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石门县人民医院 湖南石门县 415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减少小儿静脉置管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86例。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实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减少并发症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导管阻塞发生率以及导管脱出渗液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并发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期间,给予护理干预模式,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儿顺利输液,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静脉留置管;并发症
静脉留置管可长时间输液,从而可预防反复穿刺,减轻对患者血管的损害。但静脉留置管属于侵入性的操作,会给患者造成一定损伤[1]。临床使用静脉留置管其实也为病原菌定植、风险感染提供了可能,存在相当大的并发症可能性。如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延长住院时间的同时,还会增加病情,引发脓毒血症,情况严重时还会引发患者死亡。从最近几年小儿危重症、免疫性系统疾病、白血病以及血液病发生率不断升高的过程中,静脉留置管使用率也在提高。但小儿自我护理能力差,配合度不良,很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本文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减少小儿静脉置管并发症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86例。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患儿年龄为2-7岁,平均年龄为(3.9±1.3)岁。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患儿年龄为2.5-8岁,平均年龄为(3.8±1.2)岁。对照组与观察组一般性资料并无实质性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实行护理干预。操作方式如下:
(1)在为患儿提供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与手卫生规范。用颠覆棉签消毒2次,消毒范围应超过8cm,同时掌握适当的力度。以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消毒处理完成后,不可再次触诊穿刺部位,除非再次进行消毒。在对患儿每次输液前,应对肝素帽实行规范消毒处理。(2)使用静脉留置管,应当选择合理静脉。静脉的选择将会对穿刺成功率产生直接性影响,同时也关乎药物外渗、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在选择静脉的时候,应偏向于较粗、富有弹性、远离关节、无静脉瓣的静脉实行穿刺。常见的有耳后静脉、踝部大隐静脉、手背静脉等[2]。静脉应尽可能为上肢与头皮静脉。(3)穿刺后还应妥善固定静脉留置管。在穿刺成功后,护理人员使用无菌棉球作为小垫子放置在留置针的针柄下,预防针柄对患儿皮肤产生压伤,随后便可粘贴无菌透明敷贴,保证不会出现卷边、留气泡等现象,敷贴保持平整不紧绷。在不输液的时候,应使用干净手帕或袜子保护留置部位,同时保持敷贴清洁、干燥。如自粘绷带、透明敷贴被污染或出现潮湿,应及时更换,尽可能减少穿刺部位的活动。(4)正确冲、封管。在患儿输液完成后,护理人员应使用一定量的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并使用2ml的肝素钠留置管进行封管。在脉冲式封管液剩下1ml的时候,在推封管液的时候,还应注意拔针头。保证封管液充满整个留置管,无任何药业或血液残留。在把真钱,需使用小家子靠近穿刺点,夹闭小夹子后再拔针。护理人员应注意询问患儿,是否存在不适感。如输液前有阻力或回抽无回血,应确定导管是否保持通常,而不是强行冲洗导管。(5)做好药物护理。护理人员应制定内科常见的刺激性药物表格,以便医护人员均能够熟悉掌握药物性质。这样就可在输注此类药物的时候,选择适当的静脉,调整恰当滴速,同时使用一次性输液过滤器,以此控制微粒进入静脉,尽可能减少对静脉的刺激。护理人员在患儿输注的时候,密切观察输注部位是否存在发红或渗液。(6)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需想患儿家长讲解留置静脉管的注意事项,并发放健康小册,向家长普及留置管的使用方法。以避免留置管遭受污染,减少留置管肢体的活动。
1.3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活动产生的数据均使用专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临床检验利用t原理,卡方计量资料,在p<0.05的时候,说明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导管阻塞发生率以及导管脱出渗液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并发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静脉留置管的操作相当简单。材质相对柔软,可长时间刘志静脉内,不会对血管造成损伤,从而减轻患儿痛苦,可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功效了,有助于临床用药与治疗。但留置管使用的时候会出现各类并发症[3]。实际操作中,静脉选择不当、留置管于关节附件、患儿活动过度、外力牵拉、固定不妥将会造成导管脱出,液体渗出。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关键在于选择合理的静脉,并尽可能避开关节部位,妥善固定导管,同时还应做好健康宣教,减少活动量。但在适当的时候还应约束肢体,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护理人员在加强临床护理操作的时候,应注意各方面的护理服务,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实践表明,与常规性护理方法相对比,护理干预操作方法能够显著减少静脉留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期间,给予护理干预模式,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儿顺利输液,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菲.护理干预对减少小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5(20):193-194.
[2]单雅琴.护理干预对减少小儿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4,16(18):179-180.
[3]高婷.护理干预对减少小儿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4,15(5):30-30.
论文作者:王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静脉论文; 并发症论文; 患儿论文; 导管论文; 小儿论文; 发生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