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王晓

小流域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王晓

富顺县水务局 6432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水土保持的治理和管理愈来愈严格,所有的环境系统因为植被的破坏,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水利工程淤积越来越严重,也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防止水土流失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已经迫在眉睫。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要从爱惜生态环境做起,通过对小流域综合治理,重视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和小流域的管理,达到人居舒适的目标。本文论述了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问题;措施

引言

以小流域为单元在经济规律和生态环境建设前提下,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小流域的生态修复相结合,实现综合治理和相关的防护措施,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模式,达到稳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但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跟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1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问题

1.1在工程治理和管理规划上存在较多弊端,小流域实施规划程度不够。

早期对调查小流域的数据存在偏差,不符合实际情况,设计的管理规划可行性较差。而工程监理技术落后,工程建设总体情况不能科学准确地反应。同时,不能有效协调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使项目管理工程不能有效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缺少连续性,治理成果难以统一,起不到有效整体规划管理结果。

1.2资金投入不足且在资金使用上不尽合理,弄虚作假,虚报工程质量与效益

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严峻,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大,但投资力度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对于小流域受损严重地区,资金不能依照预期分派。前期预算与管理中的投资资金之间差距很大。在验收工程质量时为了达到标准,不得不采取欺诈手段。这给治理小流域工作披了一件从外部无法知晓的面纱,使小流域所形成的隐蔽性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最终出现问题。

1.3人为因素成为施工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

小流域综合治理存在诸多阻拦,使其难以顺利进行较多的因素是人为因素。首先,部分地方政府和群众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认识不够,造成项目推进缓慢;在原材料方面,少数人把不符合国家质量要求的原材料运往现场,从而节省资金,这是一个从根本上存在的隐患。其次,当地承包商团队为尽快完成工作,不按规定程序办事,降低或减少标准,也不注重工程质量,使项目出现不同程度隐患。最后,为了提高小流域治理质量和效益,各地区大力植树造林并引进优良苗木,供货方销售不合技术要求的苗木,成活率低,在其中牟取暴利,因此,水土流失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对整个项目规划造成不利影响。在财力、物力上还造成了很大的的浪费。资金投入和工程质量不能均衡的情况下,小流域管理进度与管理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1.4管理不到位:地方政府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很多水保设施建成后,遭到人为的破坏或毁损,造成水土保持设施不能发挥有效和作用。

2小流域治理对策

2.1实施保土耕作计划:

做好宣传工作,改变农民的耕作习惯,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提高生产效益为目的;过去的习惯耕作是顺坡耕作,土、肥随雨季的来临而大量流失;改变旧的耕作方式,变顺坡耕作为横坡耕作,既减少了水土流失,又保持了土壤肥力,达到生态生产可持续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采取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措施

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措施,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坡耕地改造,规划新建便民道路、排水沟(渠)、蓄水池、沉沙凼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措施,改善农民的耕作条件,使土不下山,水不乱流;通过坡面水系工程的治理,改良并提高了土壤蓄水保肥的能力、同时起到了防洪排涝的作用、为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实施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按照小流域治理项目的要求选址:加大水土保持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项目区干部群众的认识;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是,选址首先选择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的地区。

二是认真做好现场规划,以集中连片,成片治理为规划原则。根据政府的需求和当前的工程规划,与其他项目的整合,综合经济效益、生态和整个项目的改进,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旅游项目等具有特点的项目相结合,达到整体综合效益的有效提高。

三是根据现场规划,做好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四是组织实施。在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组的同时,搞好项目的招投标工作,选择有相应资质,技术力量强,信誉度高的施工队伍。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

五是工程完成后落实产权移交和管护责任制度,做好资料搜集归档管理工作。

六是搞好资金管理。

2.3提高小流域的施工技术、方法:

2.3.1坡度较大改(8°_15°)为梯田,石坎梯田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施工方法。

2.3.2坡度较小(5°_8°)的地况采用小型的蓄排方法,可以根据水系工程的位置和范围布置放线定位。

坡面水系平面布置放线定位,确定各类坡面水系工程的位置和范围,在修建中,按先修排水沟,后修蓄水池的步骤,或者同时进行。

3.人工恢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

3.1人工修复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规划,使该区域的森林覆盖密度有效提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将植物栽植或补植在宜栽荒坡上,使荒坡的植被面积有效提高。

3.2自然修复

对于丘陵坡度较大的山区,进行自然恢复。该地域的四周设置封禁标示。禁止在该地区发生林业,畜牧业或其他的生产活动,对该地区的禁令和保护工作加强管理,使其处于不断的自然恢复状态,从而避免造成水土资源的流失。对于植被较好的地区,可以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提高植被覆盖密度,达到森林保护率和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

3.3对林草进行保护

将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中小流域对林草进行保护,这样不仅增加了植被密度的同时,还能减少雨水侵蚀和冲刷,提高土壤物理化学物质的改善,同时,将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主要目标;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遵循以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和防护林扶植,整理腐蚀沟和自然生态的恢复工程进行建造。

3.4健全投资机制,增加后期管理。

完善的投资机制和加强后期管理,使小流域综合治理已形成了完美的投资和治理运行机制,对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平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发挥了积极作用。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国家公益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大自然自我修复的重要目标。其主要资金来源应在国家调拨辅以地方政府筹措的资金,保证充足的资金是搞好小流域治理的前提。在制定新的投资标准时,应根据当前物价水平投入大量资金,避免地方政府因资金筹措困难,导致小流域治理工作困难。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和功能角度可以发挥时间的效益明显滞后。当一般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后,造林生物措施至少需要3年~5年可能会逐渐发挥其应有的水土保持功能。产生生态效益,在3年~5年期间必须有一定的财力和人力资源进行养护管理,如何将这部分资金纳入小流域综合治理,是现在投资的首要问题。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应在综合治理项目完成后增添养护、管理等其他措施的费用,以确保综合治理工程措施体系符合自然规律,并陆续平稳的发挥其综合效益。

总之,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以坚持恢复整个生态系统与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措施并举,重投入、重建设、重管理为目标。只有加强对小流域综合治理,才能实现促进小流域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加强全民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手段。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融洽相处。

参考文献

[1]焦自美,张俊帆,等.论中国城市河流管理[J].水土保持研究,2005(2):178-185.

[2]杨慧忠.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思路及模式[J].2005(22):32.

[3]董哲仁.河流生态回复的目标[J].中国水利,2004(10):6-9.

论文作者:王晓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8

标签:;  ;  ;  ;  ;  ;  ;  ;  

小流域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王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