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根据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状况及要求,注重对其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探讨,能够为相应的施工作业高效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保持混凝土施工中良好的质量状况,避免加大建筑工程施工风险。因此,在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方面进行研究时,应给予其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足 够的重视,积极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实现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的科学应对,满足其高效施工要求。在此基础上,可优化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 使用功能,丰富其施工中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关系着工程整体质量, 这就必须要对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加以掌握。在确保混凝土使 用质量达标,必须要对原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严格控制,并做好材 料配置、检验等工作应用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以 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可靠,这就能够为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打 下良好的基础。
1分析混凝土浇筑施工的主要技术特点
客观而言,混凝土浇筑施工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以及其他部分附体结构,特别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施工中,使用 钢筋与混凝土与钢筋的总量非常多,并且混凝土的密度也非常较大。 为了保证施工整体质量,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工作必须要做到一丝不苟、保质保量。值得一提的是,假设施工技术或者施工工艺 不合理或者不正确,那么带来的影响将非常可怕,不但能够导致建筑 工程因不合格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而出现各种缺陷和安全隐患,而且在客观上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速度和施工进程。另外要注意的是,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建筑工程的高度改变将对混凝土浇 筑施工产生一定影响,由于混凝土浇筑在施工空间上受到不小限制, 加之必须承受更大重量,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特点科学化、合理化的选取和使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确保 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2.1施工前的准备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前,应落实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为后续施工作业的高效开展打下基础。在此期间,其准备工作内容包括:(1)做 好技术交底工作,准备好施工用具,清除施工区域的杂物;(2)严格 检查钢筋、控制模板及保护层等要素的尺寸规格,避免对它们的应用 效果产生不利影响;(3)结合建筑工程所在区域的气候状况,准备好 防雨防暑物,促使混凝土浇筑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为了使 混凝土的性能更加可靠,减少其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发生,则需要根据 实际情况及施工要求,准备好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加强它们的质 量状况分析,促使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为其质量 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
2.2加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控制
结合混凝土的功能特性及建筑工程施工要求,为了使其施工质量更加可靠,则需要管理人员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的考虑,加 强其设计过程控制予以应对。具体表现为:(1)根据混凝土施工现场 运输设备、气候状况等,有效开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作,必要时应 进行及时调整,为这方面施工质量水平的提升打下基础,提高建筑工 程混凝土结构稳定性;(2)强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控制意识,对 其设计是否合理进行科学分析,落实好相应的控制工作,实现对混凝 土施工质量的科学管理,细化这方面的管理内容。
2.3混凝土拌和运输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应对其拌和及运输状况是否良好加以分析,为这方面的施工作业顺利完成提供支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表现为:(1)当混凝土原材料选用好后,应加强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积极开展适配完成后的混凝土性能检测工作,对其进行拌和处理,监测好抖料坍落度,避免影响混凝土施工效果;(2)通过对现场情况的考虑,选择好混凝土运输方式,并在提升架、小型翻斗车、手推车的支持下,完成好混凝土运输工作;(3)混凝土运输中应确保其均质性不受影响,降低离析问题出现的概率。同时,应选择好运输路线,控制好运输时间, 增强混凝土运输效果,为其施工计划高效实施提供保障。
2.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控制好卸料高度,一般不超出 2m,以有效避免混凝土拌合料出现分层与离析的情况。在对竖向混凝土结构拌合物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实际浇筑高度应当控制在 3m 以内,所采用的下料浇筑方法中,以串筒和溜管等方式比较常见。以竖向结构作为施工对象,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将混凝土水泥砂浆填充于底部,厚度在 50-100mm 之间,以实际浇筑高度为依据,适当提升混凝土水灰比和坍落度,通过合理调整,以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可靠。在振捣混凝土拌合物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的实际情况,一旦发现变形或者移动情况,则必须要及时调整,确认修好后方可继续对混凝土进行浇筑。针对柱子与墙体连接部位的梁板, 在实际浇筑过程中,需要先对柱子和墙壁进行浇筑,间隔一定时间之后, 在浇筑梁板,这就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下沉而导致裂缝出现。梁板混凝土浇筑必须保持同步,结合梁的实际高度来进行分析,若梁的高度在 1m 以上,则可以单独浇筑,以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可靠。
2.5振捣施工的技术应用要点
完成混凝土浇筑之后,需要结合现场实际作业情况,对混凝土进 行振捣操作,从而提升混凝土的均匀度。在振捣施工中,其核心内容 便是进行振捣设备的选择。通常情况下,若混凝土材料的集料粒径相 对较大,此类混合材料的黏稠度较高,那么在振捣施工中,需要选择 振捣幅度较大,振动频率相对较低的振捣设备。若混凝土材料的集料 粒径较小,此类混合材料的流动性较强,那么在振捣施工中,可以选 择振捣幅度较小,振动频率较高的振捣设备。同时在不同结构的混凝 土施工过程中,所选择的振捣设备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在基础底板浇 筑之后,因为该结构厚度较大,因此在振捣时应选择插入式振捣设备。 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还需要对振捣时间进行合理控制。大部分情况下, 振捣的时间不能超过 30s。同时观察混凝土振捣效果,若混凝土表层出现水泥浆或不再有气泡冒出的时候,应及时停止振捣,避免振捣幅度 过高,导致混凝土离析的情况。
2.6养护作业的技术应用要点
混凝土完成浇筑后,其初凝时间一般会在两小时内完成,但是终凝时间较长,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因此在结构完成振捣操作后,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应控制在一周左右。在具体养护操作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内容是进行保温保湿的操作,如果施工时间位于夏季,那么在养护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重点关注混凝土的保湿工作,在振捣完成后的 12 个小时内,利用草席在结构表面上进行覆盖,同时在草席上进行洒水操作,确保混凝土表层结构湿润度。 若施工时间位于冬季,那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结构做好保温工作,如可以在结构表层覆盖薄膜、草席,尽量减少洒水等操作, 同时做好环境温度的监测工作,防止水化热无法散出,导致结构裂缝的问题。
3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有效应用取 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对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不断 完善、更新、升级,最终实现全面推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整体水平的 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峰,李铭 .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109.
[2]李运正 .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J]. 技术与市场,2019,26(1):150,152.
[3]吴小成 .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J]. 民营科技,2018(11):145,151.
论文作者:吕国娟
论文发表刊物:《建设者》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1
标签:混凝土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结构论文; 《建设者》2019年21期论文;