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罐车装、卸油危害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论文_和泷,周清荣,杜小勇,马冀

油罐车装、卸油危害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论文_和泷,周清荣,杜小勇,马冀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陕西延安 716000

摘要:油罐车属危险品运输车,在装油时大多数利用罐车与油罐的高度差打开阀门使油自然流入罐车内,卸油时通常采用敞开自流卸油。在装卸油过程中,都会有大量的油蒸气从油罐和罐车的量油口或放油口逸出。这些蒸气很容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遇到火源就会起火或爆炸,同时在装卸油过程中还容易产生静电,因此日常一定要清楚装卸油的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避免因不良操作引发的油罐车装、卸油事故。

关键词:油罐车 装卸油 危害因素 控制措施

一、装卸油作业目前现状

目前,装卸油台主要承担罐车装油、罐车拉运的原油卸放功能。装卸油过程普遍采用开放式受油,罐车装油时直接大罐车项部人孔处受油,卸油时通过罐车放油胶管直接在卸油台喷溅式排放,装卸作业过程中均有大量油气挥发,一旦在这些场所管全管理和操作不到位,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

二、装、卸油危害因素

(一)装、卸油作业主要危害

油罐车进出罐区不戴防火罩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装油前未引导进站车辆,导致站内车辆伤害事故;操作人员违章作业或注意力不集中,会导致溢罐,有可能引发火灾事故;操作人员未戴防护用品导致油气中毒;操作人员未穿防静电工作服可能产生静电火花导致火灾事故;操作人员上罐量油未系安全带导致高空坠落;装油速度过快引大量静电聚集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

从装卸油火灾事故调查情况看,违章操作是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根源和突出矛盾。根据杜邦公司的事故事件造成伤害的原因统计分析,96%的伤害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4%的伤害是由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

(二)装、卸油作业危险有害因素

1、作业人员无齐全、有效的岗位资质证。

2、作业人员未正确穿戴劳保用品(工帽、防静电服、防静电鞋),佩戴金属物件,上岗前未释放身体静电。

3、作业人员未随身携带硫化氢或可燃气体检测仪,且在下风向活动。

4、作业人员未对车辆和驾驶员进行安全检查和提示。

5、作业人员未分别连接接地线至车体和油罐。

6、未缓慢打开油罐顶盖,鹤管离罐底未达到安全距离。

7、装油时造成溢罐。

8、未待液面静置直接取出鹤管。

9、盖好罐盖后未拆除接地线。

卸油前风险分析及消减措施

风险1:劳动防护用具不齐全;消减措施:正确穿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具。

风险2:站在下风口,油气有损健康;消减措施:卸油站在上风口。

风险3:静电接地未接或损坏;消减措施:卸油前规范连接静电释放装置。

风险4:上罐上平台高空滑跌;消减措施:及时清理护栏、踏步、平台积雪、污油车辆牌照齐全,审验合格,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许可证。运输人员的危险化学品上岗证、押运员的危险化学品押运证手续齐全、有效。

三、装卸油安全要求及控制措施

(一)油罐车装、卸原油作业的一般安全要求

1、车辆牌照齐全,审验合格,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许可证。运输人员的危险化学品上岗证、押运员的危险化学品押运证手续齐全、有效。

2、车辆的防火罩(有产品合格证和铭牌)和防静电接地链合格。

3、车辆配备ABC类4kg干粉灭火器不得少于2个,并且完好。

4、装、卸油装置接地良好,管路两端和每隔200—300m,应有一处接地,每个装油口或卸油口应安装两套接地线,防雷布局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要求。每年测试静电接地和防雷接地至少一次,接地电阻值在10Ω以下。

5、压力表、可燃气体检测仪及计量仪器仪表等按规定周期校验,质量合格。

6、装、卸油现场入口处安装人体静电释放柱,装、卸油现场安装静电报警装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7、装、卸油现场应设置紧急联络通讯设施。

8、装、卸油现场防火、防爆、防静电等安全警示标志齐全。

9、每个装油口配备防火毛毡1块,每个装油口或卸油口至少配备ABC型灭火器2只,灭火器每年校验一次,质量合格。

10、卸油台的出口管线应安装过滤装置。

11、装、卸油台应有良好通风,杜绝油气跑、冒、滴、漏现象,周围20m以内无易燃易爆品。

12、雷电天气禁止装、卸油。

13、装、卸油过程中,禁止使用非防爆工具、机具和设备,停止各种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实验和测试。

14、禁止人员在作业现场携带火源,使用非防爆工具、通讯照相设备(如手机、照相机等)。

15、装卸含硫化氢浓度高于20mg/l的原油,必须有监护人,作业人员和监护人需佩戴正压式呼吸器。

(二)油罐车装、卸油的控制措施

1、作业人员的岗位资质齐全、有效。

2、作业人员正确穿戴劳保用品,禁止佩戴任何金属物件,禁止穿绝缘的毛料厚袜及绝缘的鞋垫,上岗前进行人体静电释放。

3、作业人员随身携带硫化氢或可燃气体检测仪,在上风向活动。

4、作业人员首先对车辆和驾驶员进行安全检查和提示。

5、引导车辆进场,驾驶员将车辆停稳并熄火,拉起手刹,前、后轮胎垫支墩。

6、作业人员分别连接接地线至车体和油罐。装油时缓慢打开油罐顶盖,安装好装油鹤管,鹤管离罐底20cm以内。鹤管与装油管线间使用不小于4mm的软铜导线垮接。缓慢、平稳打开装油阀门,避免喷溅装油,在注入口未浸没前,初始流速控制在1m/s以内,当注入口浸没20cm以后,可逐步提高流速,流速控制在5m/s以内。

7、卸油时液面静置2分钟后,缓慢打开油罐顶盖。

8、连接卸油专用胶管,缓慢打开卸油阀门,卸油速度控制在5m/s以内。

9、卸油结束,缓慢关闭油罐顶盖,关闭车辆卸油阀门,拆除卸油胶管。

10、待液面静置2分钟后取出鹤管。

11、盖好罐盖后拆除接地线,拆除轮胎支墩。

12、作业人员在运输手续(含铅封号)签字后,车辆方可缓慢驶离现场。

四、认识及建议

1、加强岗位安全检查,消除隐患

中心站干部和技术人员定期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安排整改。

2、抓好岗位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安全操作水平

杜绝岗位员工违章的最佳办法就是在现场实际进行培训,规范员工的装、卸油操作,确保在任何状态下不出现自选动作,使员工在思想上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操作规程标准。

3、装油建议:一是对油罐车装油的静电接地装置进行改造,多设置一处静电接地装置,以保证聚焦电荷导入大地,不形成电位差。二是控制装油初速度,在液面没有淹盖住鹤管头20cm之前,装油流速度不能超过1m/s,当液面淹盖过鹤管口20cm后,就可以慢慢加大流量,切记不能突然加大。

4、建议改进卸油台卸油工艺,将开放式卸油改造为密闭式卸油方式

卸油台采用罐车放油胶管直接放在卸油口处开放式卸油,在卸油过程中油气一直处于挥发状态,直接影响岗位员工的人身健康,尤其在夏季温度较高,油气扩散更为严重,并增加了卸油台自身的安全隐患。为确保卸油过程中的安全,建议配备完善密闭卸油工艺,将原来的胶管插入卸油口改为固定连接,并在油罐车卸油口采用快速接口的方法实现密闭卸油。为防止有的罐车高度、胶管粗细不一致导致不好固定连接,可以多设置几个异径大小头,且大小头做成可以伸缩的软连接,这样即能保证与罐车方便连接,又可实现密闭卸油,达到卸油安全。

参考文献

(1) SY 5984-2007《油(气)田容器、管道、装卸设施接地装置安全检查规范》

(2) SY/T5225-2005《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论文作者:和泷,周清荣,杜小勇,马冀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  ;  ;  ;  ;  ;  ;  ;  

油罐车装、卸油危害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论文_和泷,周清荣,杜小勇,马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