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增
黑龙江省密山市兴凯湖农场医院 158325
【摘 要】目的:探讨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均小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治疗,创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效果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临床治疗中出现较为普遍的疾病,其指的是肌体中的器官或组织通过腹股沟缺损、薄弱、间隙部位移动到别的部位[1]。在科学技术发展地推动下,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段得到不断改善。本次研究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100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治疗,取得理想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照。性别:男86例,女14例;年龄:33-79岁,平均(60.8±11.4)岁;入选患者均无严重性肾、心、肝等疾病及肿瘤疾病和血液病。随机将患者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等基本资料比较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00例患者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接受手术治疗。手术进行前30min给予抗生素防止出现感染。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手术中使用的锥形网塞、疝修补片的生产企业均为美国巴德公司。手术过程中,将腹外斜肌腱膜切口,然后进行充分游离,游离过程中高度重视对神经血管进行保护。将患者睾肌、精索进行分离,使疝囊得到充分游离。如疝囊较小就无需进行切开操作,如疝囊较大,需对其进行横断高位结扎操作。术中,疝囊被归纳到腹腔,以网塞置入的方式对疝环进行填塞,然后对存在于疝环周围的相关组织和外瓣进行间断式缝合操作,使其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补片大小需根据根据患者实际腹股沟管、腹横肌筋膜缺损区域大小进行适度裁剪。补片裁剪完毕后,将精索提起,然后应用补片进行填补操作。补片操作完成后,对匙孔与精索进行环绕缝合,还要对补片与腹内斜肌、腹股沟韧带等进行缝合,使其之间具有牢固的稳定性。在缝合过程中,精索位置不应过紧。手术完毕后,逐层进行切口闭合操作。应用冰袋或沙袋对伤口进行压迫,压迫时间为24h,避免切口发生开裂,同时还需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
术后,对2组患者的下床及留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等进行观察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情况
接受相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情况
接受相应治疗后,观察组发生尿潴留、剧痛、阴囊积液、皮下血肿的患者分别为1例、1例、0例、2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2例、4例、4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为26.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00%(1/50)、16.00%(8/50),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进行治疗,仅需对范围较小的精索及其周围组织进行处理,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2]。该种手术方式采用的是具有较好组织相容性和抗感染性的人工复合材料进行修补,是目前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手段。在治疗过程中,需保证解剖到位,使疝囊、疝环、缺损区域等均得到充分游离。同时要建立理想的腹外斜肌腱膜下间隙,促进补片能够平铺,且可与腹股沟管后壁达到理想的接触效果。对精索进行游离操作时,必须选取适当的游离范围,且动作要保持轻柔,保证精索血管不受任何损伤,避免患者发生阴囊水肿[3]。围术期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基础性疾病治疗,同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患者发生不必要的感染。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后,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接受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的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痛感较轻、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诸多优点,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预后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梅枝忠.腹股沟疝传统术式与疝环填充无张力修补术式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2,4(33):418-419.
[2]田自新,丁学忠,李玉英.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中老年腹股沟疝52例体会[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3(03):538-539.
[3]彭文波.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12):105-106.
论文作者:张贵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2
标签:腹股沟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修补术论文; 并发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差异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