提示可分两种:一种黄色给孩子看,另一种蓝色给老师看。给孩子看的尽量简单明了,以图片为主;而给老师看的蓝色提示则可复杂一些,每个提示牌上都有提示内容,并有安全管理员的名字,只要发现问题,老师可以马上找到这位安全管理员解决。 (4)加大消防经费投入,改善消防基础设施。幼儿园应根据自身情况配齐、配好消防器材,安排专人管理,签订责任书,确保消防器材的完好有效。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随时保持通畅。 (5)设立专门的安保人员,安装校园安全摄像头、定位报警器,配备合理的急救器械,人防、物防双管齐下。 3.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回顾近年来我国幼儿园连续发生的恶性安全事件,如“板凳事件”“滑梯事件”“熨斗事件”等,可见安全教育不光要针对孩子进行,教师的安全意识教育也不容忽视。 (1)《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上岗的第一课。《教育法》第26条、第73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6条、第52条明确规定学校建筑物和其他设施要符合标准,保证幼儿在校内人身安全。如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的,将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幼儿园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都将追究其责任。对老师进行相关法律意识的培训既可引起其对安全的重视,更可激发其责任心。 (2)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幼儿的安全教育。我们不仅要丰富幼儿的安全知识,让他们知道哪里有危险,更应该教育他们知道如何规避危险,以及在规避危险的过程中怎样有效地保护自己。 (3)制订安全预案,有效地演习,提高幼儿安全应变能力。 (4)重视幼儿情感上的安全。幼儿的安全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如忽视心理方面将严重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经常给孩子以拥抱、微笑或身体接触等,让他们确定自己是受关爱的;和他们讨论可能使他们害怕的灾难,让他们感受到灾难可以控制以及帮助会及时到达等,都可以加强幼儿情感的安全。 4.争取多方面支持,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关注重点,因此,幼儿园可以利用来自社会各界的资源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如: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联系社区,将幼儿园安全保卫纳入社区保卫工作;与消防局、公安局等相关的安全部门取得联系,带领幼儿参观,或为幼儿提供一些与安全有关的画册等;取得政府财政部门支持,将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纳入单位年度财政预算,为幼儿购买校园安全责任险等。 (二)分层管理,巧用安全管理机制,落实安全防护网 曾有人把幼儿园安全管理系统比喻为一辆大客车,行驶的目的地是安全的自由王国,控制危险点的措施是车身,安全责任制度是动力传导系统,安全管理机制是发动机,方向盘是幼儿园的安全价值取向。显然,没有发动机的牵动,再好的车身也不过是间漂亮的屋棚,再先进的动力传导系统也不过是一套咬合在一起的机械组合,而唯有靠“安全管理机制”这部发动机的正常、高效转动,才能使安全理念、意识、责任、措施变得有价值。安全管理机制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过采用有目的、有秩序的管理、检查、奖惩、总结、反思等手段,让幼儿园安全工作得以持续、全面的推进。生命大于天堂,构建幼儿园安全防护网络--浅谈幼儿园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与实施_幼儿园论文
生命大于天堂,构建幼儿园安全防护网络--浅谈幼儿园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与实施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