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格尔运动对改善前列腺癌术后患者尿失禁的作用论文_庞伊琳 张璟 周小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邮编:310000

【摘要】目的 通过凯格尔运动锻炼观察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实施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观察组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凯格尔运动进行盆底肌锻炼,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尿失禁情况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与控尿恢复时间对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规范的凯格尔运动法锻炼降低了手术后并发症, 改善了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满足了患者自尊的需要。

【关键词】凯格尔运动法; 前列腺癌根治术;尿失禁;预防

前列腺癌根治术是目前治疗前列腺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其中尿失禁对患者正常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影响最为明显,不仅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而且还会造成患者自卑、失落、消极等负性情绪,严重降低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胡玉燕,葛伟伟,沈玲,等.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腹腔镜高龄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8): 141 -143,146.]]。据相关资料显示,患者在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有8%~30%的患者会出现尿失禁的情况,因此早期预防和治疗是减少尿失禁发生,控制病情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凯格尔运动的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尿失禁的现状,本文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实施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凯格尔运动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实施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48例患者资料展开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术后因膀胱括约肌损伤造成排尿失控。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5.3±4.8)岁;观察组年龄52~68 岁,平均年龄(52.1±5.8 )岁。2 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盆底肌锻炼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的评估, 了解患者的个体差异, 入院后即对他们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 明确此项训练的必要性, 征得患者同意并取得配合。术前 3 d采取集中训练, 把病房需做训练的患者集中在一起, 有专门的康复护士示范指导, 确保训练的有效性。术后有所在护理小组的三级护士督促指导, 保证训练的连续性。具体操作方法是:术前取仰卧、坐位及站立姿势, 其步骤为:在初期, 若会阴肌肉收缩无力, 可做以下运动以加强肌肉收缩力。 仰卧姿势:双膝屈曲约 45°, 双膝用力向内收缩内侧肌肉[[[] 王颖 . 盆底肌锻炼对前列腺切除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14, 21(4):482-483.]]。 双膝曲起, 提起臀部。 双膝屈曲 45°, 收缩肛门肌肉。 当掌握了收紧会阴肌肉时, 运动时尤其要注意收紧会阴肌肉。仰卧时, 双膝微分约 45°, 收紧约 5 min/次 ~ 10 min/次, 然后放松 10s, 重复 10次。 全身自然放松坐在椅子上, 双膝微分(约与双膝垂直)上身微向前倾。 双手平放在大腿旁或大腿哂纳感;骨盆底肌肉适量上抬椅面, 收紧会阴肌肉以至会阴肌肉离开椅面, 适量维持 10 s, 重复 10次。 站立时, 双腿微分与双肩垂直, 收紧会阴肌肉, 维持 10 s, 然后放松, 重复 10次[[[] 项立波 . 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4,33 (16 ):209-210.]]。告知患者在排尿过程中有意识做中止排尿动作, 然后再重新开始排尿。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的卧床期间:嘱患者做肛门会阴的收缩运动, 即腹部、会阴 、肛门同时收缩, 感觉肛门有收缩、强劲有力, 且每次持续收缩 30 s以上有效。 每日早、中、晚锻炼 3次, 每次连续缩肛 100下, 每次不少于 30s。运动时观察留置尿管的尿液颜色变化(以肉眼观察是否出现血尿为依据)以及运动时膀胱痉挛的频率是否增加, 如出现上述症状, 减少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此项运动直至尿管拔除结束,个别患者延续到尿失禁痊愈。

对照组常规在术后拔除尿管前无血尿情况下定时夹毕尿管, 锻炼膀胱功能。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拔出导尿管后 1 个月、3 个月患者尿失禁发生率及尿失禁持续时间。②记录两组拔出导尿管后 3个月的每日总排尿量(TV)、总排尿次数(TOV)、总漏尿次数(LT)等临床排尿情况。③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 李晓东,瞿根义,许宁,等. ISUP 版 Gleason 评分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评分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6,22(5):415-419.]]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失禁改善情况,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尿失禁、尿频、尿急、夜尿等,每项按从有到无程度分别计为 0 分、1 分、3 分、4 分,量表总分 0~21分,其中 0 分为正常,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尿失禁情况越为严重。另对于患者在便秘、咳嗽等腹压增加情况下亦无尿液渗出视为临床治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20.00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多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当 P >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导尿管拔管后尿失禁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比较(见表1)

2.2 两组拔出导尿管后 3 个月临床排尿改善情况比较(见表2)

2.3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 ICI-Q-SF 评分比较(见表 3)

3 讨论

3.1 男性盆底肌的功能

前列腺癌根治术是指将前列腺肿瘤完全切除术,根治后可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是目前临床上针对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出血、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碍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造成尿失禁的原因主要是因患者术后膀胱括约肌受损,肌肉结构不受控制,导致尿液不由自主流出[[[] 伍穗珊,汤平,谢克基. 膀胱功能训练对降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尿失禁的效果观察[J]. 现代临床护理,2015,14(2):29-32.]]。针对尿失禁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还是通过物理训练的方式进行。由于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需要切除近端尿道括约肌,术后控尿功能只能依赖于远端括约肌,而且手术易造成瘢痕粘连、会阴神经损伤等,保留导尿管以致膀胱尿道炎症,以及手术造成尿道阻力降低引起压力性尿失禁等原因,所以术后尿失禁发生率较高[[[] 汪进,沙瑞丽,杨蓓. 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癌患者电切术后的康复效果观察[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24(7):888-890.]],有研究证明, 盆底的肌肉筋膜和韧带是连接提肛肌至尿道的主要组织, 对尿道发挥收缩作用。

3.2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失禁的原因  

由于受到手术医生的操作水平、患者年龄和机能的制约、术中盆底神经以及尿道括约肌肌肉的损伤程度、正常膀胱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及尿道功能异常等诸多因素影响,约 10%~30%的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患者会发生尿失禁[[[] 李雪黎,王婷,陈叶,等. 早期康复训练在预防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应用研究[J].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5,35(3):390-392.]]。正常情况下男性控制排尿依赖膀胱的稳定性和顺应性,位于膀胱颈和前列腺尿道的近侧括约肌以及尿道平滑肌、尿道旁横纹肌和尿道外括约肌等构成的远侧括约肌共同作用下发挥功能[[[] 王燕,申颖. 盆底肌训练在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围术期的研究现状[J]. 护理研究,2016,30(16):1938-1940.]]。

3.3 盆底肌的功能训练

男性应力性尿失禁可因前列腺切除后损伤括约肌引起, 位于膀胱颈的尿道内括约肌由于前列腺的整体切除而被损害, 因此排尿控制将依赖有功能的尿道外括约肌, 它可以通过盆底肌而得到加强;急迫性尿失禁的盆底肌训练:长期刺激盆底肌能降低膀胱逼尿肌代谢水平, 有效缓解急迫性尿失禁;前列腺切除术后的盆底肌训练:在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 由于扩约肌受损, 患者可以出现术后尿控障碍[[[] 万胜红,阮建中,秦晨. 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治疗效果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9):1392-1394.]]。

随着尿失禁状态的改善,观察组患者拔出导尿管后 3 个月的日总排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总排尿次数、总漏尿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0.05);再次证实了凯格尔运动对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尿失禁的改善和维持都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干预后观察组的 ICI-Q-SF 评分达到(8.37±1.8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29 ± 2.16)分;最终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达到 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55.00% (P <0.05)。

可见盆底肌运动可以增强盆底肌肉的收缩力, 使损伤的尿道括约肌恢复其正常张力从而达到有效预防尿失禁的目的, 因此, 在行前列腺切除之前行盆底肌训练可防止或减少尿控障碍发生的危险[[[] 王莺. 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对老年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 老年医学与保健,2017,23(1):55 -57.]]。 实验组患者入院后术前 3天即系统地进行规范的盆底肌训练, 对照组未进行特殊指导, 实行常规护理, 从表 1和表 2的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不管是尿失禁发生的例数上还是尿失禁发生持续时间上, 都明显少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凯格尔运动对盆底肌训练能够有效降低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尿失禁的发生率,改善控尿功能,促进前列腺功能康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论文作者:庞伊琳 张璟 周小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  ;  ;  ;  ;  ;  ;  ;  

凯格尔运动对改善前列腺癌术后患者尿失禁的作用论文_庞伊琳 张璟 周小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