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封闭与企业文化建设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功能封闭与企业文化建设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功能性亲近”与企业文化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亲近论文,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功能性亲近”是指组织成员仅仅由于同处一个组织(或团队)中或需要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而彼此之间形成的协作与亲近关系,是“因(实现整体的)功能而亲近”,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真实的亲近”,此时组织(团队)或任务充当了“亲近”的媒介;一种是“迫不得已的亲近”,也就是“明合暗不合”。无论哪种情况,此时的组织成员之间还远远谈不上形成了与所在组织的文化相一致的共同的价值观、信仰和心理假设,还没有形成“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还不是“因(共同的)价值观而亲近”。简言之,这是一种“同在一个屋檐下,彼此需要相互关照,不能把关系搞僵了”的成员心态和组织生态,是人的“交往与归属”的社会需要的本能反应。

      “功能性亲近”是一种常见的组织现象或组织心理,首先多见于团队形成之初,比如,刚刚报到参加入司培训的新员工、新组建的项目团队成员等,他们往往会在极短暂的时间内,通过老乡、校友、同龄、同好等途径或仅仅靠着“自来熟”而彼此“亲近”起来;“功能性亲近”也普遍存在于组织和团队发展的各个阶段,常常有企业员工,他们理念相异、意见相左、秉性相乖、兴趣不一,但也能顺畅合作以完成工作任务,“功能性亲近”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企业组织之外,“功能性亲近”也很常见,比如,《诗经》中的名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刻画的就是“功能性亲近”的图景。此外,在家庭生活中,刚进门的新娘子未见得对夫家的家风有多深的了解和感悟,但出于“贤惠、孝顺”的社会期望,对夫家的人会在短时间形成亲近感,新婚夫妇的情感历程也大抵如此。这些都是“功能性亲近”的例证。

      对建设企业文化和实施文化管理,“功能性亲近”是一把双刃剑。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1)文化融入上的催化作用:“功能性亲近”本质上是以团结、接纳、协作等为主要诉求的正向人际关系,且这种关系具有认同、融入企业文化的内在取向,因而可以作为管理者促进员工融入的一种催化剂;(2)文化认同上的“集群效应”:“功能性亲近”的一个可能结果是形成非正式团队,团队成员会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整体感,当其中的领导者或骨干成员认同企业文化时,其他成员也会以集群的方式认同企业文化。(3)文化传承上的引领作用:一般而言,在文化传承上,正式的组织方式往往不如温情脉脉的方式奏效,“功能性亲近”就是这样的一种具有人情味的方式。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师带徒”的做法,师徒之间原本顶多有一种“功能性亲近”,但几个月、几年下来,师傅不仅教会了徒弟工作技能,也有效传递了企业的文化。

      “功能性亲近”对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的负面作用也显而易见:其一,文化感知上的错觉:如果员工之间仅仅停留在“功能性亲近”的层面,那就意味着企业文化的力量还没有渗透到员工层面,整个企业将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团结或者“明合暗不合”的状态,企业真实的凝聚力是大打折扣的。“功能性亲近”的这种隐蔽性往往会给管理者一种错觉,使他们以为企业的凝聚力是很强的,一旦面临内外部环境的风吹草动,企业就可能出现涣散甚至崩溃的局面,令管理者措手不及。其二,文化认同上的屏障:这是上述“集群效应”的另一面,即当非正式团队的领导者或骨干成员对企业文化不认同时,其他成员也会以集群的方式不认同企业文化,从而使基于“功能性亲近”形成的非正式团队成为认同企业文化的一道屏障。其三,文化变革中的阻碍:大多数情况下的“功能性亲近”基于人际的情分(常常是“看在面子上”的事),是人与人之间“自然的”亲近,恰如乡土社会中的血缘关系,其稳定性一般比较强,因而,当企业文化需要变革时,“功能性亲近”可能会形成一股强势的保守力量。

      显然,和“功能性亲近”相对应的,是员工建立在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基础上的亲近,即在企业文化统领下的亲近关系,我们不妨称之为“理念性亲近”或“融合性亲近”。这样,从“员工亲近关系”的维度,我们可以在理论上建构一个“功能性亲近—理念性亲近”的连续统一体。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真实的企业文化状态,必定处于该连续统一体上的某个点或某个区域。而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实质,就是使员工关系不断地从“功能性亲近”趋向“理念性亲近”。从这一维度出发,我们也可以梳理出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水平的主要着力点:第一,甄别事实、评估现状。管理者首先应该正视“功能性亲近”的普遍存在,在此前提下,管理者需要感性和理性并用,来甄别员工之间哪些关系行为、哪些互动环节、反映出的哪些理念元素是基于“功能性亲近”或“理念性亲近”,两种亲近关系各自的强度如何?做这样的分析,既能评估组织氛围和团队凝聚力的总体状况、又能发现企业文化的短板所在。第二,文化引领、提升关系。在对企业中的“功能性亲近”认知与评估的基础上,以企业主导的理念和价值观对“功能性亲近”进行碰撞、冲击、渗透,使“功能性亲近”不断向“理念性亲近”转化。当“功能性亲近”在企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小、“理念性亲近”越来越占据强势地位时,企业文化就会得到实质性强化。第三,有机融合、丰富文化。和作为企业主导价值理念的企业文化相比,“功能性亲近”虽然处于“原生态”、其隐含的价值理念也不会与企业文化完全一致,但我们不能因此简单化地将“功能性亲近”视为企业文化的一种抵消或掣肘力量,相反,我们完全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探索将“功能性亲近”中合宜的情感元素和理性成分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使企业文化得以丰富和发展。

      可见,“功能性亲近”概念的引入,不仅为我们透视企业文化状况、掌握真实的企业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也为我们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抓手,有助于我们把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做实、做深、做透,实现企业文化工作的“虚功实做”!

标签:;  ;  

功能封闭与企业文化建设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