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菜户谭宁勇“致富之书”_蔬菜论文

大菜户谭宁勇“致富之书”_蔬菜论文

“蔬菜大户”谭宁勇的致富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户论文,蔬菜论文,致富经论文,谭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种菜又没得么子巧,只要你把技术和市场抓住了,哪有不赚钱啥。”“一般人种菜不讲科学,把氮肥搞多了,菜的水分高,品质差,易腐烂。”近日,笔者在海拔1600多米高的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大沟村“生态农庄”见到了谭宁勇,他感叹种菜改变了他的人生。

谭宁勇是利川市蔬菜协会副理事长,曾被评为全省“农村乡土拔尖人才”、“致富标兵”和“新农村建设十大杰出青年”

1970年3月,谭宁勇出生在齐岳山上的谋道镇堪金村2组。10岁时他的父母就过世了,靠哥哥抚养长大。那时候,齐岳山上的老百姓都住着茅草屋,过着穷困的生活。1985年,谭宁勇读高中了。为了减轻哥哥的负担,他就种点包菜。寒暑假时,谭宁勇挑着包菜走10多公里山路到谋道或石坝集镇上去卖。外地菜贩子说齐岳山的包菜包得不紧,容易烂,一斤菜只给三四分钱,一个假期谭宁勇还挣不齐学费钱。

不懂技术和改良品种,齐岳山的包菜卖不出好价钱,村民也无法摆脱贫困。谭宁勇常常想着这个问题,课余时间他就到学校图书室去查找农技资料,寻找答案。1986年3月,他了解到中国农科院有优良包菜种子供应,谭宁勇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给中国农科院的方智远教授写了一封信,并请他赊销1.5公斤“金丰一号”包菜种子。信寄出了,谭宁勇每天都到学校收发室去看一次,急切盼望着教授的回音。半个月之后,谭宁勇收到了教授的回信和包裹单,他欣喜若狂。周末放假后他几乎是跑回齐岳山,把新品种栽上,开始试种。别人根本不相信他能搞成功。然而,当年他种的包菜大小一致,包心结实,耐运输,比别人种的包菜每斤要多卖三四分钱,从此他与菜结下了“缘”。

1988年7月,谭宁勇高中毕业回家种菜。谭宁勇靠着他诚信的品行和吃苦的精神,与万州蔬菜局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那时他卖给蔬菜局的菜,局里还给他每公斤补贴8分钱,村里的人都找他代销。年底,谭宁勇一盘算,自己种菜和销售赚了5123元,从来没看过这么多钱的谭宁勇抱着钱兴奋了一晚上。第二年春节,谭宁勇赊来砖和水泥,在齐岳山上第一个消除了茅草房建起了砖瓦房。

谭宁勇成了村里的“能干人”,村民们买种子、学技术和跑销售都找他。谭宁勇把齐岳山的包菜做得小有规模和名气了,于是开始开拓武汉、长沙和广州等市场。但是因为技术原因,齐岳山包菜效益不是很好。为了实现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1993年,谭宁勇告别父老乡亲,来到江苏苏州高新区农业科技园,一边打工一边学习蔬菜管理、种植的技术。

1997年6月,谭宁勇将打工挣来的钱和学成的技术带回了家乡,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他说:“包菜只种一季不划箅,包菜、萝卜、白菜都要种,也要打好时间差,山上山下一同搞,规模才能上得去。”他着手在山上的堪金村、天上坪村和山下的苏家桥村发展萝卜170亩,推出了“包种子、包农药、包肥料、包技术”的种植办法和订单销售。订价为每公斤0.24元的“白玉春”萝卜当年收购价每公斤达到了0.8元,苏家村的张育林靠种萝卜、收入了近4万元。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科技兴菜”中来,2000年4月谭宁勇成立了振利蔬菜科技开发中心和蔬菜协会,引导菜农规范种植、规模生产。他说山上种植面积不能增加了,要保护高山生态环境,必须利用科技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为了将利川的蔬菜做出品牌,源源不断地打进大城市和超市,2005年10月,谭宁勇到山东寿光、莱芜和湖北长阳进行考察,他发现反季节蔬菜发展空间大,利润高。

2006年6月,谭宁勇在汪营的大沟村租赁了当地老百姓的土地1800亩,购买了小型耕整机6台,聘请了技术员,建起了自己的农庄。他贷款30多万元,新修了4公里的生产作业路。在生产上,谭宁勇请市土肥站的技术员对土地进行测土配方,研制了农庄蔬菜生产专用肥,发展无公害蔬菜和有机蔬菜。同时他毫无保留地给周围的农户传授科学的栽种方法。

2009年,谭宁勇引资500余万元,建成了日吞吐300吨的冷藏保鲜库,对汪营镇10%的高山蔬菜进行了初加工,年销售量达5万吨。

今年谭宁勇购回了3台打土垒垄机械,已经完成了1800亩土地耕作。他还准备增加700亩,使总体规模达到2500亩。他说不再开荒,不破坏高山脆弱的生态环境,只租用老百姓荒了的土地。同时还要到山下海拔800~1200米的地方发展蔬菜基地,让利川的反季节蔬菜流向全国各大城市。

联系电话:0791-8524186

标签:;  ;  ;  ;  ;  

大菜户谭宁勇“致富之书”_蔬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