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二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24
本文结合中铁十二局郑徐客专九标内段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施工,对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施工工序及工艺进行阐述,通过足尺模拟试验对工艺自密实各项进行了优化改良,本线运用线外工艺性试验对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进行研究,最终确定本线自密实混凝土
关键词:CRTSⅢ型板、自密实混凝土、材料性能、研究
0引言
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是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轨道结构形式,位于轨道板与底座板之间的自密实混凝土层是结构的核心技术之一。自密实混凝土层是指混凝土只在自重的作用下,不能振捣,需克服钢筋网片、柔性土工布的阻碍,最大流动距离长达3m,完全密实填充满位于轨道板和底座板之间,尺寸约为5500mm×2500mm×90mm的封闭狭窄空腔,硬化形成的混凝土层。整个施工过程技术高、要求严、控制难,因此必须对自密实混凝土进行性能研究。
1.工艺性试验场地简介和混凝土原材料
为了能最全面的模拟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直线段与曲线段的施工工况,揭板场地足尺浇筑试验用底座板4块,其中直线2块,曲线2块,见图2-4-11所示。
工艺性试验于2014年9月26日开始,共进行七次灌注揭板试验,第一次灌注直线板2块,曲线板1块,第二次灌注直线板1块,曲线面1块,第三次直线板1块,曲线块1块,第四次灌注直线板曲线板1块,第五次灌注直线板2块,第六次灌注曲线板2块,第七次灌注直线板2块,曲线板2块,试验共灌注16块板,
3.1第1次工艺性试验
(1)1直线1#板自密实混凝土灌注
2014年9月26日开始第1次第1块工艺性试验,该板位于直线段,从中间灌注孔进行灌注,天气:晴天,气温:26℃;轨道板号:直线1#.施工配合比以及各材料用量见表2-4-5。
表2-4-5 第一次灌注直线1#自密实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坍落扩展度测试 含气量测试
图 2-4-14 出浆口混凝土状态
(2)1直线2#板自密实混凝土灌注
第2块板位于直线段2#,从中间灌注孔进行灌注。直线2#.施工配合比以及各材料用量见表2-4-7。
表2-4-7 第一次灌注直线2#自密实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图2-4-15 揭板情况图
(3)曲线1#板自密实混凝土灌注
第3块板位于曲线段,从中间灌注孔进行灌注。施工配合比以及各材料用量见表2-4-9
表2-4-9第一次灌注曲线1#自密实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图2-4-16 揭板情况图
从上图可见,自密实混凝土层表面出现了明显大气泡,而且表层浮泡层聚集,粘结强度低,灌注质量不好。
(4)总结
三次工艺性试验得到的新拌自密实混凝土性能指标都满足规范要求;但扩展度控制在640mm左右时,揭板效果最好。
3.2第2次工艺性试验
在第一次工艺性试验的基础上,想验证第一次直1#得到的结果,调整减水剂和用水量,控制扩展度约为640mm.
(1)直线1#板自密实混凝土灌注
2014年10月13日进行了第4块工艺性试验,该板位于直线1#,从中间灌注孔进行灌注。天气:晴天,气温:24℃。施工配合比以及各材料用量见表2-4-11
表2-4-11 第二次灌注直线1#自密实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图2-4-17 自密实混凝土在灌注口堵塞
(2)曲线2#板自密实混凝土灌注
根据曲线1#出现的情况,将粘度改性材料增加2公斤,减水剂增加1公斤,进行曲线2#进行灌注。施工配合比见表2-4-13
但依然灌注失败。
(3)总结
灌注失败,调整粘度改性剂用量,提高新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没有解决问题。
3.3第3次工艺性试验
(1)直线1#板自密实混凝土灌注
2014年10月13日13:51进行了第三次灌注,第6块板。在第二次失败的基础上,对自密实混凝土的砂率进行调整,将粘度改性材料减少至33公斤。施工配合比见表2-4-15所示。气温:22℃。
表2-4-15 第三次直线1#板施工配合比
但是,灌注施工依然没有成功。
(3)总结
提高砂率,增大粘度改性剂用量都是为了提高混凝土的粘聚性,改善其流动的稳健性,但都没有成功
3.4第4次工艺性试验
2014年10月29日11:23第四次、第8块板灌注施工,该板为曲线1#。经过上两次失败,经过对比分析和讨论,最终确定为第二次、第三次所用粗骨料和第一次不同,而且从现场也发现,所采用的骨料粒型不好,见图2-4-18所示。第四次,更换了粒型较好的碎石骨料,见图2-4-19所示。
揭板效果发现,自密实混凝土灌注饱满、密实、表面平整,无离析、露骨及蜂窝现象,无松软发泡层及泌水现象,无贯穿气泡,表面无褶皱。表面无大于50cm2的气泡。面积6 cm2以上的气泡面积之和不超过板面积的2%。从四角排气口混凝土切割断面上可以看出切割面混凝土密实,无上下贯穿气泡,切割断面粗骨料分布均匀。
3.5第5次工艺性试验
在第四次成功的基础上,与2014年11月3日8:21第五次工艺性试验,共计灌注第9块板和第10块板,其中第9块为直线1#,第10块为直线2#。施工配合比均采用表2-4-5中的配合比。新拌混凝土性能指标与表2-3-23中的数据基本一致。灌注试件第9块为9min40s,第10块为8min11s
揭开轨道板后,自密实混凝土层表面状态见图2-4-20所示
图2-4-20第五次灌注施工自密实混凝土表面状态
从图2-4-20中可见,自密实混凝土灌注饱满、密实、表面平整,无离析、露骨及蜂窝现象,无松软发泡层及泌水现象,无贯穿气泡,表面无褶皱。表面无大于50cm2的气泡。面积6cm2以上的气泡面积之和不超过板面积的2%。
3.6第6次工艺性试验
在第五次灌注施工的基础上,与2014年11月7日9:51在中铁十二局郑徐客专一分部3#钢筋棚揭板试验基地进行第六次,第11块板和第12块板灌注施工,两块板位于曲线段1#和2#,目的是检验配合比2-4-5在曲线段上的灌注效果,并对配合比里面的减水剂和用水量进行了微调,曲线板1#用水量增大7公斤,减水剂建设2公斤;曲线板2#用水量减少5公斤,减水剂增加1公斤。控制扩展度在630~650mm,T50≤5s,。灌注时间都保持在9min30s左右,揭板效果发现,自密实混凝土表面状态并没有出现大的缺陷,与直线段状态基本保持一样。
3.7第7次工艺性试验
2014年11月15日07:53进行了第七次,第13、14、15、16块板工艺性试验,一次性灌注两直线与两曲线四块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彻底模拟大规模施工工况。配合比依然采用2-4-5配合比,一次性搅拌6m3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前测试指标见表2-4-20所示
表2-4-20 第七次施工新拌自密实混凝土性能指标
从表中可见,在150min以内,新拌自密实混凝土的扩展度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这说明新拌自密实混凝土能满足3个小时的有效工作时间,为自密实混凝土的灌注施工,降低损耗提供较好的基础。
5.新拌自密实混凝土性能主控指标的确定
根据工艺性试验结果: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主要组成成分比例基本上固定,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微调用水量和减水剂用量调整新拌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保证其主控性能扩展度为630~650mm,T50≤5s。
6.大规模过程中新拌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突变处理方法
在大规模施工过程中,新拌自密实混凝土性能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
混凝土扩展度丧失快,短时间失去流动性能;
混凝土出现假凝现象,加再多的水也不会扩展开。
上面两种情况都是各种原材料之间不相容。第一种情况可能是减水剂与膨胀剂之间不相容,而第二中情况主要是砂子的影响。
表2-4-22 自密实混凝土不同原材料之间相容性试验一
针对新拌自密实混凝土出现的突发情况,可以采用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试验方法(JGT1083-2008)来进行对比试验。由于生产自密实混凝土用的碎石一般都采用清洗过的碎石,其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不大,表2-4-22和表2-4-23设计了除碎石以外不同原材料之间相容性试验。通常对比试验,可以清晰的分析出发生性能突变的原因,(1)膨胀剂与水泥之间不相容,导致浆体流动性损失大、快;(2)砂子含泥量过大,也会导致浆体流动性变差。
7.结束语
通过工艺性试验研究,确定了自密实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调整方法;提出了解决大规模施工过程中新拌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突变的方法。实际施工效果表明,轨道板与自密实混凝土之间粘结牢固,没有出现浮泡酥松层。保证自密式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论文作者:赵军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
标签:密实论文; 混凝土论文; 曲线论文; 工艺论文; 直线论文; 性能论文; 气泡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