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 264205
摘要:目的:更进一步度心理护理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情绪的影响情况进行探究。方法:择取过去一年(2016.4-2017.4)于笔者所在医院神内科接受治疗的16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及对每位患者所行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均分至传统护理的常规组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手段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情绪的影响差异。结果:无论在汉密尔顿焦虑评分方面,还是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方面,实施心理干预护理的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对于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负面情绪,消除焦虑、减轻抑郁,进而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情绪;汉密尔顿;心理护理;脑梗死;抑郁;临床效果;焦虑
一直以来,脑梗死均为临床上十分棘手的神内科常见、多发疾病,该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等特点严重威胁着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这一疾病由于常常会令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严重者常常会伴有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为广大患者的家庭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大多数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这一疾病后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焦虑、抑郁也是脑梗死后患者最为常见的消极情绪,对此类情绪若不及时进行疏导干预将会直接影响其病情的恢复,严重者将造成病情恶化甚至轻生等情况的出现[1]。本文就心理护理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情绪的影响情况进行更进一步探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68例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神内科接受治疗的脑梗死人员。其男女各有102例、6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经影像学检查,并严格依据脑血管学术会议(第四届)所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纳入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首次发病,且排除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无原发性认知障碍患者。168例研究对象中合并糖尿病、冠心病以及高血压患者各有10例、28例、10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及对每位患者所行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均分至传统护理的常规组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其中,常规组男、女各有50例、34例,年龄49-80岁,平均(65.8±6.4)岁;观察组男、女各有52例、32例,年龄50-79岁,平均(66.2±7.6)岁。所有脑梗死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肢体无力、面瘫以及肢体偏瘫等临床症状。两组脑梗死人员的性别、年龄、合并症状、治疗方法等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给予84例脑梗死患者常规的日常巡护、监护、给换药物以及常规康复锻炼、病房清理通风等护理措施。
观察组:于常规组脑梗死患者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准确评估,掌握患者抑郁情况
自脑梗死患者入院伊始,护理人员便应及时主动的同每位患者进行沟通,进而掌握其各自的性格特征、文化程度以及喜好禁忌,并应同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进而充分摸准其心理应激源头。而后对每位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进行初步的评估,并分别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2]。
(2)以人为本,注重细节
在对每位脑梗死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行评估后,便应根据其每位不同特点实施心理干预。首先,护理人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心理干预理念,一切从患者出发,要以耐心、周到、热情的服务,令患者有着宾至如归的感觉,进而使其对护理人员敞开心扉。其次,护理人员应积极向患者进行心理暗示,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微视频以及音乐的形式,来疏导患者的抑郁情绪。此外,护理人员还应积极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和谐、卫生的入住环境,要严格控制各类影响患者情绪的应激源。最后,护理人员还应及时通报患者的治疗进展,在对其进行护理及康复训练中要进行全程的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患者的信心,消除其抑郁情绪[3]。
(3)加强医院-社会联动机制
对脑梗死患者而言,家属的支持与陪护是对其最大的支持。因此,护理人员应同每位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并积极鼓励家属进行陪护,而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着重向患者家属讲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及心理干预策略,要令每位家属均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进行陪护,进而令每位患者家属能够积极主动的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有效的家属陪护不仅能够减轻患者入院时的孤独、陌生之感,而且能够激发患者的主管能动性,令其自身积极主动的参与治疗。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同患者所在社区医疗机构进行有效的沟通与联动,令每位患者于出院后也能够接受有效的医护服务,解决其后顾之忧,进而积极主动配合治疗[4]。
1.3观察指标
对不同护理方式下脑梗死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差异及临床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对入院接受治疗半个月后两组脑梗死人员的抑郁(HAMD)、焦虑(HAMA)量表评分差异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不同护理方式下脑梗死患者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对比分析常规护理手段同心理干预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焦虑、抑郁评分差异
实施心理干预护理的观察组其护理后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的常规组,二者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满意度差异
实施心理护理的观察组其临床满意度达95.24%(80/84),仅4例不满意,远高于常规组的82.14%(69/84),二者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明显。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老龄化人口的剧增,也使得我国脑卒中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而作为脑卒中疾病最为高发的脑部缺血性疾病之一,脑梗死的发病率也随之大幅度提升。在全部脑卒中疾病中,脑梗死病患占比已接近80%,并仍日趋升高。为广大患者及其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5]。
抑郁情绪是脑梗死患者常伴的负面情绪,严重影响着广大患者的临床效果,同时,这一消极情绪易被卒中病情所掩盖,进而使得医护人员护士了对这一情况的干预治疗[6]。大量研究表明,脑梗死后抑郁情绪的出现痛患者颅内神经损伤大有关联,而对患者这一情绪进行及时的疏导与干预,则能够显著提升脑梗死的治疗效果[7]。由上述结果可知,同常规护理的常规组相比,实施心理干预的观察组无论是护理后HAMD评分、HAMA评分,还是其临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观察组,二者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情绪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其消极情绪,提升治疗效果及临床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曾亚辉.心理护理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262-263.
[2]蔡怡.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疗效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2):358-359.
[3]高桂英.团体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126-127.
[4]孔令峰,卢艳丽,彭超,等.早期康复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6):16-17.
[5]陈晨,陈艳,李春利,等.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4):532-534.
[6]杜蕾.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0):206-207.
[7]杨玉蓉.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6(5):215-216.
论文作者:勇磊,王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6
标签:患者论文; 脑梗死论文; 抑郁论文; 心理论文; 情绪论文; 常规论文; 焦虑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