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998年高考化学概论的几点建议_高考论文

谈1998年高考对化学总复习的几点提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总复习论文,提示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高考化学卷对1999年化学总复习,具有一定的参照和指导价值,值得新一届高三师生关注、研究和借鉴!而1998年高考化学卷所反映的一些问题及有关命题趋势,更应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

一、加强“双基”教学,并应落到实处

纵观1998年高考化学卷,全卷35道试题,可以说没有一道是偏、奇、怪的试题,相反给人以一种平淡、似曾相识之感,然而解答起来却并不如意、轻松,以至成为1998年高考最难的一门学科之一。细析个中原因,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考生,其“双基”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漏洞。因为在全卷的35道试题中,尤其是Ⅰ卷的25道试题中,如果考生“双基”过硬,则可利用其所掌握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一些常用的巧解妙算的技能,进行直接判断或稍作运算便能迅速解答,例如第1、2、3、4、6、9、10、11、12、13、14、15、16、17、19、20、21、22、25等试题,可根据有关概念、理论,进行直接判断。虽然其中有几道表面看起来像化学计算题,其实可根据有关概念和原理,通过定性判断而不必进行定量计算,便可得到正确答案。例如:

[例1](第15题)有五瓶溶液分别是:

①10mL0.6mol/LNaOH水溶液,

②20mL0.5mol/LH[,2]SO[,4]水溶液,

③30mL0.40mol/LHCl水溶液,

④40mL0.30mol/LCH[,3]COOH水溶液,

⑤50mL0.20mol/L蔗糖水溶液。

以上各瓶溶液所含离子、分子总数的大小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①>⑤

D、⑤>④>③>②>①

解析:因五瓶溶液彼此的体积相差10mL和10mL以上,所以其中溶剂水的质量大约相差10g或10g以上,而10g水中所含的水分子数比五瓶溶液中的任何一瓶的溶质分子或离子的总和都要多得多!所以溶液体积越大,则所含离子、分子总数就越大,所以本题选(D)。

[例2](第22题)将质量分数为0.052(5.2%)的NaOH溶液1L(密度为1.06g/cm)用铂电极电解,当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改变了0.010(1.0%)时停止电解,则此时溶液中应符合的关系是()

解析:因电解NaOH溶液时,实际电解的是水,所以水将不断减少,NaOH的浓度将增大,且阳极析出,阴极析出,其质量一定是阳极大于阴极。所以本题选(B)。

同时像第5、8、18、23、24等试题,或可以根据概念直接代公式,如第8、21等试题,便能迅速求解;或由概念结合一定的解题技巧而迅速解答。

由此可知,99届的化学总复习,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双基”教学,并切实地落到实处,即踏踏实实地实施中学化学的素质教育,才能在未来的高考中有所作为。

二、强化能力及能力品质的培养

在1998年高考化学卷中,属于“低起点、高落点”型的试题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侧重学生能力素质的考查,将成为高考的主旋律。例如:

(水)的过程中,NaCl将首先析出并导致化学平衡向左移动,使溶液中KCl的最大质量(可能值)不断减小,从而有效地抑制了KCl的结晶析出(其它两种溶质由其溶解度和最大质量知,在此条件下是不可能析出的,故不再讨论)。析出NaCl晶体的质量为:

由此可见,在化学总复习时,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挖掘概念、原理的更深层次的内涵,从而使总复习起到应有的效果。

三、加强知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训练

学以致用是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之一,也是高考必须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1998年高考化学卷中,这种知识联系实际的信息题(也称“高起点、低落点”题)仍占相当的比例。因此加强知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训练,也是高考应试的需要。例如:

[例4](第30题)BGO是我国研制的一种闪烁晶体材料,曾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著名实验,它是锗酸铋的简称。若知:①在BGO中,锗处于其最高价态,②在BGO中,铋的价态与铋跟氯形成某种共价氯化物时所呈的价态相同,在此氯化物中铋具有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③BGO可看成是由锗和铋两种元素的氧化物所形成的复杂氧化物,且在BGO晶体的化学式中,这两种氧化物所含氧的总质量相同。请填空:

(1)锗和铋的元素符号分别是____和____。

(2)BGO晶体的化学式是____。

(3)BGO晶体中所含铋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

解析:类比、迁移、模仿是知识应用的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将不熟悉或不甚熟悉的知识转化为熟悉或较熟悉的知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是创造发明最基本的原则和方法之一,这里若能根据周期表的递变规律,将不甚熟悉的锗(Ge)和铋(Bi)及时转化为性质相似的碳(C)和磷(P),则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再如第31、32、33、34等试题,都可看作知识迁移、应用、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型试题。这些试题的出现,不仅说明了中学化学知识的实用性,而且反映了一定的知识的创造性。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科学性,同时也为今后中学化学的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由于篇幅关系,这里就不再罗列有关的具体试题和解析。然而这种知识联系实际的教学思想,务必在化学总复习时,得到落实和加强,否则必然在今后的高考、工作竞争中,因乏力而失败。

总而言之,1998年高考化学卷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好试卷!值得我们作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借鉴,尤其是其中所揭示的问题和对中学化学教学所作的提示,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标签:;  ;  

对1998年高考化学概论的几点建议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